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下方卡片,看更多美文

最早写的书评,比较稚嫩,但是此书让我受益匪浅。

强烈推荐这本书,无论你的孩子多大了,因为情感忽视会一代代传递。

很多高素质的、尽心尽力的父母,反而对孩子造成了情感忽视。

为什么抑郁症、空心病等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可能与童年的情感忽视有关。

32岁的罗宾周六晚上去朋友家聚餐,玩到凌晨,大家尽兴而归。周日早上,她在家中服药自杀。

高学历、高收入、年轻漂亮、有趣可爱,没有蛛丝马迹显示她有自杀的倾向。

所有人都无法理解,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自杀?

究竟是哪里出错了呢?答案是童年的情感忽视。

这个案例来自乔尼丝·韦布的著作《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

许多经历情感忽视的孩子,都有一个看似完美的家庭,以及慈爱的父母。

父母深爱孩子,孩子衣食无忧,怎么就被忽视了?

01 童年的情感忽视,难以察觉

弗洛伊德认为:“个人生活的不幸可以在其过去的经验,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经验中寻找根源。”

一切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

罗宾兄妹5个,年龄相近,父母慈爱,母亲陪伴孩子们长到十几岁才出去工作。

父母的座右铭是“零容忍”,不能容忍孩子们有任何消极情绪,希望他们积极乐观,家庭幸福安宁。

罗宾从小就敏感爱哭,但大声哭泣就会被立即送回她的房间。

她逐渐明白,负面情绪是坏的,必须隐藏起来,并且发誓永远不让人看到负面情绪。

一旦出现消极情绪,她就完全退缩,躲在公寓里,疯狂工作或者看电视,直到再次“高兴”起来。

罗宾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尽可能地陪伴孩子。

可是,零容忍政策却剥夺了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和情绪宣泄的权力。

负面情绪只能硬生生地憋回去,久而久之,孩子成长为一个忽视自己情感需求的人。

无意中造成了情感忽视,父母却丝毫没有察觉。

情感忽视大多事与愿违,这才是情感忽视的危害所在。

罗宾父母的所作所为,也存在于许多中国父母身上。

我们常常尽心尽力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花费大量时间陪伴孩子,却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情感。

书中列举了12种容易造成情感忽视的家长类型,“都是为你好”型占据了绝大多数。

许多父母想让孩子出人头地,鼓吹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孩子像个陀螺不停转,却兴味索然、生无可恋。

一切为你好,成了孩子的监牢,让他们别无选择,活在父母的期待里。

爱孩子,不等于和孩子产生情感共鸣。

孩子抱怨学习痛苦,你想到的是生活更难;孩子诉说老师不公,你劝他别惹是生非。

赵东华说:“当孩子情绪波动时,愚蠢的父母责备孩子,聪明的父母关爱孩子”。

我们总是忙着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却忘了接纳他的情绪,与他共情。

接纳情绪,情感陪伴,才是有效陪伴。

02 成年的情感黑洞,无处可逃

童年遭受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容易陷入痛苦的泥沼。

从13岁开始,罗宾心中有一个无法填补的黑洞,深不可测。

时常感到空虚痛苦,她把幻想死亡当成解脱方式。

她不与人深交,没有被爱的感觉,活成了一座孤岛。

长大后的她十分优秀,但是依然无法快乐,一直单身。

她乐于助人,却从不寻求支持。有时会像隐士一样音讯全无,几周都不接电话。

聚会后的那天早上醒来,筋疲力尽、空虚麻木,无法缓解。

一个电视节目突然触发了童年的记忆,家人正无情地责骂她。

童年记忆中家人的批评,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强烈的耻辱和自我仇恨感袭来,她绝望地吞下了药柜里能够找到的所有药物。

幸运的是,姐姐路过拜访,救下了她。

童年遭受情感忽视的孩子,成年后表面云淡风轻,内心却暗无天日。

亨利.大卫.梭罗曾说过:“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他们空虚麻木,内疚自责,自我评价低,约束能力差,乐于付出,却难以关爱自己……

而且,无论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多失败,他们通常不会认为父母有问题。

一切问题都自己扛,因此更加痛苦不堪。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比如抑郁症、空心病等。

许多孩子明明很优秀,可是价值感极低,可能与童年的情感忽视有关。

我们常常按照自己的期望安排孩子的人生,却忽视了孩子的意愿。

以爱之名,伤孩子于无形。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不想要的东西。

许多孩子不幸活在两大悲剧里,想要的,父母反对。不想要的,父母硬给。

为人父母,要努力学会3个情感技能,减少情感忽视,即共情、关注孩子、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多一点对孩子的尊重,少一点对孩子的忽视。

03 接纳情绪,关爱自己

接纳情绪本是自然习得的,但是遭受情感忽视的孩子,成年后却需要努力培养这种技能。

逃避不是办法,改变才是上策。

1.接纳情绪

情绪是生存的必需品,要与情绪和平共处,可以采用IAAA四步骤来管理情绪。

IAAA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着“识别”(Identify)、“接纳”(Accept)、“归因”(Attribute)和“行动”(Act)。

首先,识别情绪。认识并描述自己的感觉,比如“我很难过”。

然后,接纳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相信没有坏的情绪。

接着,情绪归因。察觉情绪产生的原因。

最后,行动。情绪是可控的,控制情绪对应的行动。

2.表达情绪

20世纪90年代,电视情景喜剧《宋飞正传》中,介绍了乔治.科斯坦萨实验。

乔治.科斯坦萨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决定用一周时间做和平常相反的事情。

一位漂亮女郎问他住在哪里,他一反常态,不再谎称自己是个成功人士,而是直截了当地说:“我没工作,和爸妈住在皇后区”。

结果出乎意料,他不仅获得了许多约会机会,而且得到了其它许多好处。

合理表达情绪,后果未必更糟,可能更容易获得朋友的支持和理解。

与其隐藏情绪,不如选择分享。

3.关爱自己

爱人先爱己,学会关爱自己,努力将自己放在首位。

学会说不。不想做的事,不喜欢的人,敢于拒绝。不委曲求全,不舍己为人。

寻求帮助。情绪沮丧或者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

优先自己。优先满足自己的喜好和利益,自己才是首要的。

同情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原谅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随意批判自己。

英国哈利法克斯说过:“自我热爱远非缺点,这种定义是恰当的。一个懂得恰如其分地热爱自己的人,一定能恰如其分地做好其他一切事情。”

热爱自己,才能热爱生活。

04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情感忽视一个不幸的特点是自我传播。如果不加阻止,它会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童年缺爱的父母,长大后,通常也不知道怎么爱孩子。

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

父母对我们的方式,成了我们以后爱别人的方式。

即使有些方式令我们憎恨,可是不由自主地就活成了自己憎恨的样子。

当务之急是努力终结这种恶性循环。

也许你已经无意中伤害了孩子,请不必怀有深深的负罪感,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在努力改变,和孩子一起走出困境。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爱来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立删)

点个在看,关注我

本篇文章为【青春期的孩子一定会有叛逆现象(小孩叛逆时期怎么办)】的相关内容,情感在线已为你全部介绍完毕,更多实时资讯请关注情感在线的“资讯”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