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划清界限 孩子会更有动力

我们通常认为,我们为孩子付出得越多,就是越爱我们的孩子。我们觉得我们生下了孩子,就要对他负起责任,而这个责任的度在哪里,却从没有想过。

一、界限不清则关系不顺

在我的教子过程中,我认为我是很负责的,我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教给他们我认为他们该明白的道理。当有一天,我的儿子开始反抗质疑我的时候,我很是不解和委屈。我为他付出这么多,他却没有感受到我的爱,感到的是我的不信任,感到的是不自由和受控制。

孩子是我们生的,却并不归属于父母,父母只是代管,他属于他自己。

一个土豆上的一个小土豆,这是共生关系,一个大土豆和一个小土豆是独立的平等关系,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密不可分”、“不分彼此”的共生关系,而应该是“有你有我”的平等关系。从离开妈妈的身体,剪断脐带那一刻开始,他就是一个有独立身体,有独立思想的人了,他和我们是亲密的血缘关系,但却不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在心理上认为孩子是我们的一部分,那就根本不会形成关系,更不会形成健康的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在孩子小的时候,需要全方位的照顾服务,我做到了。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不再需要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他需要空间和自由去探索自己,获得成长,而我却没有逐渐放手、后退,没有和孩子分离的意识,总觉得他还小,生活经验不丰富,我不管他,如若出了什么问题,后果他将承担不了。如果我不做点什么,就觉得自己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意识到是自己内心的缺失,才对孩子溺爱包办,如果我不自我成长,我将无法给到孩子真正的爱。

和孩子划清界限 孩子会更有动力

二、划清界限,承担有限责任

蒙台梭利说:自诞生之日起,儿童就在逐步摆脱对他人的依靠,最后要求自己在精神上也达到独立。孩子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获取经验,而不是依靠别人。

父母必须和孩子划清界限,这个界限包括身体界限和心理界限。身体界限可能在生活当中我们都有所注意,不会不经孩子允许就随意去抱孩子,亲孩子等行为去侵犯孩子。但在心理界限层面往往是有很大缺失的。当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候,我们马上想到的是帮助他解决问题,最起码是想教他怎样解决问题,我们以为我们很有生活经验,我们很清楚有些事情的后果,因为我们都经历过了,可孩子不会听的,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他就无法真正地体会并得到经验。我们看到孩子的问题与负面后果,就想把他拉出来,不希望他在困境中,不想看到他的痛苦挣扎,我们劝说他,阻止他,为他指引我们认为更正确、更便捷的道路,其实说到底是在解决我们自己为此担忧焦虑的问题。而孩子呢,他想得到的是自由,是父母的肯定和支持,他也不会认可他没有经历验证过的所谓的“正确道理”,冲突会就此发生,父母很难过,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对父母很失望,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亲子关系也会受到冲击。

孩子的问题是他自己解决的,不是父母去解决的,但是需要来自于父母的支持和力量。我们自己没有成长,觉得自己应该对孩子负无限责任,心思全在孩子身上。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到经验和智慧的,而不是靠父母教的,我们的越界包办剥夺了孩子体验和培养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伤害了亲子关系。小时候的体验和试错是宝贵的,得到的经验和智慧是他长大以后面临生活挑战的心理资本。我们父母只有提升自己的格局,站到更高的维度上,从培养孩子一生幸福能力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只关注眼前一次考试失利,一次事情搞砸的结果上。

界限是一个核心本源,是根本,如果界限偏移,后面发生的问题将层出不穷,结果一定差强人意。我们父母要管好自己,在家庭中负有限责任,要把属于自己的责任全力承担起来,把目光从孩子身上收回到自己身上,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自我成长上,自己的情绪自己负责,不因为孩子表现好就开心,也不因为孩子表现不好就夜不能寐。不越界,不以“关心”之名打扰孩子,孩子的责任才会自动归位,孩子才会主动履行自己的责任,他才会觉得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当他觉得他不是为父母而活,他是为他自己做主,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的责任心才会生发,做事才会更有动力。

三、主动分离是作为父母的责任

孩子,他不会主动要求我们尊重他,主动要求划清界限,因为在孩子的心里,他不会有意识地和我们分开你我,有时候甚至会邀请我们和他是一体的,是不分彼此的。而我们做为父母,要有这种清醒的认识。我们的爱是为了以后孩子能够更好地和我们分离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斗志昂扬,自信独立地迎接他的新生活而奠基的。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这一目标。

我的小儿子他快6岁了,他最近总是进他哥哥的房间,对哥哥的一切都很好奇,经常坐在哥哥书桌旁边,摸摸哥哥的钢笔,看看笔记本等东西,喜欢的东西甚至直接就拿走了。有一次,他把哥哥新买的蓝牙耳机拿走戴在耳朵上。哥哥看见了很生气,说你怎么又拿我的东西,他说我就看看,哥哥说,我再说一遍,你进我房间要敲门,不能随意动我东西。哥哥又换了口气想试图说服他说,假如你的玩具,我不经你允许就拿走,说那是我的,你怎么办?弟弟说,没事啊,你是我哥哥,你要喜欢就给你了,我不会生气的。哥哥气得无语。我听着他们的对话,我发现,弟弟认为我们是一家人就可以共享一切,他不想分个你我。这也给我提了一个醒,在生活中,我们就得从小培养他的界限意识,在生活点滴小事上尊重他,让他知道哪些是他的领地,哪些是他的权利,哪些是他应该承担的责任,他的自我就会慢慢地建立起来,孩子不会主动分离,甚至会拒绝分离,我们父母一方面要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无条件地接纳信任孩子,我们要相信孩子,把孩子的责任和权利交还给他,相信孩子是相信他一定是当下的他能够做到的最好,相信他和自己一样是纯洁、美好的,相信他的生命会让他发挥出最符合他生命本质的东西,而不是相信他不用父母的引导和提醒也能做到满足父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坚守住自己的主体,无论孩子进或退,我们就在这里,尊重孩子的界限,也尊重自己的界限。

和孩子划清界限 孩子会更有动力

人的尊严来源于人格的独立。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机会去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可以怎么做,以及有足够的自由选择做或者不做,才能充分体验由自己选择带来的痛苦和绝望,愉悦和满足,正是因为体验了这些,才生长出了自尊和独立,生命也才能更加丰富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