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是指在一家中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在相处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很复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受各种外来思潮的冲击,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在随之而升级。正如当代年轻人头疼的婆媳矛盾一般,古代嫁入深宫的皇家媳妇们,也要面对婆婆的刁难。

可是,若要论史上婆媳不睦之最,便不得不提这对一百三十年前的婆媳——慈禧和阿鲁特氏孝哲毅皇后。

至于俩人究竟不和到什么程度,据《李鸿藻先生年谱》记载:

1874年,同治帝驾崩后,皇后阿鲁特氏因不堪婆婆慈禧的欺凌,“不食七日而崩”。自古婆媳多不睦,阿鲁特氏的英年早逝,也为这段皇家婆媳关系,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据记载,阿鲁特氏为蒙古正蓝旗人,父亲是户部尚书崇绮,外祖父则是郑亲王端华。出身显赫的阿鲁特氏,端庄淑静,容德俱佳,颇有一番“大家闺秀”的气质。正因其出色的才情,时人称赞阿鲁特氏 “选婚时必正位中宫”。可见,她从小便是按照皇后的标准来培养的。

同治十一年,时年十七岁的同治帝到了婚娶的年纪。经过严格的筛选,侍郎凤秀之女富察氏及内阁学士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脱颖而出。可是,关于立谁为后,慈安和慈禧却陷入了矛盾之中。

因为,意见难以统一,他们将最终的决定权交给了同治帝载淳。当时,载淳对慧智兰心的阿鲁特氏一见钟情。于是,同治十一年九月,阿鲁特氏被选立为皇后,入主坤宁宫,史称“孝哲毅皇后”。同时,参与选秀的凤秀之女富察氏,则被册封为了慧妃。

阿鲁特氏与同治帝大婚后,慈禧便开始向这位“准儿媳”发难了。因为,同治帝总是往阿鲁特氏的宫中跑,慈禧便在宫中布下了心腹密探,专门监视小夫妻的言行举止。出于对富察氏的偏爱,慈禧还主动“规劝”同治帝要“宜加眷遇”慧妃,批评皇后“狐媚惑主”。

彼时的载淳虽已登临帝位,却依旧饱受慈禧的掣肘。他虽然讨厌慧妃,却不敢忤逆慈禧,所以,便只好独居在乾清宫。

于是,新婚不久的阿鲁特氏不仅夜夜独守空房,白日里还要忍受婆婆的刁难,内心别提多难过了。可即使郁闷至此,阿鲁特氏也没有失掉一国之母应有的仪态。每次见到慈禧,阿鲁特氏总表现的不卑不亢毫无失礼之处。于是,慈禧看到她无错可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婆媳关系就此越变越差。

一开始,同治帝倒也能忍受独居之苦。可是,日子久了,耐不住血气方刚,加之,随侍太监的教唆,便也心猿意马了起来。于是,他开始频繁乔装出宫,妄图从烟花巷柳之地得到慰藉。不到两年,同治帝便患了重疾,慈禧将他安置在了养心殿的东暖阁,皇后阿鲁特氏则被安排住在了西侧的体顺堂。虽仅有一墙之隔,可是,夫妻相会依旧需要向首领太监禀明。

此外,同治帝缠绵病榻期间,阿鲁特氏虽疼在心里,可碍于对婆婆的恐惧不敢前去探病。这一来二去,竟变成了慈禧口中无夫妇情的“妖妇”。后来,皇帝病势危重,阿鲁特氏忍不住偷偷前去看望,却被慈禧怒斥为狐媚惑主的“妖婢”。

十二月的一天,阿鲁特氏忍不住探视同治帝的病情。那时,同治帝恰好处于清醒状态,他看到自己的皇后眉目之间满是忧愁,便忍不住询问了几句。倍感委屈的阿鲁特氏一时忍不住,便将婆婆慈禧刁难自己的事情说了出来。这一说不要紧,立在帷帐后的太监竟向慈禧禀告了原话。

