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韩愈的《杂说》中曰:

“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疾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显然,是作者通过本人对世道中人有“愤世嫉邪”的感悟,觉得可悲可叹。

“愤世嫉俗”什么意思?愤:怒而不满的感受。

嫉:恨且厌恶的感觉。

总体来说,一个人对世道和习俗的看法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一种内心的抵抗,也是言语上和情绪上的综合反应。

有人说是有一定正能量的人对社会中的一些低俗事发生的不满。事实上,不能局限于此,人不分好坏,谁都有“愤世嫉俗”的方面,仅是各人的眼光、认知的角度不同而已。

那“愤世嫉俗”是消极的么?某种意义上,人们的理解只注重好坏之分,没有深入了解其产生“愤世嫉俗”的原因。所以,导致行为习惯地认为是消极的。真的是这样么?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了。

消极的一面:你若是长期的如此“愤世嫉俗”,说明你有点不合时宜,也就是说赶不上时代的潮流,做人、待事和接物都会慢半拍。

积极的一面:普通人有点“愤世嫉俗”也并不是什么坏事,说明你认识事情的深度和广度与别人有所不同。有言道:“存在即合理”,那么你识破了不足,就会在愤怒的同时想方设法加以改进,从而产生新概念促使更新发展,避免守旧不前。

诚然,“愤世嫉俗”不一定消极,更不是消极的代名词。

总之,“愤世嫉俗”是主观认知的表现,也必然有客观存在的理由。避免“愤世嫉俗”是心态平和的处世原创,而无意间产生了“愤世嫉俗”时,当思症结提出改进的办法也不失好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