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

  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

  历史从神话中走来。

  神话是原始先民对自身及周边世界的认知。

  相对今天的人类,原始先民的生存环境极度的恶劣,生产力极度的落后,因而他们对世界的恐惧与无助感都是我们今天的人所无法想像的。面对无法解释的世界和自身,原始先民以已度身,借神传话。神话填充了人类孤独恐惧的心灵,给予了人类砥砺前行的勇气。因而,无论神话听起来是多么的荒诞不羁,都不是凭空掉落的,必定不会脱离客观现实的束缚,神话必定蕴含着某些真实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也必定有着某些真实的历史存在。

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

  中国人的历史,如果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十四个字,亿万年间事,弹指一挥间,轻轻松松就搞定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众多,寻根溯源,最古老的创世神是盘古。

  那么盘古做了什么事呢?

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根据神话传说,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混沌一团。巨人盘古在混沌中一直沉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后盘古用斧子劈向混沌,轻而轻的东西上升形成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形成的(至于斧子怎么来的就不得而知了)。盘古怕天地重新合拢,于是顶天立地支撑其间。天每日升高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再经历一万八千年,盘古死去,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 

  盘古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六韬·大明》。《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山东临沂银雀山汉武帝时期墓葬出土的木简证实盘古传说得久远,可以大致断定《六韬》至少是战国时期完成的。二千多年前出现的《圣经》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记载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对中国人而言,盘古就是我们的上帝。

  相较盘古,创世神伏羲与女娲名气更大。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伏羲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并以绳结网,教会人渔猎;姓氏的起源也出自伏羲。传说中,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来成为《周易》来源。这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女娲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女娲创立了婚姻制度。女娲娘娘所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是留下了补天的神话。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架失利,共工一怒之下撞向西方的不周山,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于是世间天塌地陷,这才有了女娲熔炼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的精彩演绎(对此,我们应大声欢呼:“厉害了,我的娘娘!”)。稍带一句,女娲补天的故事给后世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就是由女娲娘娘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所引发的故事。

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距离我们今天的生活越近,神话中的神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过的上古人物所发生的重叠就越多,“三皇五帝”开始常常被人们提及。

那么“三皇五帝”又是何许人也呢?

“三皇”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关于三皇的定义有多种组合:有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组合;有伏羲、女娲、神农氏组合;有天皇、地皇、人皇/泰皇组合等等。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伏羲(天皇)、神农(地皇)、少典(人皇)。

  三皇中的伏羲、女娲自不必再述,需要介绍的是燧人氏、神农氏与少典。

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燧人氏是伏羲、女娲的父亲,因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被后世奉为“火祖”。能够取火,人类就有了支配自然的能力,这是人类划时代的成就,从而使人类与动物分道扬镳。燧人氏还将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豸”。

  中国人把进入农耕文明的功劳归于神农氏,神农氏遍尝百草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传说神农氏以茶解毒,因尝断肠草中毒而逝。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今湖北)。曾一度盛传神农架有“野人”出没,但时至今日也没有足够信服的证据证明神农架野人的存在。

  少典,是黄帝的老爹。《史记:五帝本纪》中第一句就是“黄帝者,少典之子。”他最大的成就是生了两个儿子:黄帝,炎帝。有史家观点认为神农氏与炎帝是一个人,但史学界争论极大(本人倾向不是一个人)。 

  “五帝”是上古时代五位部落首领,后来演变为指上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五方上帝。

如果说“三皇”中的上古人物仍过于玄幻缥渺不着边际的话,“五帝”的神话色彩则淡化许多,从已发现的考古成果来看,这些上古人物的真实性要靠谱得多。有关五帝的组合更多,如要搞清其中的奥妙只怕需要先服上两片治疗头疼的药片。最流行的是太史公在《史记》中所记叙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黄帝,本姓公孙,因长在姬水,居住在轩辕之丘,就以姬为姓,轩辕为号,故又称姬轩辕。因黄帝在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建都,所以又被称为有熊氏。黄帝的西方是炎帝的部落,东方是蚩尤(九黎氏首领)的部落。阪泉之战(北京延庆),黄帝率先击败并活捉炎帝,两个系出同源的华夏部落完成了统一,这是我们今天“炎黄子孙”自称的由来。接着黄帝进攻曾打败炎帝的蚩尤,经冀州之战,涿鹿之战,杀死蚩尤。黄帝制鼎,划分九州,制定我们今天仍然使用的天干地支的历法,被尊为“华夏始祖”。相传,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所以现在我们每年都会在这一天隆重祭祀,表达对中华祖先的崇敬之情。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制定了历法,将天下正式确定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

  颛顼死后,他的侄子高辛即位,就是帝喾。帝喾制订的二十四节气,标志着华夏农耕生产更加科学,是农耕文明巨大的历史性跨跃。  

  尧是帝喾之子。尧发明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之倾倒的四大技艺之一--围棋;制造了祈福之水以敬上苍,并分赐给百姓,百姓称之为“华尧”。此物取自粮食精华,清香扑鼻,饮上一口,回味无穷。从古至今,上到公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为之欢呼雀跃,它还有一个名称--酒。尧还有一项伟大的功绩为后世所称道,那就是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传贤不传亲。他创立“禅让”制,把权力传给了能干的女婿舜,而没有传给儿子丹朱。

  关于尧禅让给舜,一向是为历代圣贤所推崇的千古佳话。但战国时魏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则记录的是一场血淋淋的政变。“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使尧、丹朱父子不能相见。不仅如此,他还派稷官(农官)将丹朱流放,又将有威胁的“四凶”(共工、讙兜、三苗和鲧。)或流放或讨伐或诛杀。这里要说明的是此共工非先前的水神,而是部落名称。

对此,韩非子在《说难》所言一针见血,“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而从其后的中国历史发展来看,所谓的“禅让”大多是笑话,本人更愿意相信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舜是五帝中的最末一位,其国号为“有虞”,故又称“有虞氏帝舜”。舜重视孝道,对确立中国人的家庭伦理、社会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孝,就是舜的故事。

  从盘古到三皇五帝,神话的色彩由浓重变得浅淡,中国的上古历史透过迷雾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在我们今天看来,神话有历史的影子,但终究是荒诞的,而传说也不能成为证明历史真实性的有力证据。我们中国向来以文化灿烂、历史悠久为荣,“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证明这段辉煌的历史需要确凿证据。这个证据就是文字或出土的实物。

  有文字或出土文物记载着当时社会的情况的时代,称为信史时代。相反,就是传说时代或是传疑时代。我们就用考古事实来撩开迷雾,寻找我们失去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