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很难设想在发生着武装冲突的国家,战火蹂躏着百姓,无辜的民众被屠杀,而他们又路在何方?“诗和远方”是什么?对于他(她)们而言,没有战火硝烟的生活,就是“诗和远方”。

▲ 深圳诗人 易白 (形象插画)

“诗和远方”是什么?对于军人而言,他们心中的“诗”应当是祖国山河,而他们心中的“远方”应当是边防的界碑。

读了一些易白的诗歌,很难想象这些歌咏山水风物,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行,出自国际大都市一个青年诗人笔下。

读了一些诗歌评论文章,才得知诗人易白早年远离城市喧嚣,参军后在西南边陲经历心中的“诗和远方”。

▲ 诗人所在的部队被誉为“战争之神”

也许,军事演习场上那些震耳欲聋的炮火,让一位边防战士感受到“和平可贵”,也许森林火海中那些熊熊烈火让一个扑火战士感悟到“平凡之福”。

▲ 图为 2007年诗人易白和战友奋战两天三夜,扑灭森林大火后瘫坐原地休息

也许,站在祖国边境线的界碑前,夜里独对高原的红土和雪山,望着斑斓多姿的流星雨和弯弯的月亮,军人的铁骨柔肠难免也会为之动容和感叹,亦或思念遥远的故乡,亦或思念心中所爱之人,从而写下这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情感诗行。

▲ 易白音乐诗歌《为明天而战斗》(配诗插画)

读易白的诗能感受到,仿佛天地万物,都可信手拈来,任何写作形式都能在他笔下与诗歌交融,这应是祖国山河赋予边防战士特有的“诗歌天赋”。

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诗歌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技巧,引起一个关于诗歌功能和诗歌作用的思考,诗歌真的只是抽象朦胧、叙述故事、歌咏风物吗?

其实不然,诗歌可以借鉴散文、记史、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各种体裁的写作技巧,可以说任何写作技巧都可以和现代诗歌写作进行融合,就像诗人一样,将一首抒情诗歌当成一篇短小的言论文章来写,而采用的却是现代诗歌的文本结构和音韵特质。

在诗中,易白有他对生命的思考,他在时光中感悟人世间的种种。如歌咏山水风物的微型诗歌《风花云天》,在诗中风、花、云、天均为拟人化处理,变得有思想和情绪,而这些正是身处大自然中,诗人对于青春和时光的感悟。

▲ 图为:诗人易白曾经在部队基层战斗班排睡过的下铺

当诗人望着透明的风吹过时,在诗行中捕捉了大地的反应,当花儿盛开时,诗人又在诗行中对比了大山以往的荒芜等等,仿佛天地万物都息息相关,有一种内在相互关联作用,亦如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在别人的主动中形成被动,而我们的主动又形成别人的被动,犹如诗中的风吹草动,这首诗妙在没有写草,直接捕捉大地的动静反应。而最后又回归到青春这个主题上,向生命发问“岁月在想什么?”,其实概括了世间诸多生命之渺小和无奈。

诗人通过歌咏山水风物,对比身处大城市和大自然的区别,隐述人性反应和感知,对事物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理性思考。

而在情诗《如果我们相爱》中,诗人采取平铺直述的手法进行了一次情感告白。而这样真情流露,也许正是诗人在高原走过无人区时,对生死有进一步的深刻感悟,才写出的至真至纯诗行。

“如果我们相爱/不在时间的考验/而是在于/彼此眼神相交的瞬间”(节选),这样的诗行,瞬间让人联想到一个来自都市的少年,又仿佛看见藏羚羊眼中的蓝天和白云。

对于“爱”毫不掩藏,无论是胸怀祖国人民的大爱,还是心中所思所想的小爱,诗人都在诗中大大方方,诚诚恳恳的进行了一次真情告白。

“如果我们相爱/不在年龄的差距/而是在于/彼此穿越世俗的真城”(节选),寥寥数语,瞬间打破了世俗的观念。

爱情究竟是什么?诗人又写道:“如果我们相爱/不在岁月的漫长/而是在于/彼此珍惜曾有的短暂”(节选),读完令人感慨,真爱也许不是相拥或占有,真爱是即便隔着千山万水,经历岁月的冲刷,也无法撼动灵魂的思念。

▲ 图为:军人的特殊告白

“如果我们相爱/不在遥远的距离/而是在于/彼此相思相盼的痴心/如果我们相爱/不在相对或占有/而是在于/彼此的心灵时刻相守”(节选)。诗人写的《如果我们相爱》情感真挚的阐述了一个年轻诗人的爱情观,其实这类诗歌类似于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写信时顺带写下的诗行,有几分随意洒脱的文人气质。

