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食道一共25厘米,袁文华的,只剩4厘米。

因为手术后食道比正常人短很多,他只能弓着身子,也只能靠着睡。

即便如此,他依然每天在辖区里奔走,依然会把不足10平米的警务工作站当作自己的“家”。

当了5年的兵、30年的警察,他一直踏实地干着,从来也不曾讲过什么豪言壮语。

但他用最平凡的话语、最质朴的情感,传递了他所认定的人生信念:“社区这个家好了,我就好了。”

01

袁文华,大兴分局观音寺派出所民警。

他生于1968年,我们暂且叫他老袁吧。

老袁出生在湖北襄阳的一个小村落,18岁时他爬上了乘载新兵的车来到北京,开始了部队生活。

展开全文

(网络配图)

当兵的日子很苦,每天训练都掉一层皮。不仅如此,为了改掉歪脖的习惯,他用一根针卡在脖子边,“养”成了非常挺拔的身姿。

1992年,老袁退伍选择从警。四年后,调入大兴分局老黄村派出所工作。

(当警察初期的袁文华)

那时老袁居住条件简陋又不稳定,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北漂”,妻子、孩子也跟着他受了不少苦。

也正是因为如此,吃过苦的他,非常清楚“难”是什么感觉,那种深刻的感受让老袁总能看到别人的不容易。

“袁哥这人太实在,一次出去看见一老太太摆地摊儿,他全包了,说人家也挺难的。”跟随袁文华工作多年的辅警高培说。

老袁早已下决心,要为辖区的人们、身边的人们多做实事,至少要让他们感觉到心是暖和的。

所以,只要觉察到别人的难处,他都自己顶上去。

以前当警长做打击工作,老袁身上一直带着部队里拼拼打打的劲儿,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惜力。

值班时,他永远是第一个到值班室的人,有案子接案子,没有案子就盯在值班前台,让其他兄弟们有时间去休息;

出警时遇到危险的情况,他总是冲在前面,把战友挡在身后;

办案子时,他坚持事不处理完绝不收兵,同时帮班组兄弟们“扫尾”,让他们专注在办案上;

带徒弟时,他从笔录的基本要点讲起,一点一滴抠细节。

老袁的徒弟、如今的观音寺派出所副所长王维说:“遇到纠纷,袁哥总会追根问底:周围邻居都是什么特点啊?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这事儿最开始怎么来的?他从来都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和他一起工作,我们都感觉特踏实。”观音寺派出所副所长李洪武回忆起以前一起打拼的日子时说。

“让别人踏实,我心里才踏实。”这一直是老袁对自己的要求。

02

2013年,观音寺派出所成立,老袁也开始了社区民警的工作,他的心也扎根在了这里:“社区就是我的家,一荣俱荣,社区里的人们过得好,我才能好。”

老袁会随身携带一个本子,他把大事小情一一记在上面——

“2号楼*单元楼道里有杂物堆积,需要联系物业清理,消除隐患。”

“5号楼*单元两口子闹矛盾,调解完了,找时间还得再去一趟。”

“李阿姨一个人养三口人,儿子有困难,老母亲100多岁了,要经常去关注。”

晚上睡前再清点一遍,这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

2021年底,在老袁的笔记本上曾记录了一件让他忧心忡忡的事:

社区物业公司规划停车位并启动收费,这让居民们一开始很难接受,纷纷找到街道,找到派出所。

作为“穿警服的副书记”,老袁一方面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主代表就收费问题开展多方讨论,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他积极向居民进行普法,解释社区的停车场规划也是为了让整个家的环境变得更舒适。

“老百姓的每一分钱都挣得不容易“,老袁的心永远与居民的冷暖联结在一起,他承诺一定让物业公司合理收费,让群众花的每一分钱起到作用。

连续一个星期,每天讨论到凌晨三点。一旁的同事提醒老袁注意身体,因为只有他们知道,去年老袁经历了两次手术,现在还在恢复······

03

时间回到2020年。

老袁进入“知天命”的年龄,属于老袁的故事早已进入平稳的下半段,或许不会再有闪耀或者汹涌。

但命运想考验你时,从来不考虑时段。

2020年一月,老袁被诊断出食道癌,直到手术时他才告诉单位。即使手术期间也用手机“远程操控”,他说别人不熟悉一些细节工作,再去重新梳理会让同事们太操劳。

一年经历了两次食道癌手术,食道被切除21厘米,身体也暴瘦40斤。

他没有埋怨过命运,只是气自己现在用不上力气,怕身体原因影响了社区工作。要知道以前他可是派出所里能举得起最重哑铃的人。

现在老袁面容有些消瘦,两鬓拥有了许多白发,眼窝深陷,而那双眼睛仍然纯粹坚定,做什么事情都带着一股韧劲儿。

(袁文华手术前后对比照)

