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不灵光了?来,用这个方法开开光

这个方法叫:下定义。

“什么是桌子?”

“什么是害怕?”

“什么是正义?”

词儿都很熟对吧,

那么,试着和别人解释看看?

相信大多数人此时脑袋里冒出的念头,

一定类似字典或百度词条那样的东西。

没错,我们就是这么“训练有素”。

(从小到大经历成百上千次考试不是盖的)

这种定义方法我们称为“分析定义”(或“报道性定义”),即先明确被定义项的类别,然后说明被定义项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如:害怕(被定义项)是一种情绪(类别),促使我们逃避所感知的危险(不同特性)。

当然,“强迫症晚期”的我们,还可以把这句话弄得标准些,变成这样:

害怕是一种促使我们逃避所感知的危险的情绪。(100昏100昏)

So easy?

你再用这个方法对前面提到的“桌子”和“正义”试试看。

是不是觉得呼之欲出又如鲠在喉?(坏笑.gif)

还好,下定义的方法不止一种,还有这些:

1、列举定义(或“实指定义”),如:大都市就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鼠标就是这个(展示实物)带有按键的东西。

2、同义词定义(或“语境定义”),如:“吹毛求疵”就是“挑剔”;“除非”在逻辑中有时被定义为与“或者……或者”等价。

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你会发现,“分析定义”是最严谨的,为什么这么说?

只有它点出了被定义项的本质,这也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

(当然,也是最难的)

时常给自己的脑子开开光,就用这个方法吧!

P.S.

用下定义的方法练脑子只是我赋予它的衍生价值(调皮.gif),它的正经好处其实是这些:

1、告知词语的通常意义(词典定义);

2、约定在特定语境下的词语意义(约定定义);

3、减轻模糊、抽象或消除歧义(精确定义);

4、用于影响和说服(修辞定义)。

回想一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的沟通不畅,是否就只是因为双方对某些词句的理解不一致?用定义让彼此处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频道吧。

扩展阅读推荐:

《批判性思维》

《逻辑思维建议入门》

《简单的逻辑学》

《论证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