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淇

家里的鸡下蛋了,捉了一只蜻蜓,采了一把野花,都要对着镜头展示一番。近日,在浙江杭州上学的小吴(化名)给丽水老家的奶奶装了一个可视门铃,结果奶奶变成“分享狂魔”,每天在镜头前展示自己的生活,引发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7月31日《人民日报》)

老人“玩转”可视门铃,分享日常生活点滴,让无数人动容泪目。视频画面中呈现的一荤一素、佝偻的身影、长满老茧的双手,写尽了长辈的牵挂与深情,也唤起了游子对远方家人的思念。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现代社会年轻人为了生活一路狂奔,已难再遵循这样的古训,老年人守家盼亲归逐渐成为乡村一隅图景。他们的情感需求与生活状态,理应受到社会照拂,也应得到后辈关怀。智能设备的出现,无疑拉近了老年人与年轻一代的时空距离,能够弥合不同代际之间的情感疏离,串起千里之外的家人和亲情,让留守老人不再“孤单”。从上述个案来看,年轻人只需教会他们简单使用,便可“解锁”藏在冰冷机器背后的无限温情。

然而,从老人重复单一的操作也可管窥,这一群体的数字化水平仍然不高,还需进一步关切与照拂。帮老年人填补数字沟壑,适应数字化生存方式,是一个社会人文关怀的真情传递。希望政府和社会组织能够多提供一些培训下乡服务,通过集中学习、一对一指导等形式,帮助更多留守老人认识和掌握智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让他们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

当然,再便利的科技,也无法取代促膝长谈的天伦之乐,更无法真正消除老年带来的孤独。多回家看看也让留守老人常过来看看,创造多些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和条件,毕竟陪伴永远是孝顺善待老人的最好方式,远胜于一切甜言蜜语和锦衣玉食。“分享狂魔”奶奶的视频也提醒我们,不论现实有多艰难,都要关注留守老人的情感状况,想方设法创造条件“陪伴”他们。

进一步说,留守老人的情感空虚,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广袤乡村的养老困境。随着老龄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未来的留守老人比例还将持续上升。但就目前而言,乡村养老体系对精神慰藉和社会交往的需求满足还不足,亟待采取社区养老等创新模式,设立日间照料中心、心理咨询室、综合活动室等功能区,提供健康服务、心理慰藉、应急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增加留守老人之间的相处,让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实现社会交往和社会认同。

而这需要政府、村委、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只有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全面激活乡村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将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让村委和企业成为提供养老服务、提升服务质量的主力军。如此充分结合各方优势,形成社会合力,真正为留守老人带来温暖和光亮,乡村养老的困境才能逐渐化解。

本篇文章为【奶奶秒变“分享狂魔”:留守老人更需情感关怀】的相关内容,情感在线已为你全部介绍完毕,更多实时资讯请关注情感在线的“资讯”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