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只看到屁股;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是缺舟也渡人”

之前和大家说了,应该学着去理解孩子的行为。

进行适当的沟通,缓解矛盾。

而今天,我们主要是说得是关于需求的双向性以及尊重。

而我们案例的主人公,也从高中生变成了小朋友。

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妈妈。

希望回到家之后,得到片刻的安宁。

毕竟公司里的事情,又多又杂。

让她实在是没有那么多时间休息。

一下子就躺到沙发上,不想起来。

真的是连动都不想动。

但是没有办法,就算她可以不吃。

家里八岁的孩子阿天,正在长身体的时候。

不但要吃,还得吃得有营养不能囫囵。(方言,敷衍的意思)

所以妈妈就拖着疲惫的身躯就准备晚饭。

一顿叮咣五四之后。

美味的晚餐出炉了,这个时候妈妈希望阿天赶紧来吃完饭。

图文无关,下同

她收拾好之后,可以到床上休息一下。

不过当她看见阿天仍然在玩玩具的时候。

心里就有些生气。

不过还是忍耐住了。

“阿天,别玩了,抓紧来吃饭了。”

而当妈妈发现自己得到的只是阿天口头答应。

但是行为上没有丝毫挪动的时候。

脾气已经开始有所上升。

又在叮嘱了阿天一遍:“放下你的玩具,过来吃饭”

阿天表示马上。

但妈妈在等了三分钟之后,仍然没有看到阿天的身影。

去阿天的房间查看,发现他还在玩玩具。

这直接引爆了妈妈的怒气。

“现在立刻马上,给我过来吃饭!

再动这个玩具一下,我就把它给扔了!

不要再让我重复第二遍!”

阿天放下手中的玩具,一声不吭,乖乖到了饭桌上吃饭。

妈妈俨然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小样儿,我还治不了你?”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是很多家长的做法。

这样的行为,可能确实很有效果。

但并不代表,一定会对孩子有积极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样的行为,会影响以后的教育方式。

这个无疑是首当其冲的。

因为父母尝到了自己特殊地位。

自己的怒吼情绪对于孩子的威慑力量。

既然这个这么管用。

又何必去做什么朋友,去耐心教导呢?

吼一吼,骂一骂,怒一怒。

孩子乖乖听话,皆大欢喜。

对于父母来说,慢慢地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氛围。

而在孩子的心中。

会有一个衡量的临界点。

而这个点,就是父母的生气点。

“哦,父母还没有大吼大叫,我还可以拖一会儿”

等到父母大吼大叫了,他知道了。

于是才会去做父母给自己的安排。

自主能力不断下降,沟通变得极具情绪化。

一方在吼,另一方被动接受。

没有一方愿意服软,结果是什么?

两败俱伤。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方针大计,不是简单,粗暴就可以解决的。

搞清楚了危害,我们再来谈谈原因。

也就是,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不和谐出现呢?

第一,被忽略的感受导致情绪的发泄。

她从单纯让阿天吃饭。

变成了掺杂自己情绪的发泄。

当然,这种行为,与其说是粗暴。

我很喜欢说“受挫”。

没错,父母和孩子都是双向的。

我们总以为父母单方面给予孩子爱就够了。

其实不是。

爱是相互的。

妈妈也渴望得到孩子的关注和关怀。

最基本的就是从听自己的话开始。

而在这个案例当中。

妈妈认为自己的话语没有对阿天起到作用。

从而有些失落。

而面对挫折,她觉得自己很失败。

于是便使用了愤怒的情绪。

第二,真实需求的彼此不了解。

有的时候,单刀直入也会让人难以接受。

有的时候,委婉曲折也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所以,更多的是根据情形来进行意思的表达。

妈妈的真实诉求,除去吃饭,是想着快点休息。

她没有和孩子说明。

至于阿天,他可能也想吃饭。

但是相比较之下,他更喜欢和自己的玩具在一起。

他是不想休息的。

孩子的精力旺盛,不要说都知道。

恢复那是杠杠的。

这一下子,双方就出现了需求矛盾。

而这个时候,双方都沉浸在自我世界里。

妈妈不懂阿天为什么不体谅她的不容易。

而阿天则是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因为玩玩具而大吵大闹,怒发脾气。

而当明白原因的时候,做法或许能够对症下药。

A.家长表达出自己的真实需求。

“确实很累,想要休息,早吃饭,让妈妈早休息”

B.试着让孩子去主导行为。

有一个事情让我觉得非常受到教育。

往往我们出门在外,会很担心孩子走丢了。

会告诫孩子:“牵住妈妈的手,不要走丢了。”

可是如果告诉孩子“你一定要看好妈妈,不要让妈妈迷路了”

这样对于孩子责任心的建立很有帮助。

而且往往孩子很非常自觉。

应用到这里,就是“妈妈现在很疲累,想要快点休息,这个时候需要宝宝你的帮助”

C.理解孩子的需求

有句话叫做“童言无忌”,就从侧面反映出,对于孩子的包容程度。

以及孩子本身没有那么明白事理。

很多时候,需要家长自己去发现和明确。

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他是故意想要和父母对抗不去吃饭。

还是说真的很喜欢这个玩具?

当去理解孩子的需求时候,情绪也会变得不那么急躁。

D.引导孩子表述自己的需求

父母的理解,毕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最为重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表达。

至于如何去做,每个人都要自己的方式方法。

但是遵循的几个初衷不变。

妈妈是在意你,关心你,理解你,尊重你。(特别是尊重)

E.协商的需求达成一致。

“一人各退五十步”

这是谈判或者协商时很喜欢用到的策略。

当妈妈明白玩具对于阿天的吸引力时候。

而阿天也能够明白妈妈想要早点休息的心情。

双方都彼此需求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合适的点很重要。

比如阿天会玩三分钟,但是折中一下。

双方约定再玩一分半就必须吃饭。

同时在饭后,还会再有一点玩的时间。

F.彼此尊重。

这一个是今天要说的核心。

很多时候,父母选择一个人硬抗。

因为他们知道有些事情孩子知道了也帮不上忙。

这个想法是对的。

但是不那么绝对。

孩子也有感知外边世界的能力。

他们会意识到父母的所作所为。

他们渴望能够得到被尊重。

因为身高的关系,很多时候孩子看见的是父母的屁股。

听到的是在脑袋上嗡嗡作响的声音。

这是一种从上而下的隔阂感和冷漠感。

和孩子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友善表达。

会让孩子觉得被尊重和需要。

而这种方式,不是一种娇惯。

而是让孩子学会,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他人,面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