王不留行,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虽有王命,不留其行!农村常见的麦蓝菜,为何叫“王不留行”?

夏季果实成熟、果皮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虽有王命,不留其行!农村常见的麦蓝菜,为何叫“王不留行”?

除华南外,全国各地区都有分布。是一款中药。别名:不留子、牡牛、奶米、王不留、麦蓝子、剪金子、留行子。

传说“王不留行”是药王邳彤在他家乡发现的。

邳彤,字伟君,信都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在河北安国市一带的传说中,尊奉邳彤为“药王”。

传说王莽政权时期,王郎率兵追杀刘秀到邳彤的家乡,要老百姓给他们送饭送菜,并让村民腾出房子给他们住。村里的老百姓不搭理他们,家家关门锁户,没有一缕炊烟。

王郎气急败坏,扬言要踏平村庄,斩尽杀绝。此时一参军进谏道:“此地青纱帐起,树草丛生,庄稼人藏在暗处,哪里去找?再说就是踏平十个村庄也解不了兵将的饥饿,不如赶紧离开此地,另作安顿,也好保存实力,追杀刘秀。”

王郎听了,只好传令离开了这个村庄。

邳彤想到这段历史,就给那草药起了个名字叫“王不留行”,就是这个村子不留王莽、王郎食宿,借此让人们记住“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虽有王命,不留其行!农村常见的麦蓝菜,为何叫“王不留行”?

邳彤不仅是一代名将,而且还擅长医术。

在河北安国市,至今还流传着邳彤生前医术如何高明,如何给平民百姓治病的传说和故事。

药王摘匾:

邳彤给人看病,看一个好一个,被人誉为“神医”,他为官时有一同僚得了当时很难治的“对口疮”,就是脑后生疮,位置与口相对。经邳彤治疗,很快便好了。同僚深为感激,给邳彤门上挂了一块“药王邳彤”的大匾。后来邳彤的姑妈头上长了一个小疙瘩,他却怎么也治不好,结果被一村医治好了。邳彤深感自己医术不精,称不上药王,便把匾摘下来,自己也常扮成村医,走村串户,集方采药,医术越来越精。

他死后葬于祁州南门外,被人们尊为药王。

邳彤被加封“药王”并建立庙宇供民间瞻仰,却是在千年以后的宋朝。传说,宋太祖的儿子八贤王赵德芳身患重病,召集众医治疗,均不见效果。一天,赵德芳梦见一老者送来十粒药丸,并嘱咐他每天吞一粒。梦醒见桌上真有十粒药丸,于是,遵照嘱咐吃了下去,不久就痊愈了。他认为是邳彤显灵,于是派人前往祁州修筑庙宇以作纪念。

北宋皇帝追封邳彤为侯;南宋又加封为明灵昭惠显王。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加封的药王。帝王的不断加封,邳彤的名气越来越大,为祭祀邳彤修建的庙宇,也不断扩建。安国百姓为纪念邳彤,经常到此处进香,后来逐渐形成庙会。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商人,瞅准商机,在庙会上销售自己的中药。

虽有王命,不留其行!农村常见的麦蓝菜,为何叫“王不留行”?

安国药市起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

安国药王庙现在占地50亩,是全国最大的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之一。门前两侧对称的两根铁旗杆,高24米,每根重15吨,建于清道光九年,历时3年。如此巨大而又沉重的铁旗杆,还古代没有起重机,根本无法安装。

虽有王命,不留其行!农村常见的麦蓝菜,为何叫“王不留行”?

据考证,这是采用屯土浇铸法而建成。传说,旗杆上有多高,下就埋有多深。“文革”时期“红卫兵”破“四旧”,捆上直径2厘米的钢丝绳,用3台54马力的“东方红”拖拉机都没拉倒。铁旗杆历经近200年风吹日晒雨雪冰霜,未见锈蚀和整体倾斜。旗杆基部铸有荷花、牡丹、凤凰、麒麟等吉祥图案和记载出资及建造者、住持道人的铭文。中部铸有一幅楷书对联:“铁树双旗光射斗,神庥普荫德参天”。上部铸有3层刁斗,每斗4枚共12枚风铃,无风不响,微风小铃响,和风小铃中铃响,大风所有铃一起响。两条奔腾戏珠的巨龙缠绕在旗杆上,与顶端的翔凤遥相呼应,寓意龙凤呈祥,祛邪消灾,百业兴旺。

诸葛亮曾有家训:不为良相,则为良医。邳彤不仅为良将,还成为了良医,可谓治国安邦,治病救人。受世人崇拜,理所当然。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