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智库

编辑 | 郑青春

7月9日,2022财新夏季峰会召开。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在会上表示,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路径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蔡昉表示,今后十几年是消除城乡二类结构的一个窗口期。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抓手。应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小城乡间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推动乡村振兴,更多的还是公共政策、公共品。他认为要以公共品供给的方式实施乡村振兴。

“转移劳动力,第一推进城镇化,第二要让农民工进城以后变成市民。我们的农业就业比重还是最高的,城镇化率也显著低于其他国家的评估。我们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还有18个百分点的差距。”蔡昉表示,如果能够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加快劳动力转移,显然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获得资源重新配置效率,支撑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扩大他们的消费。

“有一个OECD中国团队做的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进了城,他们的消费就可以提高30%。那么再进一步,他们进城以后,如果再得到城市的户口,他们的消费可以提高30%,逐渐缩小城镇化的差距是至关重要。”蔡昉说。

他指出,目前看我们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存在,过去这些年我们全国的经济系数是下降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在下降,但是按合理的标准来比较,两者都还是偏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整体的收入差距做出了接近一半的贡献,必须得靠再分配,靠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蔡昉表示,二元社会结构变成了一种固化的体制机制。户籍制度导致了两个城镇化率之间有巨大的差别,也导致了基本公共服务上城乡之间有差别。进城以后的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也有差别,城市里的也有一部分未就业的和那些就业的也有差别。

他强调,破除二元经济结构迫在眉睫,要抓住未来十几年的机会窗口,我们应该以公共品供给的方式来实施乡村振兴,要通过市场机制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但是政策公共政策最重要,它能够提供给我们需要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