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岩是谁?

穆岩博士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心理学系副教授

大家好,我是穆岩。

今天想要和大家聊的主题

是如何依靠自己创造收获感,

保持自我提升的动力。

我们在生活中会有自己向往的远方,有自己期盼的未来。

这些美好的愿景和目标通常会激励我们付出努力,提升自我。

但是能够一直保持毅力,坚持付出努力的人恐怕总是少数,大部分人都会在追求自我提升的过程中,遭遇懒散、分心、懈怠或放弃。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在自我提升过程中不断创造收获感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带着更轻松的体验不断坚持下去,超越干扰和阻碍。

毅力并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也并不等于非要违背本性把自己变成一个具有钢铁意志的机器人。

毅力代表着一个可以持续的循环,做的事情带来收获感,激励自己继续做更多,进而带来更多收获感。

只要能够建立这样的正向循环,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更加轻松的毅力。

找到收获感是建立可持续的毅力循环的关键。

有一些人总是把收获感和物质财富或者别人的认可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那些令人羡慕的好东西才能彰显自己的收获。

不过这样的想法过于狭窄了,没有意识到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内心的思想,完全依靠自己获得免费的收获感。

通过自己创造的收获感,不依赖于外物,也不受限于别人,是最为方便而且可持续的收获感源泉,适合支撑更为长久的毅力循环。

想要依靠自己创造收获感,

大家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方法。

⬇️⬇️

第一,打破只关注结果,忽视过程的思维误区,重视在每一天当中肯定自己的微小收获感。

很多人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只会简单地把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作为目标喊出来,以为这就完成了目标设定,然后全副心思就都聚焦在那个结果有没有成真。

其实,任何结果总是经历了之前过程的积累才能够实现。只盯着结果会很容易导致我们忽略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导致我们患得患失担心失败的风险。而如果我们能够精心地规划实现结果目标的过程,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确保目标的实现。

因此,目标设定其实从来都不是简单宣告一下自己想要的结果,而是需要把最终的结果目标进行切分,确定一条由多个子目标组成的实现路径,并且要优化选择每一个子目标的排序。

这样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才叫做目标设定。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进行拆分和排序,我们就有可能给自己的每一天找到一件能够完成的具体任务,让自己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获得哪怕一点点收获感。每天点滴收获感的积累,就是我们保持毅力最好的养分。

第二,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区分为评价和描述两大类,每天练习通过自我反思,把想法中的评价改为描述。

评价是包含了主观价值判断的想法,而描述则是忠于客观事实的中立陈述。比如我们在反省自己一天收获的时候,在头脑中说:“我今天只完成了两个任务。”

这句话因为那个“只”字,就暗含了一个负面的主观价值评价。在觉察到评价之后,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冷静地把这个想法改为:“我今天完成了两个任务。”

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常常会自然而然地不断重复,变得根深蒂固,难以灵活改变。

而自己对自己进行描述,则有可能给我们创造出灵活转变视角的机会,帮助我们看到困境中的希望,看到将自己的劣势转变为优势的机会。

因此,对自己进行反思的时候,少一点评价,多一点描述,这样会帮助我们更加冷静客观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收获感。

以上跟大家分享这两个方法,希望帮助大家从内心寻找收获感,实现毅力循环,保持自我提升的长久动力。

解铃语录

如何依靠自己创造收获感?

第一,打破只关注结果,忽视过程的思维误区,重视在每一天当中肯定自己的微小收获感。

第二,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区分为评价和描述两大类,每天练习通过自我反思,把想法中的评价改为描述。

图片/网络

可反复回听

本篇文章为【如何进行自我提升?这2个方法分享给你 | 解铃人】的相关内容,情感在线已为你全部介绍完毕,更多实时资讯请关注情感在线的“资讯”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