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或许是因为内心的敏感,自古文人才子总是比寻常人更加多情,但是感情是具有排他性的,在一段纠结了三人的感情中,最后往往没有胜利者,而是会造成一种三败俱伤的结局。著名剧作家田汉与两任妻子林维中和安娜之间十多年的情感纠葛,就是这样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

气质女学生拒绝校长夫人的提亲,逃婚南洋当教师

田汉的初恋和真爱是他舅父易梅臣的女儿易漱渝,两个人青梅竹马,十分恩爱,但易漱渝红颜薄命,在漂泊的乱世中,因为生完孩子后没有好好保养,一病而亡,只留下了一个幼小的儿子田申。易漱渝离世之前,放心不下自己可怜的孩子,请求田汉娶自己的好闺蜜黄大琳,让她代替自己来照顾孩子。

田汉因为对妻子的思念将感情转移到了黄大琳的身上,黄大琳也出于同情和怜悯嫁给了田汉,但是这段从易漱渝身上延续而来,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婚姻,只维持了短短两年时间就以离婚告终。

之后,田汉就陷入了和林维中的热恋当中。林维中,原名林素斐,老家在苏州,跟家里人住在上海。林维中从小就生了一副好样貌,又爱时髦、会打扮,有着“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出众气质,在读书的时候,就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林维中家境富裕,在上海犹太裔房地产大亨第一富翁哈同开办的仓圣明智大学附属女校读书,哈同的夫人名叫罗迦陵。夫妇两人财力雄厚,感情也颇为融洽,但美中不足的是一直没有生育,为了不让膝下寂寞,哈同领养了11名外国孤儿为养子女,罗迦陵领养了9名中国孤儿为养子女,外国儿女都姓哈同,中国儿女都姓罗。

恋爱时,她资助了他500元;离婚时,她向他要了500万

眼看着儿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作为校长夫人的罗迦陵也发挥了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准备在全校的女学生中给自己的儿子物色未来媳妇的人选。眼光高的罗迦陵没有看中别人,偏偏就看中了气质端庄的林维中。

要说林维中的长相,在女学生当中确实是相当好的,她的皮肤非常白净,身材匀称窈窕,为人处事落落大方,行为举止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作为一个有钱人家的富太太,罗迦陵也许是用钱开路的事情做多了,觉得钱就是最管用的工具,对未来的儿媳妇,也准备用钱来砸。

她没有提前和林维中沟通,也没让儿子和林维中见面,直接就大手一挥,派了三十多人的礼队上门求亲,准备用厚厚的聘礼让林家人果断地点头答应这门婚事。林家虽然也算是小康之家,但和富商哈同家里比起来,还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展开全文

在厚厚的聘礼面前,林维中的父母确实是妥协了,巴不得女儿能嫁入豪门,也让娘家人跟着沾一点光,但林维中毕竟还没有被世俗的风气污染,她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纯洁女学生,就像是一株含苞待放的百合花一样,内心满怀着崇高的爱情理想,骨子里透着不可亵渎的高傲之气,哈同的儿子,在她眼里,只是一个浑身充满着铜臭味的富家公子哥儿。

为了反抗家里人压给她的包办婚姻,敢爱敢恨的林维中趁着一个月黑风高夜,一个人悄悄地从家中逃走了,为了不让家人找到她,她一口气就跑到了南洋。年轻气盛的林维中,确实是一个奇女子,离开了家庭的庇护,她并没有让自己走投无路,而是凭着自己的才华,在南洋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

恋爱时,她资助了他500元;离婚时,她向他要了500万

思想前卫的林维中,非常喜欢读报纸刊物,从报纸上可以了解时代的新思想,也正是因为这个习惯,才让她和远隔重洋的田汉之间产生了奇妙的联系。1925年,田汉的一篇散文《从悲哀的国里来》发表在了《南国特刊》上,在印尼爪哇的林维中恰巧读到了这篇文章。

“历尽艰辛愿尚乖,双双忍见旧时鞋。 随将沧海无边月,踏遍樱花第几街。南通旅况不可忆,西子游踪难去怀。 待到一身人事尽,猖狂乞食到天涯。”

文中回忆了自己和亡妻易漱渝之间的爱情,曾经一起甜蜜留学日本、杭州同游,如今却生离死别、天各一方,“随将沧海无边月,踏遍樱花第几街”,林维中既仰慕田汉的才华,更被他对亡妻的深情所打动,这样一个深情又才华横溢的男人,才是她心中理想的伴侣。

林维中的心里就这样萌生了一颗爱情的种子,只要得到一丝丝的回应,一点点的灌溉,就会野蛮生长、肆意开放,产生远渡重洋、穿越万水千山的力量。

因一篇散文爱上作者,通信3年后订婚,最终却成怨偶

林维中向来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她既对田汉产生了好感,立即就采取行动,写了一封表达爱慕之情的信寄了过去,就是这一封简单的信,同样也打动了田汉,难道真的是“女追男隔层纱纱”吗?其实并非如此,是因为林维中从田汉的文章中读出来了他的内心的理想。