于是,气急攻心的慈禧匆忙来到东暖阁偷听。彼时,同治帝并未察觉到慈禧的到来,他还信誓旦旦地安慰皇后总有出头之日。听到这番话,慈禧怒不可遏地掀开了帷帐,狠狠地扇了阿鲁特氏几个耳光。据《崇陵传信录》记载,在那次婆媳冲突中,慈禧还意图用对付太监、宫女的仗刑,来惩罚阿鲁特氏,后因同治帝的惊厥才不了了之了。第二日,同治帝便因病情突变过世了。

于是,慈禧在命内务府为皇帝拟定封号的同时,还为在世的阿鲁特氏拟了称号——“嘉顺”,意为顺从可嘉,暗指皇后逆来也需顺受。至此,阿鲁特氏在宫中的处境就变得更加艰难了。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治帝死后,慈禧立刻将自己的亲外甥立为了皇嗣,意图延续其垂帘听政的野心。可是,那时皇后尚且在世,按照宗族规制,扶持幼帝怎么说也轮不着太后。于是,为了拥有一个合法干政的身份,慈禧再次打起了阿鲁特氏的主意。

自从同治帝死后,阿鲁特氏便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加之,后来新帝上位,其身份处境便更加尴尬。一次,其父崇绮进宫探视,当他看到女儿如此悲痛时,便上奏请示了慈禧该怎么办,慈禧当时回了一句“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恰巧,那时阿鲁特氏也递来了纸条询问父亲怎么办。

于是,崇绮便在字条上批了一个“死”字。没几日,阿鲁特氏便在宫中自杀身亡了。

按理说,阿鲁特氏生的端庄贤惠,应当得到婆婆慈禧的认可才对,那么,为何两人的婆媳关系从一开始就势同水火呢?

从慈禧的行事做派来看,她似乎对同治帝的这位皇后有着天然的反感。无论阿鲁特氏做什么,几乎都会被慈禧批评一番。

所以,关于慈禧为何会如此怨恨阿鲁特氏,史学界流传着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阿鲁特氏生性刚正不阿,不擅溜须拍马。因为,她有意无意间触怒了慈禧,所以,婆媳之间的矛盾才会愈演愈烈。

相传,一次两人看戏时,因慈禧喜看淫秽戏剧,出身书香世家的阿鲁特氏便直接“面壁不欲观”。由此可见,两人的性格确实存在巨大的差异。前者淫荡低俗,后者端庄自持,这样一对性格截然相反的婆媳,怎么会相处融洽呢?

第二种说法,认为阿鲁特氏一开始就是慈安太后的人,立后人选之争实际上也是两宫太后之争。据史料记载,郑亲王端华的正福晋是慈安太后的二姑母,而阿鲁特氏则是端华的外孙女,即:两人是表姨和表侄女的关系。

所以,在阿鲁特氏被选立为中宫后,慈禧便将其视作同慈安一派的政敌,处处刁难。

第三种说法,认为慈禧对阿鲁特氏的折磨是嫉妒心理在作祟。众所周知,阿鲁特氏是同治帝从大清门迎进来的正宫皇后,而慈禧却是以秀女身份进宫的。当初,慈禧想要废后,惇亲王以“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为由拒绝了她。所以,“大清门”这三个字就变成了慈禧心中的刺。

加之,阿鲁特氏曾在同治帝在世时,多番提及其经大清门入宫的身份,使得慈禧将矛头对准了她。然而,阿鲁特氏去世时仅有二十二岁,可叹其出生平顺,嫁入帝王家后,却死于婆婆的威逼利诱,实乃女子之大不幸。或许是因为恨透了阿鲁特氏,慈禧在丧仪之后,便革除了其父崇绮的官职。

可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崇绮竟完全不顾女儿被慈禧逼死之仇,还恬不知耻地巴结慈禧太后。于是,不到几个月,他便重新被升任为镶黄旗汉军副都统。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当时留作京办大臣的崇绮退走保定后,自缢身亡。

所以,父女俩皆死于清廷统治者的威逼,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历史的一种巧合呢。

参考资料: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史稿·卷二十一·本纪二十一》、《清史稿·卷三百九十二·列传一百七十九》】

以上则为【婆媳真是“天生的仇人”?慈禧对待儿媳的方式,一般女人都得自杀(慈禧怎么对待儿媳)】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