该诗不同于歌咏风物、写实叙事、记录历史方面的诗歌作品,主要是言情为主,并开门见山,阐述自己的爱情观念,颇有几分言论短文风貌,大概是将言论写作与诗歌写作进行了融合,当属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诗歌。

诗人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作为论据,支撑对未来美好憧憬的种种预判和假设,使得这些情感告白的诗行不至于空乏无力,每一行诗读来都特别简洁有力。

▲ 参军时期的诗人易白

诗人情感细腻,观察入微却又不缺感性与力量。如《在乎,不在乎》一诗也是在思念的情感挣扎中直抒胸臆,更写出了对于生死的淡然。

“我并不在乎死神/让我永远紧闭双眼/但我在乎死神/让我瞬间也看不见你”(节选),可见诗人的内心是感性的,也是浪漫的。

“我并不在乎死神/夺走我的整个世界/但我在乎死神/赐予我的世界没有你/我并不在乎死神/如何折磨我的灵魂/但我在乎是你/正在扮演死神的角色”(节选)诗人最后在思念的挣扎中领悟到,折磨人心的是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情感题材方面的创作,诗人积累了不少库存。

2018年12月22日,在中央广播电视电台香港之声频道的《学讲普通话》节目中——“你似乎已在我眼前/百次千回浮现/眼皮惺忪垂帘/你如斗转星移/在我脑中打转/我再次睁眼/仿佛沉睡了千岁万年”(节选)。青年演员邵福平深情朗诵了易白写的这首情诗《梦里梦外》让人听后十分感动,

这首诗以信手拈来之笔,写出一个人在思念之中,那种天马星空的思绪,在似梦非梦的意境中,淋漓尽致展现对诚挚的思念。

▲ 清晨,一只落在诗人迷彩服臂兜上的蜻蜓

《梦里梦外》一诗语句精炼且又思想丰富,创作取材源于生活日常,使得这些感性而具有人味的诗行,不经意间就能触动人心,引起某个思念时刻的共鸣。

该诗在朗诵语感、朗诵节奏和韵音编排方面的写作技术处理,包括情绪尺度的把握与分寸方面的拿捏一气呵成,凸显出诗人平时诗歌语言的熟练驾驭能力,乃是现代诗歌的上乘之作。

节目播出后,邵福平朗诵过的每一首易白诗歌,几乎成了许多香港同胞和报考播音主持专业高考学子的声音教科书,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许多翻版朗诵。

“昨天的昨天,我们互诉心言/明天的明天,我们剩下思念/去年的去年/我们曾经相恋/明年的明年/或许依旧思念”(节选),对于爱情,对于思念,对于遗憾,来自西南边陲的军旅诗人易白,有着深刻的经历和感悟。

▲ 易白边防情感题材诗歌选读《披上婚纱的思念》(配诗插画)

《披上婚纱的思念》这首诗立意巧妙,写出了许多人的情感共性。不由联想到,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对于情感的将就和妥协。又有多少人这辈子爱情只是爱情,婚姻只是婚姻,爱情和婚姻两者毫无关系。

"嫁给他以后 你过得还好吗/从前的从前 怎么忽然间/变得那么安静,那么遥远/有些话,一直沉默在心里面"(节选),除了情感到位,该诗在技巧与形式方面,每个小节环环相扣,情绪不断的递进与叠加。并且在句式方面做到了节奏明朗,工整对称,且一韵到底,一语中地反映了青春的成长规律。在不断推进情感的同时,文字的加工处理不仅继承了古诗词的写作严谨,更融合了现代流行歌词的写作特点,全诗“起承转合”的处理做到了逻辑层次分明,既是诗人又是歌手的作者,在诗歌叙述中以歌手的身份叙述,反应了诗人所处时代,大多数婚姻生活的普遍同性特征。

在诗的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昔日纯真情感和流逝青春的怀念,结尾则一语点题,点出了隔着婚纱,隔着岁月,隔着身份,隔着城市等“复杂体”的青春追忆。

该诗技巧娴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且诗歌语言具有辨识度,不妨作为现代诗歌和流行歌曲的写作范本,也许对诗歌写作爱好者有所启发。

▲ 边防情感题材诗歌选读《穿上军装的爱情》(配诗插画)

"我们都一样流泪/看着这条分手的讯息/看不到挽留你的意义/听闻你要结婚的消息/假装淡定说要祝福你/战友们帮我回复短信/写出了我心里那一句/下辈子我一定要娶你"(节选),而诗人早期所写的另一首情诗《穿上军装的爱情》在时间线上似乎形成了一种遥相呼应的关系。

这首诗则写出了边防军人无私奉献背后的辛酸与无奈。读完也是令人感慨,人心都是肉长的,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谁又何曾不渴望山无棱与天地合呢?

