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芳自赏》歌词

壹个人的房间

漆黑的夜晚

看着妳的故事和妳的朋友圈

谁会喜欢孤单

是不想人看穿

最后壹点点温暖 也被妳 打散

孤独的人晚上

最害怕有灯光

妳关了那灯光 心里却有壹点忧伤

妳流泪的眼眶

他走后的模样

深深刺痛的心告诉自己要坚强

我承认我自卑 我真的很怕黑

每到黑夜来临的时候我总很狼狈

我彻夜在买醉 但我不曾后悔

只是想让自己清楚为什麽掉眼泪

这孤单的滋味 我慢慢的体会

时间它会让我遇见我心中的玫瑰

要等到时间对 等大雁向南飞

我暖着我的玫瑰不让她枯萎

抖音中听到这首歌,瞬间产生共鸣,瞬间喜爱。

自己有个习惯,对于喜爱的东西,一定要抄写一遍,仿佛这样就完成了自己设定的一种信仰仪式。

这首歌,之所以这么火被不断的翻唱,是因为,它表达了一个成年人的孤独,可怕的孤独。

曾经听到人越长大越孤单的时候已经止不住内心的同声和鸣,如今听这句“我真的很怕黑”,那股只有成年人才懂的心酸涌上来让你感觉无处发泄。

不知道你们是否也会不断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断审视自己已经形成的周遭,你是否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莫名失眠,你是否也会觉得自己的存在真的毫无意义。

有时候我们可能突然明白了那些名人为什么觉得人间不值得,选择离开。

有时候我们也觉得自己突然看透了一切,对什么都失望透顶,提不起兴趣。

我们总是习惯按部就班的生活,按部就班的活着。

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们就上学,到了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工作,到了结婚的年纪就结婚,到了生孩子的时候就生孩子,然后为了生计、家庭的过活努力工作,然后为了升官或者财富拼搏,然后到了该退休或者离职的时候回家催子女按照这个模式赶紧前进。

一代代都这样循环着。不顺从者会饱受诟病和言语伤害。更有甚者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可惜这样的人撞得头破血流,最后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或者模式,还是得回头乖乖地走上晚途。

习惯了平常,我们总是希望出现一种能够瞬间带动我们热情的东西。游戏也好,运动也好,癖好也好…

可是我们仍然在不同的时刻感受到孤单。

孤单不是一个人的狂欢,也可能是一群人的狂欢。

聚会感觉索然无味,闲聊也兴趣全无。

时间成了最大的敌人。

相比于与人相处,我们宁愿独自看看夜色,看看灯光。

这就是TMD成熟,这就是TMD成年人。

悲观,成了我们的座右铭。

孤单,可能就是墓志铭。

年少时喜欢“心若向阳,无畏悲伤”,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喜欢“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如今,喜欢“我承认我自卑 ,我真的很怕黑,每到黑夜来临的时候我总很狼狈”。

初听不知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

人生往往存在着“欲而不得”和“得而不欲”。

这两个词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我们往往不是选择这个和那个,我们得选择不要这个和不要那个。

往往我们卑鄙地想两者都要。

人性自私论虽然被批判,可是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呢。更可怕的是自己还感觉不到呢。

也许孤单会有天敌。

那样美好的所在。

它如人间四月天,如湛蓝中的大片洁白,如生命垂危的一根不会跌落的稻草,如年初余寒勇敢的一次温暖,如许诺不离的毅然陪伴…

为什么《孤芳自赏》能让那么多人感同身受?

为什么《孤芳自赏》能让那么多人感同身受?

为什么《孤芳自赏》能让那么多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