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曾失联数月,10亿股权被冻结,上海人寿何去何从?

《中国科技投资》张婷 龙敏

近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密春雷、上海览海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览海投资”)以及览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览海控股”)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规模为7.19亿余元。因览海控股成被执行人,其所持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人寿”)10亿股权亦遭冻结。

览海控股持有上海人寿20%股权,为第一大股东,密春雷为上海人寿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公开信息显示,密春雷旗下“览海系”企业涉及房地产、文化旅游、保险、医药等多个板块,而近年多家与“览海系”关联的企业亦将股权质押给上海人寿,质押股数共计约10亿股。

自上海人寿成立后,各项业务与“览海系”均保持密切联系,在多个领域得以拓展业务,但业绩并未有所突破。新业绩显示,上海人寿2021年四季度末保险业务收入37.64亿元,较三季度末下降12.02亿元;四季度末净利润亏损2.78亿元,较三季度末下降5.66亿元;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亦由二季度的B类下降至三季度的C类。

冻结、质押股权均与“览海系”关联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密春雷、览海投资以及览海控股被上海金融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规模为7.19亿余元,相关案号均为(2022)沪74执215号。作为上海人寿的股东,览海控股所持上海人寿10亿股权亦被冻结。

此前,因董事长密春雷“无法履职”,*ST海医濒临退市。而*ST海医亦在今年4月18日披露,公司控股股东览海投资及一致行动人上海览海上寿医疗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览海上寿”)将持有的45.47%公司股份全部质押,用途为对外担保,质权人为上海人寿。

同时,企查查显示,览海控股、上海览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览佑管理”)、黄山九龙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龙酒店”)、上海昇虹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昇虹实业”)等企业均将部分股权质押给了上海人寿,质押股数分别为16.8万股、19.2万股、10亿股、2700股。此外,上海人寿亦有3万股权遭福州宝龙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龙商业”)质押。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质押企业均与“览海系”关联或与其有业务往来。股权信息显示,览佑管理大股东上海览海洛恒投资有限公司由览海控股100%持股,实际控制人仍为密春雷;而九龙酒店投资控股的昆明锦慧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慧置业”)高管,亦担任了览海控股投资控股的云南抚仙湖览海医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高管。

2021年6月,*ST海医曾宣布,拟对全资子公司上海览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览海管理”)增资3.4亿元,并由览海管理购买锦慧置业持有的商务办公楼,资产评估值约3.56亿元,但该笔交易最终因上交所问询而终止。此外,锦慧置业原股东为上海人寿,2020年5月变更为现股东。

而昇虹实业与上海人寿联合投资设立了上海申业康养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两者持股比例分别为55.69%和44.31%;宝龙商业则为上海人寿第六大股东,投资金额3亿元,截至2020年末,持股比例5%。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关联性股权质押实际上是一种‘套取’保险公司资金的行为,特别是像‘览海系’目前遇到的问题,很可能让上海人寿的资金无法追回,影响上海人寿自身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稳定。任何股权质押都存在风险,但受政策影响的不可抗力是股权质押无法回避的最大压力。对于股权质押,根据质押人面对的风险做好充足的风险保障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资金方的安全。”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数家‘览海系’公司将股权质押给上海人寿,而当‘览海系’出现重大风险时,必然也会将风险传导给上海人寿。运营良好的企业股权和流动性较好的股权质押对公司和股东是有益的,而风险较高且隐含着较大不确定性风险的的股权质押则需要关注和警惕。”

此外,上海人寿的其他股东与“览海系”亦关联颇深。iFind数据显示,上海人寿第四大股东上海和萃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萃实业”)的监事亦在览海控股旗下子公司上海览海汽车发展有限公司任职监事;第五大股东上海洋宁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洋宁实业”)的监事,在览海控股投资的多家公司担任高管。

据多家媒体报道,原保监会曾在2018年7月对上海人寿下发《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认定上海人寿大股东览海控股与和萃实业、洋宁实业在2016年的增资申请中,存在隐瞒关联关系、超比例持股等问题。

2020年4月,上海人寿发布《关于变更股东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宣布和萃实业、洋宁实业将退出股东行列,股份分别转让给大股东览海控股以及三家新进股东上海中静安银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银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迈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然而,上述转股事项目前仍未获得监管层批准。

投资、保险业务均亏损

自上海人寿成立后,各项业务始终与“览海系”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医疗、地产、汽车、金融等领域为其拓展业务。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人寿在医疗、科技方面持有览海上寿49%股份,在房地产方面持有北京富豪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企业100%股份;在汽车方面持有上海骞堃汽车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88.48%股份;在金融方面持有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4月,上海人寿曾收到监管函,被指出公司在“三会一层”运作、关联交易、内部审计、考核激励等方面存在问题,同时监管提出自监管函下发之日起六个月内,禁止上海人寿与览海集团及其关联方开展资金运用等相关关联交易。

“险企在与大股东关联企业开展业务时,要格外注意这些关联企业的资产质量、企业流动性以及借款用途、还款来源、增信条件等往来款的常规性事项,以防止因为关联企业的流动性或者违规问题造成自身资金的‘沉淀’和‘有去无回’,进而影响到自身的企业流动性乃至偿付能力,触发自身的企业风险。”柏文喜说道。

新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上海人寿投资收益45.39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20.7%。前两年数据显示,投资收益亦呈正增长,其中2018-2019年,上海人寿投资收益分别为28.38亿元、30.08亿元。

然而,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看,上海人寿这项数据始终处于负数。2018-2020年,上海人寿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2.32亿元、-60.05亿元、-130.99亿元,亏损有逐步扩大趋势,且亏损金额远超过投资收益。

从经营情况看,上海人寿2021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四季度末保险业务收入为37.64亿元,较三季度末减少12.02亿元,环比下降24.20%;四季度末净利润亏损2.78亿元,而三季度盈利2.88亿元,环比由盈转亏。

从全年业绩看,上海人寿2021年第一至第四季度,单季净利润分别为-0.48亿元、0.68亿元、2.88亿元、-2.78亿元,2021年全年净利润仅0.3亿元,这一数据相比2020年末的2.44亿元,同比下降了87.70%。

“投资业务是保障保险业务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但投资业务是辅助保险业务运行,不能颠倒主次,将保险业务变为投资业务的资金池。”沈萌表示。

在财经评论员张雪峰看来:“保险公司应当平衡投资业务与保险业务的发展,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主营业务,也就是保险业务,对于投资业务,可以进行尝试、开拓,但不宜投入过多精力以及资金。术业有专攻,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其保险业务是更为专业的。”

同时,上海人寿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由二季度的B类下降至三季度的C类,2021年第四季度末,上海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9.9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4.89%。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新定义,监管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的要求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不低于B级。只有上述三项监管指标同时达标,才算“偿付能力达标的保险公司”。

柏文喜亦分析道:“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险业务始终是主业,保持公司的流动性和必要的偿付能力是保险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投资业务是提高险企收益的必要举措和补充,但不能因为投资策略问题或者投资失误而引发险企流动性与偿付能力的问题,绝不能将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的主次关系颠倒,因此平衡好投资业务与保险业务发展是险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记者就股权质押、业绩等问题致函上海人寿,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