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未央游》局部

雪茄不离手的王亚彬,时不时以诗韵读起唐诗来,手中的“西方”与骨子里的“东方”,这幅画面丝毫没有违和感。就像雪茄容易让人上瘾,艺术家一旦摸到东方精神的妙处,便再也离不开了。

在70后艺术家中,王亚彬成名较早。成名除了带来财富和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自由的思考。现在回看2005年个展“搜山”,这样一个与东方并不搭界的展览,题目却成了寓言。38岁时确立了东方精神对于自己的重要性,10余年后的2023年,年近50岁的王亚彬已然进入到更好的状态。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展开全文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个展“锦瑟”展览现场

2023.11.17-12.30 凯旋画廊

凯旋画廊宣布代理王亚彬后,首个个展“锦瑟”在2023年11月开幕,展出的十余件作品大多来自2023年。从展览题目和作品名字中,很容易发现作品与传统文化的关联,艺术家在文本上的有意为之,直指其观念的内核——对汉唐体系的高度认知。

《未央游》中的山中小景,被艺术家放大至4.5米的尺幅,这对艺术家的空间掌控,以及绘画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中国绘画与戏剧一样,强调的是“间离效应”。深谙并善于将东方精神入画的王亚彬,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他的率意挥洒中,笔笔可“读”。观者可以瞬间入境,拨开层层色块,剥丝抽茧,寻找色彩背后的故事。这是王亚彬对于传统的当代再造。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未央游(三联)》

布面油彩 200×150cm×3 2023

左旋手机滑动浏览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的经典元素“花与石”构成画面的主体结构,让《未央游》不止于风景。花石作为中国画的经典题材,王亚彬取法自黄宾虹的《花与石》,此前以“花与石”为题举办过两次个展。2023年,花石不再是独立存在的元素,托物言志,它们就是打开画面情感的一个个按钮,也是承载艺术家想象力的重要工具。

“追古”这件事,王亚彬是有基础和条件的。70后艺术家没有机会经历时代洪流,他们只能从周遭环境构建自己的文化框架。少时语文、地理、历史严重偏科,早早便奠定了艺术家的个人兴趣。学习油画,出于成长中的偶然;绘画中的更迭,则是艺术家的主动选择。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芙蓉浦》

布面油彩 120×100cm 2023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花岸》

布面油彩 180×150cm 2023

将关注点推演进汉唐体系,这是艺术家理性分析后的感性判断。汉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和山水表现,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个巅峰时期。唐诗之美,不仅在文字,更在背后的人文气息与浪漫主义情怀。唐代文人自由洒脱、气度恢宏,这也是无数人的精神向往。

有“魔术手”之称的王亚彬,他不是简单地从西方当代艺术的维度出发,而是用东方的思考传递艺术家的情感和态度。当代的外衣,传统的内核,对这位以油画为媒介的艺术家来说,二者并不存在分野和壁垒,这些养分最终在他身上汇成涓涓细流,取之不尽、绵延不断。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小蓬莱》

布面油彩 150×200cm 2020

然而,2007年艺术家主动选择研究中国本土文化时,传统在当代艺术界还在坐“冷板凳”。2012年,38岁的王亚彬偶尔感到莫名的失落,直至欧阳修的美学思想跃入他脑中,他第一次深切感到传统的“药效”。早期对青春混乱和狂躁的情绪的表现,转入生动而松弛的内观写意,艺术家顺利完成年龄之于绘画的心境转换。

2013年,王亚彬将第二个工作室落在黄山脚下的徽州古城,这里是明末清初安徽文人画派的核心地带。现代主义经典设计家具与王亚彬收藏的古物,和谐地共处一室。在这个精心打造的理想居所内,每个角落都彰显着艺术家平衡微妙的临界点的能力。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在工作室

所有不搭界的事物,最终在王亚彬身上达成自洽,这是他的特殊能力。他可以悠然地抽着雪茄与朋友谈古诗词,也可以突然兴起,留下朋友直接去作画。在这样一个视为桃花源的工作室,东方、西方,中国画、油画,所有的思考都可以在空间内消化并转换。

色彩是王亚彬进行这种转换的重要“工具”,他是运用色彩的高手,可以自如地让色彩牵引情绪,并产生独特的形神。随着绘画的推进,他对色彩的判断也愈发敏锐,要求也更加细致。他经常睡到中午,下午开始画画,工作室内有两个专业级别的可调节色温的灯,正是为了无论何时都可以模拟自然光的状态,让画面的色彩呈现艺术家想要的真实。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在工作室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水殿风来之三》

布面油彩 120×100cm 2023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风吹一夜满关山》

布面油彩 180×150cm 2023

王亚彬的色彩是懂抒情的。《水殿风来》中的红,《风吹一夜满关山》中的蓝,饱满且沉稳,精准且微妙的色彩变化,堆叠起画面结构与语言关系。色彩仿佛唐诗中的种种隐喻,红色是相聚,蓝色是离别。唐人用文字达意,王亚彬用色彩传情。

王亚彬的思想建构更多来自大量的阅读,话语里的机锋与智慧,正是多年阅读累积的内功。古人的卧游,在生活于21世纪的王亚彬身上,意外地得以实现。享受着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乐趣,让他在天地之外,别构一道不同于现实的心象中的风景。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花欲燃》

布面油彩 150×180cm 2021

“画家是不需要交流的,自己与自己交流,什么东西都堆到画上。”王亚彬对《艺术栗子》说。恰如《唐人传奇》中人把武器藏于后脑勺的奇思妙想,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敏锐的内心体验,王亚彬的天马行空与醒世独立就藏在层叠的画面中。

展览中最大尺幅的作品、6米长的《映日浮光》,这是艺术家2023年7月17日从云南回到工作室,带着沿途的记忆与想象完成的作品。回到工作室连着画了14个小时,完成了50%左右的画面。然而,最难的正是后面的50%。感性起笔,理性收尾,与理性较劲的三四个月是最有趣的。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映日浮光(三联)》

布面油彩 165×200cm×3 2023

左旋手机滑动浏览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在情感与理智中,王亚彬拿捏得游刃有余,让绘画回到绘画本身,才是绘画的精神力量。《映日浮光》仿佛中国水墨长卷,光线、季节、时间随着画面横向铺陈,从花团锦簇到清冷萧瑟,风景背后是艺术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王亚彬创作《映日浮光(三联)》

传统是口深井,艺术家需要选择与腐朽的传统同行,还是与有生命力的传统握手。传统之于艺术家不是摹写“搜尽奇峰”,而是体悟师造化。古往今来,没有例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恰如王亚彬所说,技术可以借鉴,根源是不能借鉴的。传统的妙处,只有扎进去,找到根源才能深谙其妙。

这位临近50岁的艺术家,无论是绘画经验、个人阅历以及身体体能,都开始进入最好的阶段。回想走了一半的艺术人生,王亚彬会感慨“人生如梦”,未来的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经验出现。

王亚彬 传统的妙处|艺术栗子

文字|顾博

图片|凯旋画廊、王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