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坚持原创的850篇 生活不易,多才多艺,格局打开。

最近本来打算不舍昼夜,赶赶工作,很难抽出写文的时间。

没想到,突然的一个消息,措手不及,陷入emo:

刚上班两三年的时候,就觉得还有三十几年退休;

结果十年过去了,还是三十几年。

瞬间不想加班,只想保重自己。

毕竟我一开始做好的心理准备,也只是60岁呀。

于是乎,我特意去找了个治愈系,轻轻松松,逃避有用型的日剧了。

我打开了吉高由里子的新剧——

《于星降之夜》

小吉高这部剧的评价和热度都不算高,但她塑造的很多角色,一直是我心中,能代表普通女性,能让观众舒服地代入的治愈系。

《爱情洗牌》/《love shuffle》不管不顾,自由活在自己世界的丧愈系女孩,她的爱情故事和成长改变是我喜欢的副线;

《我,到点下班》,是我激情输出剧评,非常有共鸣的一部,所有社畜的嘴替!

爱情题材方面,她在《我无法恋爱的理由》《东京白日梦女》的群像故事中,逐渐成为主役。这些日剧对年轻的我来说,也有很多启发。

整个东亚的结婚生育都很低,单身少子高龄是共性问题。我们只是比日韩晚几年而已。

所以多年前的日剧,后面的韩剧,很早就开始关注结婚生育话题。

然而,很多年前的日剧,也没有强迫社会主流观点施加压力给不婚族,反而用温和的角度去展现,他们做出这种不婚决定的观念和环境诱因,平和地理解,接受和引导。

这也是我为啥打开了这部剧。

当我带着不能早退的emo心态再看这部套路故事的时候,感受真的不一样了。

01 关于职业,格局打开,生存为重

吉高由里子是妇产科医生,职场的中流砥柱,35岁未婚且不着急,不被催促的女中年;男主设定为遗物整理师,25岁,且天生听觉障碍人士。

套路已经非常清晰,代表生命的起点和终点。

杂糅妇产科关于“生”的一地鸡毛,各种各样产妇和家庭的悲欢离合,情感和伦理,

展开全文

透过遗物整理师的角度,思考死亡,对世界的告别;

我也能预想到的冲突,新生反而各种问题不断,很艰难;明明讲述的是告别,却有那么多快乐,坦然,洒脱,治愈。

遗物整理师,随着“孤独死”等各种话题,逐渐催生,被人知晓。

这个职业的电影,电视剧,书籍我都看过写过,

我只是没想过,这一次老生常谈的故事里,还能塑造一个这么不一样的小伙。

他并没有我想象中的苦大仇深,也没有那种一定要上价值的无私奉献感,高觉悟。

相反,他的职场日常,展现出来的,这就是一种普通的职业,是很多普通人谋生的方式。

男主的身上就是25岁的朝气蓬勃,积极乐观,傻里傻气的直球性格,快乐,乐观,坦诚,直率,简单,唯一不同的,他是听障人士。

想到什么就说,想做就行动的人,在循规蹈矩的东亚社会里,都是不懂事不完美,会有观众不待见的,非常清奇的人设。

他高中失去父母,被上门的遗物整理师打动后,后来也想从事这份职业,安慰别人,于是二话不说上门毛遂自荐;

哪怕老板多次苦口婆心说他多管闲事,非要坚持做没有被委托的事,将他认为对当事人很重要的东西,转达给很重要的人,经历各种困难,

他对自己想做的事的坚持,真的很打动我。

哪怕他不会说话,交流有困难,不被感谢,不被理解,找不到人,甚至被粗暴对待,花费自己的时间还没有报酬,会受伤,但从来没有动摇过,犹豫怀疑过。

他和其他遗物整理师,一定是不一样的,这种态度未必有用,但谁说的准呢?

而且至少他的信念感,让他自己很有成就感,达成满足。

不是因为他走投无路,只能选择这种边缘职业,这是他真正想从事的事,和自身无关。

以为听不到的世界,就和《静雪》/《silent》的男主一样,一提与众不同的时候,就会敏感,纠结,一到爱情,就惨兮兮的虐一把;

结果小哥丝毫没表现出在意,自卑,倔强,要强,就是普通地,平等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

别说他的工作日常还挺快乐,甚至还会和同事,比划手语,快乐地大聊特聊荤段子,哈哈哈,自带加密属性,上班摸鱼老板也看不懂。

ps 这位同事,刚好就是胖了以后的千叶雄大。

另外,开始做配的男二“主任”藤冈靛,这一次居然意外成了搞笑担当,非常羡慕的状态。

不管出于什么样可歌可泣的原因,45岁彻彻底底转行,还想成为医生,如此高技术含量的挑战,而且社会还能如此宽容,允许这一行为的发生。

就真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希望。

未来这么长,我目前的工作,行业,能坚持多久呢?