他从左摇右摆的命运里再次站起来,没有抱怨,更没有躺平,他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投入到社区,守望着社区。

但同时,老袁也在承受着病痛带来的艰难:由于声带、食管受损,吃饭下咽对他来说都很困难,吃一口饭要比正常速度慢5倍,有时为了早点儿解决居民们的问题,也顾不上吃饭,就在口袋里放上几片饼干;

失去食管容易造成食物反流,他不能像常人一样平躺睡觉,于是他把警务站的床进行了改装。

走进小屋,入眼就是一个经过“改装”的床铺:头部做了一个“仰角”的处理,这样他就能睡在警务站,居民有什么急事他能立即知道,尽快去解决。

同事劝他晚上回家睡,这样踏实。“只有在警务站,我才踏实。”老袁一直有着自己的倔强,劝也劝不动。

今年5月,北京又一轮新冠疫情出现,老袁本来要休养身体,可他主动来到核酸检测点维护秩序,面对日均5000人次的检测量,他用尽全身力气嘶哑着提示着居民,发不出声音就用手比划,声带里带着血丝。

由于太劳累,老袁肺部感染发高烧,自己去医院打点滴。

第二天下午5点,在核酸点替岗的同事一抬眼大吃一惊,老袁又出现了,忙问他:“您都这样了,怎么还不回去休息?”

一年365天,老袁几乎天天在警务站。

他的动力、踏实、归属···所有都源于社区这个“家”,对于家、家人的爱,是他生命的底色。

04

化解疼痛最好的方式,是付出比痛更多的爱。

有时,你还是会看到老袁脸上的疲惫,但一旦社区里有事情要处理,倦意也是在那一刻一扫而空,像一个开关被打开立刻进入状态,也许群众的需要就是治愈他病痛的解药吧。

老袁坦言:“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双方矛盾解决了,老百姓笑了,我的心才放松下来,睡的才香。”

李大爷今年80多岁了,他的女儿精神状态时好时坏,以前住在老袁的辖区时,老袁就常常照料着。现在父女俩常住燕郊,一天李大爷从燕郊跑过来找老袁:“女儿生病了,她不去医院,怎么办?”老袁就亲自把李大爷的女儿送到医院。

还有一位黄大爷,年岁大了记忆力不好,每周都要来一次警务站,抱怨子女不给他钱,找老袁管管。老袁知道大爷这是“犯糊涂”了,每次都耐心陪老人聊聊天,然后再亲自送他回家。

说来也怪,老人记不住事情,却永远记得警务站的地址,记得老袁是他的亲人。

老袁更把社区的居民们当家人:“我们是一家人,家人们好了,我才好,家人们不好,我也好不了!”

爱,到最后从来都是双向奔赴。日积月累,辖区的居民们也看到了老袁的不容易。

今年夏天,老袁记事本上记录的养活一家三口的李阿姨,带着水果来到警务站。

“你们真的太不容易了,这么热的天,天天站在太阳底下暴晒,来,吃点儿水果······”

李阿姨一开口便哽咽了,她感谢老袁这些年一如既往的付出,当目光扫过老袁的脸时,她发现老袁背过身去,抹了抹眼眶。

老袁推脱不开,便叫来周边的人,大家围成一个圈,腿挨着腿坐着,氛围温暖。

那天,老袁切开了西瓜,吃得嘴中清甜。

那天,大家都手捧西瓜,吃得心里回甘。

真正的爱一定不是瞬间的感动,而必然是恒久的一种“俯身”,彼此付出,彼此成就,彼此尊重。

未完

老袁今年53岁了,当过兵的他,手术前身姿一直是挺拔的。

失去一段食道后,因为消化道的缩短,老袁如今只能弓着背、弯着脖子,保持着躬身的姿态。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很强大,一种向下的重力,不断下坠;一种向上的力量,始终向着光。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天,“机器”坏掉、身体衰老,但我们的精神可以永远向着光,不断向上生长,越来越纯粹,越来越闪耀!

即使弓着背、即使低着头,即使声音沙哑,老袁内心一直坚定又充满力量,默默歌唱着平凡角落里“向上”的人生!

素材来源:大兴分局

校对:小冯、小雷

【 2022-233-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