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宦官乱政最严重的朝代有三个,即汉朝、唐朝和明朝。

但并不是说其他朝代就没有宦官乱政现象,实际上这几乎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情况,而宦官这一群体之所以能乱政,主要还是为了平衡“君权”与其他权力。

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宦官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

古代宦官是如何从皇帝的奴隶走向权利的巅峰的?

科举之前,平衡君权与世家大族之争在科举制度形成之前,职官的任免等权力虽然在名义上是属于皇帝的,但实际上是被世家大族所掌控。

在先秦时期,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地位非常鲜明,所有官职基本上都被贵族阶层垄断。当然,平民也可以担任一些像“帝师”一类的角色,但也得是“士”阶层中比较优秀的人,数量极少。

因为即使在“士”阶层里,真正优秀的人也是贵族居多。

而当秦代设置了“博士”这一官职之后,“帝师”一类的角色彻底消失了,所以这一阶段开始,官职开始完全由贵族垄断。

古代宦官是如何从皇帝的奴隶走向权利的巅峰的?

即使是在平民当了皇帝的汉朝,察举制、征辟制以及后来出现的“九品中正制”等形式下,世家大族真正掌控着职官的任免。

虽然这些势力没有直接任免职官的权力,但他们有举荐人才的权力,而朝廷任用官职的人选就是从这些举荐人才中选用的。

所以,很多职官在最开始就带有着立场,他们背后代表着不同的世家大族。

那么,久而久之,整个封建社会中的大小官吏都有着世家大族的背景,那么他们在朝堂上的底气就很足了。

比如三国时期的袁绍一家,汝南袁氏为什么那么出名?就是因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他们登高一呼,全国各地都有人响应。

这对君权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威胁。

古代宦官是如何从皇帝的奴隶走向权利的巅峰的?

从这个过程就能看到,朝代初建到王朝末期,双方博弈下君权其实是不占优势的,君权的地位会被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世家大族所冲击。

所以,宦官乱政现象都是出现在王朝中后期,初期一般是不会出现的。

君权必须找一个盟友,一同来对抗世家大族,这个盟友就是“宦官”。

在这一点上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宦官”往往和外戚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世族。

这两方势力都有共同的特点,即对于皇帝有极高的忠诚度,“外戚”只有支持现有君主,才能保持自己“外戚”的身份;宦官只有和皇权联合,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

古代宦官是如何从皇帝的奴隶走向权利的巅峰的?

这两方势力因此也被皇权极度信任,甚至不断放权,用它们来夺取世族手中的权力。

科举之后,平衡君权与朝堂上的朋党之争世族的没落是从科举开始的,职官选用的方式出现了根本性变革,世家大族不再掌控人才选拔的权力,自然就会被其他势力所取代。

之前说过,世族之所以能有那么大势力,就是因为手握着很多官职的人才选用,如果这个权力被收回,那么“门生故吏遍天下”的现象就不会再出现了。

科举就是完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所以,自唐代科举完善之后,世族衰落,寒族兴起,朝堂上几乎见不到世族与君权的斗争了。

古代宦官是如何从皇帝的奴隶走向权利的巅峰的?

而这时候的斗争就变成了君权与党争。

“党争”虽然在朝堂内部分为几派,但实际上是不考虑君权的情况的。它们的数目一定要大于一,否则就会被君权所瓦解。

所以,各方“朋党”之间争归争,但面对君权的时候也是一致对外。

这些结党的理由五花八门,有“同科”,也有共同理念,还有同一地域,总之结党肯定是有共同的利益,标准根据利益变化。

如果对这些人不加以分化和节制,那么显然“朋党”将成为又一个世族,最终会架空皇权。

所以,君权用寒族对于职官的渴望,瓦解了世族的统治;又为他们树立起另一个敌人,也就是宦官。

古代宦官是如何从皇帝的奴隶走向权利的巅峰的?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君权和宦官的联合,是一起合作,共同面对世族;而这次君权与宦官的联合,是一个隐于幕后,另一个成为标靶。

如果没有宦官来作为朋党与君权之间的缓冲,二者势必会出现直接冲突;但是有了宦官的加入,朋党有了攻击的对象,皇权有了表态的对象。

二者的博弈就显得大有余地了。

所以,宦官的地位在每一朝每一代都非常重要,越是到王朝中后期,宦官的权力也就越大。

古代宦官是如何从皇帝的奴隶走向权利的巅峰的?

从实际情况来说,与其说宦官是从君权手中获得权力,不如说是随着与君权对抗的世族、朋党等势力的增长而增长的。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