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这种题目,答起来挺费神,毕竟作者王洋和“子楚”都不是著名人物。答主查一番阅资料后,勉强作下解答。

由于诗歌作者与所和“子楚”的身份,对理解这首诗歌并不是特别重要。答主先解答下该诗的内涵,然后再简介下两人生平与关系。

王洋所和的两首诗,现已不存。题主描述中所列之诗,乃《和子楚二首》之二。第一首内容为:“黄粱未熟任推移,堪笑年年一局棋。说与山中老居士,从今樱笋岁相期。”第二首延续第一首而来。下面逐句解说第二首诗。

“我知黄卷能遮眼,岂识红襦解对棋”,意思是说,我知道(阅读)佛经会让人显得很有格调,没想到(居士您身边的)那位美人竟然会下棋。

“黄卷”,黄色的书卷,佛教和道教写书常用黄纸,后来便以“黄卷”借指佛教或道经的经典。而第一首诗歌中有“说与山中老居士”之语,则此黄卷当指佛经。

“遮眼”,本指遮人眼目,装模作样。诗歌中,显然并无贬义,当指阅读佛教让人显得很有格调。“红襦”,红色的短衣短袄,借指美人。“对棋”,相对下棋。

怎么理解宋代诗人王洋的《和子楚二首》?

(《全宋诗》第30册,收有王洋的诗歌)

“且要此心无墨白,怜渠胜负自相期”,意为只要“我”心中没有黑白敌我(不在乎输赢),可怜“她”还希望自己能挣个胜负高下。“且要”,即只要。“墨白”,黑白,指黑子白子,即棋子。

此诗的大意是,很意外那位红衣女子,不但爱读佛经,还会下棋。见此高人,只要自己不把输赢放在心上,(就算是赢了)同情还在为胜负输赢绞尽脑汁的她。这样的意思,可能让人有点意外,为何“自己”不计较输赢,就开始同情或者说就觉得仍在追求胜负的“她”很可爱呢?这是因为作者意在境界和佛学修养上胜过对方了。佛教推崇不执著,不计较输赢,而这位读佛教的红衣妹子,还在在乎输赢,那就是佛法没有学透彻,佛学修为不够高了。而这种不成熟,却显得有些可爱了。当然,诗中的“我”,可能指“子楚”。作为子楚友人,王洋以子楚的口吻写作了这两诗。

答主是这样理解这首诗的,可能不太准确,还望行家多多指正。再简单介绍下两人的生平:

子楚是何人?子楚,名何薳(1077~1145),字子楚,一字子远,晚号韩青老农,福建浦城人。父亲是何去非。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逝世,享年69岁。何薳有笔记《春渚纪闻》。他的生平事迹,见王洋所作《隐士何君墓志铭》、清代嘉庆《浦城县志》卷二三本传。《全宋诗》收录其诗2首。

王洋与何薳关系应该是很铁了,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过世后,常请其生前交情极好的人帮作墓志铭。这点可从墓志铭的内容得到证明。

王洋生平王洋(1087?—1154?),字符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王资深子。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1140)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后被人诬告,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今江西上饶),自号王南池,辟室曰半僧寮。二十三年(1153),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王洋善作诗文,写诗很用心,文章以温雅见长。曾与叶梦得讨论杜诗。有《东牟集》传世。《全宋诗》收其诗歌717首。

延边大学硕士生金鑫的学位论文研究王洋及其诗歌,题作《王洋与〈东牟集〉诗歌研究》,可资参考。

更多文史解答,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如觉文章有几分道理,还请点赞鼓励。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