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公共艺术展《情感花园》,在莘庄南公交枢纽,为来往的人流打造了一座虚实结合的花园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当城市群体拥有一座个性化的公共花园,她会以什么形式展现?7月15日至10月31日,TODTIME时间廊公共艺术空间发起的公共艺术展《情感花园》,在莘庄南公交枢纽,为来往的人流打造了一座虚实结合的花园,以情感、记忆为“养料”的虚拟花束与真实的绿植共同生长,成为交通枢纽中的一道亮色,为行人提供一处呼吸空间。

在为期三个多月的公共艺术展览中,人们可以扫码领取到个人专属的虚拟花卉,亦可以穿梭在真实的“花园”之中,寻觅、发现、了解“新闵行成立30周年”的点滴。在公众欣赏、参与和体验艺术的同时,希望这座花园能成为今年上海“后春天”式的温柔抚慰。

花能否成为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信息数据的承载物?能否记录时光流影?展览对此进行了解答。TODTIME时间廊邀请了Much More新媒体艺术团队。他们所创作的《时间·数据花卉》,是一种对信息数据存在形式的探索,也是对未来物种多样性的艺术猜想。这些数字花以真实自然界中的花卉形态为基底,以影像为渲染,通过计算机算法生成后,以未知的样貌展现于公众面前。时间决定了数字花的形态,图像赋予了数字花色彩,每一朵花因此独一无二。抽象的时间,具象为了数字艺术作品。

本季度展览,TODTIME时间廊首次将真实的“花园”搬到了展览现场。绿植围绕着空间立柱和中央的数字艺术作品《时间·数据花卉》,为公交枢纽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过往的人群不自觉地被真实的绿色所吸引,探究枝叶间的异色——在郁郁葱葱之中“盛开”的并非真实的花朵,而是一块块小屏幕。凑近便能发现,小屏幕中播放的是聚焦新闵行1992年成立以来的影像和照片。闵行区档案馆为本次展览提供了新闵行成立三十年来的代表性事件影像。

从影像资料中,观众可以看到闵行一些标志性建筑和街道的前身今世:上海紫竹科学园区、虹梅路老外街、七宝古镇、虹桥枢纽……也可以了解到闵行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大事件中是如何发挥作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智慧、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TODTIME时间廊用闵行档案与数字作品构建了一座“情感花园”,珍藏着每个人关于自己和30岁闵行的记忆。当个体对同一事件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产生碰撞与共鸣,便唤起了城市的群体记忆。在“情感花园”中,每一个人都是过去、当下或者未来的养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