陷入延迟的emo之后,我也很快平复,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不停在思考假设,对未来,对职业发展,说实话,也是一片迷惘。

年轻时入错行业,输在起跑线,很难就业;中年时面临危机,再度失业后害怕很难再就业,甚至行业一夕之间被颠覆了,这是大部分打工人都会遭遇的问题。

现在还多了一个,45-65的年老体衰的我们,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

未来依然艰难,我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还是带着一丝乐观希望:

我和小伙伴还热情地讨论过,AI统治职场,系统代替人工,非常可能。那时候,可能无法快速再就业,无法回到现有的收入水平和行业。

我们这些办公室电脑操作者,如何带着这些看似出了办公室就没用的经验,投身比如物业,家政,库管员,开叉车,在各类总需要人的行业,生存下来。

大家一起健康吐吐槽,互相打打气,发现不是自己一个人这么惨,就好很多。

旧行业陷入窘境,社会形态发生大变革,也可能会滋生新的行业和可能性,就比如未来养老相关的领域,也会应运而生,发展崛起,需要更多的人,来从事这些工作。

永远不要放弃,要更加敏感,做好各种方面的准备,情绪,心态,物质等等。

不要眼高手低,不要瞧不起曾经不屑一顾的事,因为没有一种生存轻而易举。

终身学习,时刻预备好切换赛道,主动拥抱变化,而不是傻傻地以为,舒适区永远都为自己存在。

做个“π”型人丨作为平凡“社畜”谈谈职场里如何增加“不可替代性”

02 姐弟恋缘何而起?

这段爱情发展得太快,所以不少人觉得莫名,不知缘何而起。

加上这个弟弟的颜值很神奇,忽高忽低,时而帅时而又很一般。就会降低不在意,只要能快乐看脸的乐趣。

我个人,其实挺能理解这个故事的合理性:

对35岁的姐姐来说,这个弟弟的快乐乐观,可能是“不怎么坏但也没那么期待”的日常里,一种新鲜感和活力吧。

因为他的出现,带来的变数,惊喜,意料之外的生活,会让人充满未知的期待。

爱情不是必须,所以也不必非要斤斤计较得失,投入产出比,按部就班,非要在一起,非要讨论配不配,值不值得,非要有个结局。

爱情也不是非要有个模板和定式,不符合的就不被祝福,不被认可,不会幸福,个人选择,尊重祝福

除此之外,他对工作,对生活的正面的态度,也会激励倦怠的职场中年,他那种勇往直前的态度,方方面面都会给人打鸡血。

就像前几天看到的《流浪地球》导演的故事,如何用“愿景”来号召别人一起加入,大家可以不那么在乎,成果,产出,待遇,加班,辛苦,甚至最后不一定成功,都会有种问心无愧的成就感。

我们不喜欢上班,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没有人想真正的无所事事,但至少绝大多数的社畜的日常,都不快乐。

内耗太多,忍受内卷PUA只为了生存,钱少心累,理想是什么,太奢侈了。

而且忙的都是《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真的是一阵见血,总结了各种bullshit的工作。它们被分为5种:

随从(衬托别人的重要性)

“打手”(具有欺骗性和攻击性的工作)

拼接修补者(为了应对组织中的某个本不应存在的故障或缺陷)

打勾者(为了掩盖某个组织不作为)

分派者(分派甚至制造此类工作给他人)

大部分的生活,就是很容易倦怠,甚至固化为一潭死水。

相比较自己费劲心思和精力,强制自己去尝试新事物,生活里有这么个小奶狗的变数,不好吗?

毕竟现实里45岁的大哥,可不是男二这样的状态,性格,同理心。

另外还有人吐槽小吉高比起去年的《最爱》,圆润了不少——我反而觉得她这样很舒服,很松弛的状态也很美。

你们到了中年试一试,努力不一定会瘦,但是不努力一定会胖很多,维持不变的体重体型,都要很努力。

允许中年女演员,正常自然优雅地老去,毕竟很多男明星一举胖成没眼看的油腻模样,还能继续圈钱营业。

03 关于温和的催婚催育

这是我一直很想吐槽国产剧编剧的地方。

日剧和韩剧,不懂这些问题和现状吗?为什么别人都会合理整活?

尊重大家的心态和个人选择,正视问题的存在,通过电视剧的合理美化,塑造一些希望。

在上面提到的婚恋日剧播出的多年后,国产进行了翻拍,只有“我一定要结婚要恋爱要生子”,抄作业都不会抄,和不会发言最好闭麦的专家一样,

电视剧狗血一地,会对现状有影响吗?我也不知道这个市场,有没有考虑过这么基础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观众不傻,对这种降智的表达,只有吐槽和不看两种。

至少从影视剧文化产业来说,催婚催育的格局和面子工程,可见高下。

这部剧里,挺温和地讲述了一些求而不得。

有些人为了生育,劳心劳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能得偿所愿,有些人轻轻松松就能怀孕,但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孩子会被放弃。

妇产科的故事看的越多,越发现,一个健康平安的生产,真的不是理所应当。

我尊重别人生育的伟大和神圣,我也希望大部分的父母是真的做好了一定的准备和充分的决心,迎接生命,好好生养。

我用自己的方式,对自己的后代负责,这也是我个人深思熟虑后,目前的选择。

但我并不排斥,温和的引导方式。

希望舆论氛围的导向性和引导方式,能有所改善。

这部剧大部分都是老生常谈的故事,但至少有笑起来还是很舒服的小吉高,

有人继续讲述,生活可以暂停,可以切换生活方式,可以随时投身新的行业,新的职业,可以自由选择,

假象也好,总能让我们有些安慰。

作者:小冒,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