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尤其是拥有一个残障孩子的父母,背后的心酸谁又能明白?

近日,一则新闻上了热搜:在河南驻马店,一名55岁的老汉迎娶一位22岁的智力残障女子。

据报道,这位55岁的老汉,是事先征得女方家人的一致认可,才进行娶妻的行为。男子是建筑工地的工人,是个农村人,因家底穷一直没能成家。现在能娶上媳妇,他非常开心,并且说:“我能结上婚,很高兴,我老婆虽然是智障人士,但我会对她好一辈子。”

而女方的家长也表示“很满意”。新娘的父母在婚礼上喜极而泣,表示新郎没有嫌弃女儿智力存在障碍,也没有嫌弃她不能生活自理和种地,能找到这样的归宿,已经算是福气。

网络上立刻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农村单身老汉”与“智力障碍的年轻女子”结合,背后一定存在某种程度的“互惠互利”。

一般人的心态,都是带着功利性看待问题的。

就好像,有头发的人谁愿意当个秃子呢?自身条件好的人,谁又愿意娶一个“傻女”?

有人说,女方的父母是为了把这个“包袱”解决掉,宁愿不要彩礼都想把女儿嫁了。

也有人说,农村大龄单身汉,因自身条件不好,怕娶不到媳妇绝了后,宁愿取个智力残障的女人。

但是,他们不了解作为残障孩子父母的心。

女孩智力障碍,生活自理都成问题,而父母逐渐年老,如果不找个人照顾,未来该如何活着?

父母总会有先走的一天,此时孩子尚年轻,如果女儿和这个老汉生个孩子的话,说不定还有人养老。所以,父母老去以后,智力残障女儿就只有死路一条,唯有嫁出去,再生个孩子,这才能有人给女儿养老,她的下半身才有着落。

从这点上看,父母并不是单纯为了丢掉包袱而把女儿嫁出去,而恰恰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活着。

正常人的家庭没有残障的孩子,自然不会明白这些父母的心酸。

无论孩子是健康还是残障,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同样是父母心头的牵挂。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幸福,但是现实却让年迈的父母束手无策,一旦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孩子就没有了依靠。

这个时候,如果有个人愿意承担这份责任,去照顾残障的女儿,给她生活下去的希望,哪怕他的年龄比较大、家境不太好,都是一个选择。

那么,我们又何必强求感情与“年龄般配”?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婚姻都不是“感情至上”的结合。

许多人结婚,是因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因为要传宗接代、后继有人;是因为需要有个人凑合着过日子……至于感情,并不是最重要的选项。

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别人的婚姻?

因为女孩是一个智障人士,我们就去质疑这桩婚姻的目的性,质疑女孩并不是“自愿”嫁给老汉,质疑女孩的父母是个狠心的角色。

这未免有点儿偏颇。

我们再来看看女孩。

在网络的视频中,22岁智障女孩在嘶声力竭地哭泣,男子用纸巾帮她擦鼻涕。对于这个年龄的姑娘来说,还不了解爱情为何物,更何况是一个智障的姑娘。一个陌生的男人,从此进入自己的生活,将与自己共度下半生,除了不惑,更多的是恐惧和排斥。

反观她的父母,脸上露出的是喜悦的表情。对于他们来说,女儿能够“出嫁”,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不是谁都能接受一个智障的女人当妻子。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幸运”。

作为父母,考虑得更多的是日后的家庭生活,而不是感情上的东西。

女儿有人照顾,有繁衍后代的机会,有新的生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作为智力残障人士,尽管已经成年,但还是不具备成年人的心智成熟和行为能力,所以监护人有权为他们做出合适的选择。

但是,我们相信天下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希望孩子得到好的归宿。

想想看,如果这个女孩终身不嫁,当父母老了去世了,她又该如何生存呢?现在这个决定,尽管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也有可能在日后出现问题,但是这也是一条有希望的路。

而这个55岁的老汉,有人说他因为年龄不小了,怕娶不到媳妇后继无人,也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出得起彩礼,娶到正常的女子,所以才委曲求全。

也许有这样的原因吧,但这不代表他不能做一个好丈夫。

世界上总有些人有怜悯之心,不介意对方是否健全,只想有一个完整的家,就够了。

而女孩,虽然智力残障,但是年轻、身体健康,这就足够了。

两个人,有陪伴,共同生活,繁衍后代,就是很多人追求的“幸福”。有时候,并不是世俗眼中的那些追求,才叫幸福。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需要尊重不同人的不同选择。

婚姻不一定是基于感情的结合,但是幸福是可以在婚姻中获得。

世间上,太多的人和事不是我们凭自己的认知可以理解的,无论是何种原因的相遇和选择,都有它背后的合理性。

希望女孩遇到的是对的人,也希望她的父母能真正放下心头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