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爱的颜色

她,是一位建筑师,也是一位诗人、作家。

她的出彩得于她那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她就是才貌双全的民国女子——林徽因。

有人说:“林徽因是中国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

她的身上有一种磁力,紧紧地吸引着人向她靠近,去看她诗意的人间四月天。

透过光环,看她的诗,看她的生活,去感受爱呈现的颜色。

1 旅途的邂逅16岁的林徽因,在伦敦遇见了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徐志摩。

他们的相遇,是一场邂逅。

林徽因:爱的颜色

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当时的林徽因是一个面容清秀、举止大方、思想复杂的自由少女,而徐志摩早已和张幼仪建立了封建的旧婚姻关系,并且已经是一个2岁孩子的父亲。

林徽因虽然和徐志摩志趣相投,但林得知事实后,不免给她这一段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带来了矛盾和烦恼。

徐志摩给她的爱情,让她在甜蜜中感到惶惑。

林徽因见过一次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后来她给徐志摩的信中写道: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林徽因没有在爱情中失去理智,她给徐志摩写信道:“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她带着他们的情,带着他们的谊,回国了,留给徐志摩的只有一封分手信。

“我留下这一封最后的紫信——紫色,这个我喜欢的哀愁、忧郁、悲剧性的颜色,就是我们生命邂逅的象征吧。”

这是林徽因写给徐志摩分手信中的话,她离开了伦敦,离开了那个留着她眼泪多于微笑的雾都。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或许离别是必然的,在他们两个人相遇时就注定了分离的结局。

林徽因和徐志摩他们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彼此,这是一种无奈。有些人虽然心动了,但只能默默把他放在心里,不是不爱,而是不能爱。

2 永久的陪伴者梁思成第一次见林徽因,她的影子就飘进了他的心。

在他的眼里,他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

当时的梁思成18岁,已长成一个翩翩少年。在梁思成见到她的第一眼,这个15岁就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姑娘便刻在了少年的心。

有人说:出身于大户人家的林徽因,就像一朵气质清新的山茶花,独立、明亮,吸引着靠近她的人。

在梁思成眼中,林徽因就是那朵白色的山茶花,在他的心头绽放。

林徽因:爱的颜色

他们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时,是众人眼中一对搞笑可爱的情侣。

参加学校的派对,一个穿着改良版的清朝格格服,一个穿一身清朝的长袍,头戴一顶军阀的士兵帽,还画着弯弯的胡子。两人站在一起,搞笑的同时向人们撒了一波甜甜的狗粮。

他们两个的甜蜜可不止这些,往往提起一个人,另一个人也如影随形。

梁思成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就是两个人共同完成的作品,由他写主稿,林徽因负责修改、补充、润色,将句子写的更加诗意化。

林徽因不仅仅是他的妻子,还是同事、旧日的同窗,他们在共同的事业中一起贡献彼此的力量。

在梁思成的眼里“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在林徽因的眼里,他的陪伴就是最好的。

漫长枯燥的生活,有了彼此,才让生活多了些滋味。

爱他,就陪在他身边,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3 孩子是上天的恩赐1929年,林徽因在25岁生下了她和梁思成的第一个孩子——梁再冰。1932年,28岁时,她在北平诞下了第二个孩子——梁从诫。

两个孩子的名字也,女儿“在冰”,是为了纪念“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儿子“从诫”,是为了纪念宋代建筑学家李戒。

两个孩子的诞生,为她多增加了个母亲的角色。作为一位母亲,她对孩子的爱,在诗中是放肆的、纵情的。

林徽因:爱的颜色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她写给儿子的一首爱的赞歌。

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林徽因把儿子到来的喜悦写在诗中: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四月,象征生命的季节,着一袭淡绿的薄纱,在春风中走来,为林徽因吹来希望。

林徽因描绘出了肆意的春天的绿色,一个生机勃勃、象征希望的颜色。

它是爱,是一个母亲浓浓的爱;它是暖,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暖;它是希望,是一个新生命带来的希望。

在林徽因的笔下,母爱是有颜色的,当孩子左右簇拥陪伴的时候,就为她带来了春天。

梁从诫说起母亲:“对于我来说,她却是一个面容清癯、削瘦的病人,一个忘我的学者,一个用对成年人的平等友谊来代替对孩子的抚爱(有时却是脾气急躁)的母亲。”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给她的恩赐,孩子伴随她左右,她觉得自己“像个大贵族”。

林徽因对孩子的爱生长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沁人心脾,不需要多么热烈,舒服就好。

因为孩子就是人间的四月天。

4 与古物的结缘林徽因对古物的热爱渗透进骨子里,又体现于日常生活中。

不论是她的住所,还是小说中的人物住所,古董是永恒的配置。

凭借着对古物的喜爱,她和北京的传统老工艺景泰蓝结了缘。

一次,林徽因和梁思成逛古董摊时,看见了迷人的景泰蓝装饰瓶,就因为多看了它一眼,让这传统老工艺得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林徽因:爱的颜色

新中国时期,景泰蓝工艺已经是个夕阳产业,很少人再发现这种老工艺的美,这种工艺快要失传。

林徽因和梁思成为了挽救这门快要失传的工艺,他们在清华大学成立抢救景泰蓝小组,培养景泰蓝工艺师。

1952年,北京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林徽因接受为各国设计“和平礼物”的任务,她和学生设计的景泰蓝被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向世界展示。

在林徽因最后的时光里,她也不忘景泰蓝,在病床前,她嘱咐自己的学生:“景泰蓝是国宝,不能失传。”

她的学生钱美华将这个嘱托付诸实践,成为了一代景泰蓝大师。最终在2006年,景泰蓝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林徽因:爱的颜色

对古物的热爱成为她后半生的事业,没有想象中的惊天动地,却是她希望看到的样子。

心有所属,那份热爱才会绽放光芒。

如果爱可以有颜色,与徐志摩的邂逅中,它是令人忧郁的紫;

如果爱可以有颜色,和梁思成的相濡以沫中,它是山茶透心的白;

如果爱可以有颜色,母亲的角色扮演中,它是人间四月的浅绿;

如果爱可以有颜色,在保护景泰蓝老工艺中,它是艺术品的珐蓝。

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中,林徽因定义了爱的颜色,不是因为爱本身有颜色,因为身边有爱她的人和她爱的人和事物,才让爱拥有了颜色。

林徽因是一个理性的人,她的爱有色、有度,不是千篇一律的单调色,而是斑斓的彩色。

她的爱,色彩浓郁。纵使生活有一地鸡毛,在林徽因的眼中:她,爱的颜色依然只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