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红酥手》和《钗头凤·世情薄》两首词,是宋代文学家陆游与原配夫人才女唐琬的爱情悲剧作品。是陆游与妻唐婉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偶然相遇先后创作的,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两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全词情感真挚,多用对比,节奏急促,声韵凄紧。

如何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陆游与唐婉的两首《钗头凤》及其背后的故事?

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如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词的大意是:

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东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莫,莫,莫!

如何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陆游与唐婉的两首《钗头凤》及其背后的故事?

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如下: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如何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陆游与唐婉的两首《钗头凤》及其背后的故事?

唐词的大意是:

世事炎凉,黄昏中下着雨,打落片片桃花,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忧伤。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当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却不能够办到,只能倚着斜栏,心底里向着远方的你呼唤;和自己低声轻轻的说话,希望你也能够听到。难、难、难。

今时不同往日,咫尺天涯,我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夜风刺骨,彻体生寒,听着远方的角声,心中再生一层寒意,夜尽了,我也很快就像这夜一样了吧?怕人询问,我忍住泪水,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瞒、瞒、瞒。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那一年长大成人的陆游,迎娶了比自己小五岁的才女唐婉,两人亲密无间,不知说了多少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海誓山盟。这原本是童话故事般的开始,却最终走向了悲剧收尾

如何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陆游与唐婉的两首《钗头凤》及其背后的故事?

陆游19岁那年考进士虽然得了第一名,却因为文章中有力主抗金的思想,在当时主和派占了大多数,就连皇帝都是支持与金议和的,陆游因此落榜。陆游的母亲却把原因都归结到儿媳唐婉。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琬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都城绍兴府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

如何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陆游与唐婉的两首《钗头凤》及其背后的故事?

公元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和丈夫赵士程在园中游玩并饮宴,唐婉征得丈夫同意,向陆游敬了一杯酒。 曾经的爱人,已经属于别人,犹如禁宫中的杨柳,无法抚摸在手。 回到家中,陆游伤感地写下了《钗头凤·红酥手》词。

如何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陆游与唐婉的两首《钗头凤》及其背后的故事?

五年后的1156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看到墙壁上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悲恸欲绝,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世情薄》。回家后,终因思念陆游太甚,无法自拔,同年秋,便抑郁而终。陆游在七十五岁时,因怀念唐婉,便住到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两首,即《沈园》诗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 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其实,对于骤然中断的感情,人在年轻的时候也许很快就能适应,反而越是到了晚年,越是惆怅,这也就是为什么,陆游晚年的时候屡屡写诗怀念唐婉。

如何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陆游与唐婉的两首《钗头凤》及其背后的故事?

病倒卧榻的陆游,仍想着身披战甲、跨上战马,手持长枪收复失地。写下了著名的《示儿》诗篇,让子孙把九州统一的消息,告知黄泉之下的自己。这一生,陆游似乎只想着为国家镇守边疆,为国家收复失地。但他依然怀念那错过了一生的与唐婉的爱恋之情

如何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陆游与唐婉的两首《钗头凤》及其背后的故事?

公元1610年,夜雨停息,烛火熄灭,陆游辞世,享年八十四岁。

千百年来,前哲时贤多认为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表关系,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最早记述《钗头凤》词这件事的是南宋陈鹄的《耆旧续闻》,之后,有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但陈、刘二氏在其著录中均未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直到宋元之际的周密才在其《齐东野语》中说:“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为姑侄。”从这以后“姑表说”遂被视为“恒言”。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年间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词、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