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是全国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却跨越了时代。他的生命只有短短22年,但他的名字,却在中国人心中代代相传。

何为平凡?有人说,平凡就是在一个个普通岗位上,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做,你甚至很难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在当下社会,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处在平凡的岗位上,像一颗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一点一滴地去付出,用辛勤的汗水与无私的奉献,将普通的工作做到最好,他们也是新时代的“雷锋”。

“我是雷锋班的一个兵”

中国人的故事|“学雷锋纪念日”:为爱,他们逐光前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刻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雷锋班”原副班长、“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李峰威的心中。

“我心中,雷锋精神就是‘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中华美德。”这是李峰威理解的雷锋精神。现在的他,作为中建学雷锋团队的一员,和同事们一道发起了“雷锋精神进工地”活动,走进100多个工地,与百万建筑工人分享雷锋精神,帮助困难群众10000多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得知武汉需要大量物资支援,李峰威通过自己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资源,联系了一家医院照明专用灯具生产企业,成立了企业战“疫”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总队及北京、武汉、郑州分队。企业志愿者们加班生产,短短3天时间,为雷神山医院赶出了价值70万元的专用照明灯具。当时,物流不畅,志愿者们自己开车,一天一宿跑一千多公里,把物资及时送到武汉。疫情防控紧要时期,李峰威第一时间建了一个全国雷锋车队队长微信群,互通信息,他还邀请专业老师做线上防疫知识宣讲,通过60多个城市的雷锋车队队长,传递给3万多名雷锋车队队员及更多乘客。

2013年,在李峰威回东北公主岭参加婚礼时,听说一名6岁男孩小嘉琪在一起火灾中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80%,父母都因那次火灾相继离世,只剩下小嘉琪和奶奶,手术植皮加上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家里房子都卖了,已经准备放弃治疗。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峰威第二天就赶到病房看望小嘉琪。“看到小嘉琪浑身裹满了纱布,瘦小的身体躺在病床上,一动也不动。”看到小嘉琪的情况后,李峰威说他心都揪着疼,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回京之后,我和团队的伙伴们一起为小嘉琪募集了30多万手术费让他来北京治病。”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孩子终于康复,回到自己家乡。两年后,小嘉琪听说李峰威回老家探亲,路过公主岭,硬是拉着奶奶在高速收费站附近等他,那天公主岭下着大雪,高速路堵车,小嘉琪在大雪中足足等了李峰威一个多小时。看到李峰威,小嘉琦一下抱住他说:“叔叔,我可想你了,我现在都能写字了”,一旁的奶奶说:“您真是大好人,孩子说长大以后也要做好人,帮助更多的人。”

那一刻,李峰威的眼睛湿润了,但心里暖暖的,因为他知道,雷锋的种子又悄悄扎根了。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九死亦无悔”

中国人的故事|“学雷锋纪念日”:为爱,他们逐光前行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的这句话,或许就是“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真实写照。

46年前,张桂梅从东北到云南支边,成为一名教师。扎根教育一线,张桂梅目睹了许多女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或者性别歧视等原因辍学。“在无数次家访中,看着一个个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我心痛到无法呼吸。我体会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于是,我决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自此,她成了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张妈妈”。

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每天清晨5点多,学生还在熟睡,她就要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个来到教学楼,打开楼道的灯;白天巡课,监督学生做操、自习;直到深夜,学生都已入睡,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倒在宿舍的单人床上。

学校办学头几年,她还可以跟着学生们跑操。但长年累月的过度操劳,让她的身体渐渐不堪重负。她数次病危入院抢救,体重从130多斤掉到90斤。在一份诊断书上,医生密密麻麻给她列出了骨瘤、血管瘤、肺气肿等20多种疾病。

面对种种操劳与病痛,张桂梅毫无怨言。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因为,她心底一直有这样的朴素愿望:“我想让孩子们全部上一本,或者是‘双一流’,我还想让她们上清华北大。我想让山里的孩子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

她扎根当地教育事业的40余年中,帮助近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张桂梅以弱小的身躯,燃烧自己,点亮了大山女孩们的人生梦想。

“他不负这个‘旭’名”

中国人的故事|“学雷锋纪念日”:为爱,他们逐光前行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时代楷模”王红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的这句话。