林维中不是简单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而是热情地表示要帮他“轰轰烈烈做一番事业”,让他“无后顾之忧”,当时的田汉妻子亡故,上有老下有小,一个人在外打拼,确实很需要一个女人来帮忙照顾家庭。加上林维中跟田汉叙述了自己为了反抗包办婚姻,从上海逃婚到南洋的经历,更让田汉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女子生出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两个人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地鸿雁传书,感情也越来越深。

1928年,林维中借着暑假的时间,回国探亲,也是为了和通信了三年的田汉见上一面。两个人之前都不认识,船到了码头后,田汉拿着林维中的照片在人群中寻觅她的身影,林维中也是拿着田汉的照片在接船的海中仔细地辨认,终于两个人的目光交接到了一起,会心一笑,缘来是你。

恋爱时,她资助了他500元;离婚时,她向他要了500万

可以说素未谋面的两个人,感情是建立在对彼此的深入了解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理想之上的,当时田汉的南国社正处在经济困难的时期,林维中立即慷慨解囊,将自己在南洋教书攒下来的500多元都交给了田汉,田汉很是感动,和林维中约定等她南洋课程结束后,就回国结婚。

然而安娜的出现,让这段感情出现了变数,田汉一直想要的是事业上能够支持自己的伴侣,安娜也是剧作家,又是“红色女郎”,她接触田汉是因为组织安排,让她给田汉做秘书,争取让这位大剧作家加入组织。安娜不仅在事业上引领着田汉,也在思想上改变着他,她正是田汉心心念念追求的那个“富于革命性的恋人”。

相比林维中而言,田汉和安娜之间的思想契合度更高,当时林维中又远在南洋,田汉就和安娜生活在了一起。两年过去了,1930年,林维中如约回到上海,准备和田汉结婚。在感情上优柔寡断的田汉,给三个人都造成了痛苦。

“怀念着旧的,又憧憬着新的,捉牢这一个,又舍不得丢那一个,于是我成了暴风雨中的小舟似的,只好让它漂流,让它颠簸,毫不能勇猛地向着某一个目标疾驶迈进了。”

虽然内心的天平早已偏向了安娥,但田汉不想背叛约定,还是决定和林维中结婚。安娥的心里也早已有了决断,她不想过早地陷入家庭生活,她还要追求革命事业,林维中知道她和田汉的关系后,问她对田汉的态度,她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地回答说:

“我是不要丈夫的,我还有自己的生活。”

恋爱时,她资助了他500元;离婚时,她向他要了500万

因为和田汉早已同居,当时的安娜已经怀有身孕,但即使如此,她还是内心平静地给田汉和林维中准备了结婚的洞房。1931年8月,安娜生下了和田汉的儿子田大畏,之后就将孩子放到河北老家给母亲抚养,为了斩断和田汉的最后联系,也为了报复他在感情上的优柔寡断,她骗他说:

“孩子死了。”

1931年11月,林维中也生下了女儿田玛琍。田汉因为要守信和林维中完婚,但两个人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田汉一直在为了事业四处漂泊,甚至还经常入狱,林维中却只想要安定富足的家庭生活。林维中和孩子留在上海时,田汉在去南京的船上和分别了几年的安娜重逢,听说田汉入狱,安娜很心疼,她告诉田汉:

“你在狱中一定受了很多苦,只是……,还是告诉你吧,咱们的大畏并没有死,而且他长得特别像你。”

知晓两个人的爱情结晶尚在人世后,田汉和安娜之间的爱情又死灰复燃。田汉将母亲和孩子都安置在桂林,生活非常清贫,一直住在重庆的林维中不愿意过来照料家人,安娜却一直陪着一家老小,给人当家庭教师贴补家用,在田汉母亲患霍乱病时端茶送水、侍奉汤药,硬是将老人从鬼门关拉了出来。

安娥如此无私奉献,家人都很感动,和林维中分居多年,一直是安娥陪伴在身边,田汉的内心也慢慢有了抉择。

恋爱时,她资助了他500元;离婚时,她向他要了500万

“林维中和我是共过患难的,可是她也给了我不少的痛苦。结婚以前她答应竭力帮助我,使我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做些事情,可是结婚以后,她懈怠了,既不学习,也不工作,老是盯着这个小家,反倒成了我的后顾之忧了。”

田汉在撤离桂林时,从林维中给儿子海男的信中看见了这样伤心的话:

“后悔当初不嫁哈同的儿子或那位印度先生淑斯特里,却嫁给你爸爸这样全无心肝的人。”

不久,田汉与林维中的小儿子海云患肾炎而夭折,使原本已经濒临破裂的夫妻感情更是雪上加霜。

安娥跟随田汉回到重庆后,林维中为了挽回感情,不惜宣扬家丑,每天晚上都去找安娥大吵大闹。1946年4月,田汉与安娥出席“抗战八年文艺检讨”座谈会,林维中在会场外的墙上和安娥的住处贴了许多传单,控诉田汉始乱终弃,让田汉和安娥颜面扫地。田汉忍无可忍,林维中索要500万元赡养费,田汉答应一年内付给林维中300万元的赡养费,两个人协议离婚。

田汉与安娥这段拥有共同理想,也能够在生活中共患难的革命伴侣,兜兜转转,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携手走过了20多年晚年生活,直到1968年田汉含冤而死。8年后,71岁的安娥随田汉而去。1985年,85岁的林维中离开人世。这一段延续了几十年的感情纠葛,随着三个人的离开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