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先民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而生产活动使人们对认知大自然有着很高的渴求,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他们模糊地认为,应当有一些神秘莫测的未知操纵管理着这些。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现在广泛的认为是由蛇为主体演化而来的,蛇本身的危害和神秘性让他成为了众多部落的图腾,很有群众基础,或许是开始于上古时代,轩辕黄帝巩固了在中原的地位以后,以蛇结合其他部族图腾融合,从而造就了龙的雏形,进而得到炎黄后裔南北各民族的认同。龙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一旦形成,各个部落就有个共同话题,社会的底层基石就算建立起来了,社会认同感就更加深了彼此间的合作。

但实际上早期的中国龙的形象也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文化中龙的形象也相去甚远,呈现出多样化、区域化的特征,所以就当时的记载中,龙的地位也比较尴尬。但总的说来,地位不高、记载较少,没什么存在感,最多就是一种比较厉害的动物罢了。甚至《左传》就有龙可杀、可逐、可食的记载。

真正龙文化的崛起也是自汉朝开始,与皇权结合起来,但是也只是偶尔有所附会而已(比如秦始皇就被人称为祖龙,刘邦也把自己的出生与龙附会在一起),并没有达到明清时以“真龙”指代皇帝、以“龙袍”指代皇帝朝服的地步,这就有了上面《说文解字》的那段记载。而到了宋元以后,龙的地位被进一步提升,忽必烈下令禁止民间销售纹龙的布料,元仁宗也下令官员服饰一律不得纹龙。龙的地位也正是自元朝之后,开始走向巅峰,仅故宫中的太和殿,各种龙纹、龙雕中出现的龙就有13844条。这样发展,龙到了明清时,已经彻底成为了皇室的象征。既然皇帝是真龙天子,百姓自然就是龙的子民,所有就有了我们现在所说的龙的传人。

实际上,民间一直以来都不怎么看得起龙这种生物的。我们的民间传说龙基本上都是管降雨的,要么就是个骑乘,在神仙的编制里也就是个比较低的存在,民间的舞龙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原因是中国人向来敬天敬地敬祖宗的,从来没有敬龙的传统。即使是自诩真龙天子的明清皇帝,在祭祀时,也只祭天地、社稷、祖先、先圣.....也没把龙真正当一回事。

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龙文化更像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一种能引起共鸣的说法,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为什么古人选择“龙”作为我们的图腾?其寓意是什么?说实在的我真不喜欢,你喜欢吗?

为什么古人选择“龙”作为我们的图腾?其寓意是什么?说实在的我真不喜欢,你喜欢吗?

为什么古人选择“龙”作为我们的图腾?其寓意是什么?说实在的我真不喜欢,你喜欢吗?

为什么古人选择“龙”作为我们的图腾?其寓意是什么?说实在的我真不喜欢,你喜欢吗?

为什么古人选择“龙”作为我们的图腾?其寓意是什么?说实在的我真不喜欢,你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