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地摊经济的风潮吹遍街头巷尾。

摆地摊也从原本游走在合法边缘的经营模式,成为了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搞钱方法,也是职场人应对内卷、裁员、35岁焦虑的安慰剂。

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关于摆摊的话题点击量已上亿,当你和朋友吐槽工作压力大时,最后话题收尾大概率是一句:去摆摊吧!

夏天卖冰粉、冬天卖热红酒,财富密码心照不宣; 后备箱酒馆、流动咖啡车、街头直播卖唱,各类玩法层出不穷。

今年, 30岁的深漂小伙韦楼,放弃上市公司的高薪工作后,淘了台二手餐推车,便加入到摆摊浪潮中。

听说儿子准备辞职摆摊卖串串后,韦楼父母的第一反应是: 不体面。

“放着好好的上市公司正经工作不做,去摆地摊能赚几个钱?”

摆摊之前,韦楼在某壳找房做摄影师, 平均薪资能拿到15k,休息日时也会去接摄影单赚外快。

“拍摄房子的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白天赶要去各个房源拍照,晚上回去处理照片, 工作到半夜12-2点是常态。虽然辛苦,但是多劳多得。”

正在拍摄房源景观

今年4月,韦楼所在公司开始裁员,名额给到部门后,韦楼主动报名, 选择被裁,拿到了n+1补偿。

“那会儿觉得工作比较累,大裁员后留下来的话工作量、压力可能会更大,所以选择主动离职,还能拿到一笔补偿。”

韦楼的串串摊位

韦楼认为, 摆摊不是什么“不体面”的职业。“职业不分贵贱,推着餐车在地铁口卖早餐的老板,收入说不定比那些光鲜亮丽的白领还高。”

他将摆摊称为 低成本创业,一边自己当老板,一边更新摆摊短视频,在线上吸引粉丝流量。

因为厨艺比较好, 韦楼早有做美食创业的想法,自然也选择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卖串串。

“我对做饭很有天赋,刷到抖音上的美食教程,都会学着做,翻车的概率也很低,很多朋友都喜欢来我这儿蹭饭。”

来深六年,这不是韦楼第一次转行,本科专业是服装设计的他,从设计转行摄影师,再到如今摆摊卖串串, 似乎一路都在折腾。

韦楼租住在宝安,这里是 深圳人口最多的一个区。

密集的城中村、公寓里,居住的大多是跨区到南山或福田上班的年轻人,西乡坪洲等地铁站的早高峰限流时间,动辄长达半小时之久。

巨大的人流量也拉动了小吃摊经济的繁荣,每天夜幕还未降临,大量小吃推车便开始出动,占领各个街巷、夜市、地铁口。

韦楼一般在早上十点骑着电动车去宝安农贸批发市场买菜,因客流不稳定,串串不能隔夜, 每日购菜成本会控制在200元左右。

“像无骨鸡爪这些客单价比较高的荤菜,每天只会做10个,土豆、西蓝花这些卖得比较好的素菜,就会多备点。”

即使在食材不多的情况下,也要花上 7-8个小时去洗菜、切菜、煮汤底、烫菜、串菜,忙到下午5点准备完成后,才开始出摊。

卖完晚饭宵夜时段,一直到凌晨2点才收摊回家。

韦楼买菜的市场

韦楼一般选择家附近 上合路的小巷子作为据点,优点是可以躲避城管,缺点也很明显,很少有顾客能看到。

直到晚上11点后,才会转移到街道边摆摊。

因为完全没经验, 韦楼在摆摊初期走了不少弯路。

“出摊第一天就遇上大雨,当时先推着车去地铁站附近,但不让摆,只能换地方。找好地方后好不容易等来第一位客人,结果发现串串打包桶太小,导致客人购买量少。”

最初韦楼将串串定价为一元一串,但这个定价连本钱都很难赚回来,后来就改为 素菜一元、荤菜两元,还推出了 十块钱20串的引流套餐。

韦楼售卖的串串

关于摆摊暴富的传闻有很多,但韦楼的真实体验却是: 只能勉强维生。

摆摊两个月,他每天从 上午10点忙到凌晨3点,只赚了6000元,除去日常开销,连房租都不够交。

“前期投入大概4000元,每天成本200元左右,营业额在300-700不等,每天的收入大概100-500不等。收入多少要看运气, 有时候忙活一天回去发现,啥都没赚到。”

有人赚钱,有人倒贴。短短两个月,韦楼旁边的摊位已经换了几轮。

有卖小龙虾的大哥,一整个晚上就卖了一份,半个月之后,没再出现过了。还有人尝试各种品类,一开始卖辣条,不赚钱,又换成西瓜。

“虽然经常在网上看到摆摊月入几万、赚得比上班还多的帖子,但摆过摊之后发现,其实能坚持下来的,大多数都是勉强维生, 更多人是亏本或不赚钱就没做了。”

也有些上班族会兼职摆摊,白天坐办公室,晚上出来卖饰品、袜子。

令韦楼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卖肉夹馍的阿姨,50来岁的年纪,跟着孩子过来深圳打拼, 白天做保姆,晚上十点才会过去摆摊。

深夜没客人唠嗑时,阿姨会诚心劝韦楼: 小伙子,你这么年轻,去学点啥不行,摆地摊是真的不行。

92年出生的韦楼,今年正处于 而立之年。

在周围人眼里,这个年纪应该以结婚生子为重,正是在职场努力奋斗的阶段, 韦楼却选择了一条背道而驰的道路。

“我在老家还有 房贷和车贷,父母催婚比较急,当初选择离职摆摊时,家人朋友都不理解,我自己的压力也挺大的,但还是想尝试一下不一样的道路。”

对韦楼来说,这次摆摊经历是非常珍贵的体验,两个月的时间里,从最初手忙脚乱,慢慢变得驾轻就熟,韦楼收获了不少。

摆摊后,韦楼也深刻体会到赚钱不易, 花钱变得更加谨慎,就算是几毛钱的区别,也会考虑一番。

“我认识了很多一起摆摊的人,勤劳能吃苦,在他们身上能学到很多。”

向往自由的韦楼坦言,相比以前的办公室工作,他更喜欢摆摊,虽然赚的远不如以前的工作,但也算实现了创业的梦想。

“ 人在社会中终究要面临生活的压力,你不可能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最后你还会去做能赚钱的事。如果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我还是会回去上班。”

7月初,暂时结束摆摊创业的韦楼,给自己放了一次长假,回到了家乡广西来宾市,和家人一起过着小镇生活。

每日在郊野间散步、摘水果、捉鱼,生活悠闲自在。

韦楼在老家,做串串给家人吃

“之后还会回来深圳吗?还是留在老家呢?”

“ 肯定会继续在深圳打拼!暂时还没有留在老家的打算。”韦楼笑着说。

///

职业不分三六九等,人生不是单行道。

以前我们向往的光鲜亮丽的职场生活,现在变成了打工人想逃离的格子间。

在固有认知中不那么体面的摆地摊,也成为当下火爆的经营方式。

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也并不一定要到30岁就着急完成,选择遵从自己内心的生活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