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可是,他们敬爱的王红旭老师再也不会出现了。他的“最后一课”,留在了长江之滨。在2021年的六一儿童节那天,他为救回两名不慎落水的孩子,他用生命托举落水儿童,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江水冲走,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5岁……

他的妻子陈璐希说,早在2006年就读大学时,王红旭就考取了救生员资格证。“他说,有了这个证就有了一种责任,在需要的时候就得站出来。”

有人不解,王红旭为何能那么义无反顾地冲出来、跳入江中。王红旭出生在重庆市万州区余家镇一个教师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乡村教师。爷爷站在三尺讲台上40多年,直到发病离世前一刻,还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奶奶长期担任村小教师,每个下雨天她都要把孩子们一个一个背过河……他的父亲母亲接过接力棒,继续扎根山村教书育人。小时候,王红旭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妈妈爱她的这些学生,胜过爱自己这个儿子。

直到2004年,王红旭参加完高考,郑重地选择了重庆师范大学,跟长辈们一样选择了将教师这一职业作为自己终生事业时,他才终于理解了爷爷奶奶经常对爸爸妈妈说的那三句话:“教良心书,不误人子弟。教清廉书,不歪门邪道。教公平书,不厚此薄彼。”自此,他便走上了教书育人、帮人助人的道路。

“他名字中的‘旭’字是我起的,希望他以后能像旭日一样发光发热,温暖周围的人。”母亲强忍悲痛地说:“他不负这个‘旭’名。”

让大家收获“稳稳的幸福”

中国人的故事|“学雷锋纪念日”:为爱,他们逐光前行

“还应该多做一些日常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少说漂亮话。”小时候在课本中学到的有关雷锋的这句话,对“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孝老爱亲好青年冉春丽来说,言犹在耳。

“由于母亲早逝,父亲身体一直不好,自我踏入职场起,便将年迈的奶奶接到身边,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冉春丽在多年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发现像她奶奶这样需要照顾的群体,还有很多很多。“我想把温暖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样的念头在她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在志愿服务中,有位简奶奶让冉春丽印象深刻。“有次去公司小区办事时,我发现一位奶奶在小区角落的长椅上呆坐,她身上穿得整整齐齐,一头花白头发略显凌乱,她既不与人聊天,也不关心周围来往穿梭的居民,眼神空洞落寞。”看到这一幕,冉春丽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迈的奶奶,于是忍不住上前与她攀谈。

聊天后冉春丽得知,奶奶的老伴过世不久,两个孩子常年在外工作,只剩她自己一个人留在武汉生活。“今天是我与老伴的结婚纪念日,几十年来他每天陪我散步、说话。去年他心脏病,把我一个人扔下了。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很少回来团聚,我已经很久没和别人这样拉家常了,唉!”简奶奶一边和冉春丽诉说着生活中的点滴,眼泪一边顺着脸颊不住地流下。

回公司后,冉春丽把简奶奶的事分享给了志愿服务队的同事们,大家听完都很受触动。我们当即讨论并决定,要梳理社区中同样缺乏关怀照顾的孤寡老人,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提供买菜送药、理发洗头、“关爱陪聊”等力所能及的关爱服务,为他们送去爱和温暖。目前,她所在的社区里,结对老人已超过30对。平日里,志愿者们还为社区老人免费提供修鞋、缝补、电子设备使用指导等助老服务,让老年人真真切切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现在,我们的志愿服务团队也不断壮大,现在已有500余人。积跬步以至千里,志愿服务重在常态。未来,我们将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团结带领更多青年志愿者扎根社区,服务引导更多青年加入志愿者行列,以点滴小爱汇聚人间大爱,彰显新时代青年风采。”冉春丽说。

今天,谁是雷锋?在别人需要时伸出你的手,你就是雷锋!

一个个志愿者,传承着雷锋精神,不断温暖他人,奉献社会,用爱心点亮希望,为世界播撒阳光。因为你的存在,而让更多人感到幸福,你我就是新时代的“雷锋”!

策划:杨月牟昊琨

文案:牟昊琨

设计:殷宇婷(实习)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中建集团团委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建设性新闻工作坊

联合出品

中国人的故事|“学雷锋纪念日”:为爱,他们逐光前行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