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一座GDP排名全国60开外的徽派小城,却在“机器人”这一高端赛道中名声大噪。

近日,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发布“中国机器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TOP10”榜单,其中芜湖位居第8,与上海、深圳、苏州、南京、北京、广州、杭州、东莞、武汉等顶尖强市同处全国第一梯队。

从10余年前的无心插柳,到如今的名声大噪,小城芜湖凭实力在机器人产业闯出了一片天。

-01-

工业基础与创新基因

近两年,芜湖的存在感大多来自于一个“WUHOO,起飞”的网络热梗。但在近现代甚至更早以前,芜湖其实也是个明星城市。

芜湖位于安徽皖南东部,北与合肥、马鞍山毗邻,南与宣城、池州接壤,是皖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民国时被孙中山誉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长江和青弋江在此交汇,奠定了芜湖“江南四大米市之首”的地位,也成就了近代开埠以来“安徽第一港”的霸气。

芜湖是有工业基因的。早在明朝时期,宋应星在 《天工开物》里就赞道:“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彼时的芜湖是全国著名浆染业中心,与苏杭的丝织业、景德镇的制瓷业等齐名。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芜湖成为安徽首个开埠口岸,工商业更是迎来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芜湖成为全国首批5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还建成了安徽首个国家级开发区——芜湖经济开发区。上世纪90年代,芜湖诞生了海螺集团、奇瑞汽车等标志性本土企业,又引进了美的电器,此后逐渐发展形成了四大支柱产业:材料产业、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

过去20年,芜湖的二产占比从未低于40%,甚至一度超过60%。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芜湖的经济总量飞速增长,2008年超过安庆后,一直是安徽经济第二城。芜湖的机器人产业,正是在这一时期,脱胎于汽车产业发展而成的。

-02-

无心插柳到名声大噪

芜湖进军机器人产业,最初只是为了解决奇瑞的造车设备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

据当地政府平台公司芜湖滨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服务部部长陈卫民介绍,芜湖的机器人龙头企业埃夫特,最早只是奇瑞公司的一个设备部,由于采用的是德国的先进设备,购买和维护成本很高,于是有了自主开发工业机器人的念头。

由于芜湖缺少相关方面的人才,埃夫特盯上了有“机器人黄埔军校”之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埃夫特与哈工大展开“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启动了工业机器人项目。2008年,埃夫特研发出国内首台重载165公斤点焊机器人,载入中国企业创新纪录。

2013年,埃夫特逐步走出汽车行业,将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在卫浴、陶瓷、家电、3C电子、家具等细分行业,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

埃夫特的成功为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也助力芜湖拿下了巨大的政策利好。2013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支持安徽打造以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2015年,芜湖又成功获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国家级、省级机器人产业双基地。

经过多年深耕,芜湖建成了全国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涵盖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六大板块。芜湖的机器人产业,从2013年的5家企业、不足4亿元的年产值,到如今集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200多家,规上企业超过100家,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当地龙头企业埃夫特,已成长为国内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销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并于2020年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以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为主营业务的科创板上市公司。

不过,虽然芜湖的机器人产业能在顶尖城市中占据一席之地,但仍有一些短板有待弥补。

-03-

人才短缺与研发短板

与机器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前十的其他顶尖城市相比,芜湖的最大短板就是人才短缺。

芜湖本地的人才储备水平尚可,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0所,年均毕业大学生约有4万人。但对于方兴未艾的机器人产业来说,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人才仍处于极度稀缺状态。尤其近年埃夫特等企业收购了一批海外优秀公司,因此对精通外语和机器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更有着迫切需求。

然而芜湖作为一个经济总量不足5000亿元的长三角城市,对于人口和人才的吸引力并不突出。2010-2020年,芜湖常住人口仅增长9.94万人,在安徽甚至排不上前三。“十三五”时期,芜湖年均引进大学生2万人左右,与北上广深等顶尖强市无法比拟。

对此,芜湖一方面抓紧内部培养,一方面加快外部引进。2019年,安徽工程学院依托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新工科专业,在安徽省高校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这些人才将为本地机器人产业带来一定补充。对于外部引进,相信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等战略加持下,加速融入长三角的芜湖有望迎来新突破。

芜湖的另一大短板,是自主研发能力尚有欠缺。目前芜湖虽然已集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200余家,但仍缺乏核心部件生产能力。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三大核心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国产化率相对较低,基本被美国和日本高端品牌垄断。根据2019年数据,芜湖部分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率为50%,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此,芜湖表示,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首先就是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聚焦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二是强化人才培育,打造高端制造领域人才高地;三是加强双招双引力度,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10余年前便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与创新基因脱颖而出的芜湖,正奋力攻破一个个关口,攀登新的高峰。

参考资料:

[1] 各市统计局

[2] 安徽第二城,究竟如何“起飞飞飞飞飞飞”?地道风物

[3] 芜湖:一座强 IP 城市和他的人才争夺战.21世纪经济报道

[4] 埃夫特许礼进:从步履蹒跚到小巨人的这些年.经济观察报

[5] 芜湖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情况.金帆 方敏

本篇文章为【媲美北上广深!徽派小城芜湖如何闯入机器人高端赛道?】的相关内容,情感在线已为你全部介绍完毕,更多实时资讯请关注情感在线的“资讯”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