而现实中的矛盾与抉择,总是赤裸裸摆在年轻人眼前,生活中不止有爱情,不止有车房,更有柴米盐酱醋等残酷事实,生存与幸福是需要人们用一辈子去解决,甚至并非人人都能解决好的命题。

▲ 易白边防情感诗歌选读《高原月》(配诗插画)

身处社会中的平凡人,也许无法理解军人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一些年轻人,也许无法忍受异地恋或两地分居,更无法承受岁月的步步紧逼,尤其女性自身“短暂青春”保值期所形成的衰老压力,以及对于未来物质基础和终身幸福的美好期许,对于志在国防,远在边疆的军人而言,很难全部满足。

该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将生活细节与社会共性作为切入口,层层剥开青春的纯真美好,爱情的难分难舍,现实残酷的割舍,非常有力度的直击一个钢铁男儿心中最柔软的一面,以及最深刻的创伤。而这一种创伤实则是一种无私奉献,是一种默默无名的情感牺牲,更是一种无形的光荣。

该诗叙事简单明了,语言朴实真诚,逻辑层次分明,尤其最后战友帮忙回复短信的细节刻画处理,既立意巧妙又耐人寻味,侧面体现深厚的战友情谊,军人集体的默契,以及面对“大爱”和“小爱”的矛盾取舍难和痛苦程度,描绘出一个大公无私,而又铁骨柔肠的青年军人形象。从一个手机的短信细节,以小见大的带出了边防军人的崇高形象。从另一个视角诠释了边防军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 图为:诗人易白在某特战旅当兵锻炼

据了解,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诗人,参军时期曾参与执行过特殊军事行动,曾多次随战略支援部队协助驻地森林武警扑灭森林大火,曾多次侥幸与死神擦肩而过,每次随大部队外出执行任务前,诗人和战友们都提前写好留给家人的遗书,并将遗书放在自己的后留包以备不测,和平年代保家卫国的军人尚且如此艰辛,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抗击疫情的社会环境呢?

这些来自边防的情感题材诗歌,跟诗人回归都市后,身处都市底层所写的都市题材诗歌,形成了“边防”与“都市”,“战争”与“和平”的鲜明对比。相比边防军人在“红土高原”和“扑火现场”所处的恶劣环境,我们无疑是幸福的,我们应当反思并珍惜当下的生活。

▲ 诗人易白与军事记者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悬崖,前往中国自然条件最恶劣的边防哨所采风

当军人远离亲人和爱人,为祖国人民的安宁而流血流汗,甚至牺牲前程、幸福和生命时——身处都市的我们,出门就有召之即来的滴滴车,饿了渴了戳下手机屏,就有吃的喝的送上门。当我们在灯红酒绿而又物欲横流的都市中,抱怨生活不易的时候,应当明白我们的生活,没有战火和硝烟。

当战争来临时,我们在伤亡前除了求生,其他一切都等于零,房子或车子之类的身外之物,顷刻间可能都会被炮火掩埋在废墟里,也许身处大都市的我们,很难设想在发生着武装冲突的国家,战火蹂躏着百姓,无辜的民众被屠杀,而他们又路在何方?“诗和远方”是什么?对于他(她)们而言,没有战火硝烟的生活,就是“诗和远方”。

【评论作者】北笛,曾在上海担任人像摄影师与策展人等工作,曾用笔名咖啡与诗、1988记忆等,后在北京经营主题咖啡书店并担任主理人,曾针对70至00后等阅读群体,在读书日策划诗歌朗诵会、读书会等线下活动,曾发表若干诗歌评论,现为网媒签约作家。

注:该文章由“中联社”特约撰稿人“北笛”授权供稿,配诗图片为“五星文艺创作室”原创制作,文中摄影配图由诗人易白战友供图,转载使用请告知刊发媒体和作者,并标明文章出处。如发现抄改、套改本文内容等行为,侵权必究。

本篇文章为【战火中走来的深圳诗人——易白边防情感题材诗歌选读】的相关内容,情感在线已为你全部介绍完毕,更多实时资讯请关注情感在线的“资讯”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