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吉林女性”关注

浙江这位改革开放亲历者为我们倾情讲述浙江人的新实践、新思维、新视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借鉴浙江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市场意识,壮大民营经济,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于11月20日举行集体(扩大)学习会,邀请浙商总会党委书记、秘书长郑宇民同志作“解放思想、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浙江经验”专题辅导报告。郑宇民同志长期在地方基层和浙江省工商局等岗位上助推浙江的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对浙江的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有深入的研究。现将郑宇民同志在学习会上的报告(根据录音整理)摘要刊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浙江这位改革开放亲历者为我们倾情讲述浙江人的新实践、新思维、新视角……

先讲一下新时代、新思想在浙江的早期实践。

浙江非常荣幸,习近平总书记2002年到2007年在浙江工作过。浙江的发展曾经走过许多弯路,经历过“成长的烦恼”,经历了许多关键的、特殊的时期,但浙江发展思路一直保持清晰,具有前瞻性和持续性,根本原因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一个宝贵的财富——“八八战略”。在浙江,“八八战略”耳熟能详、家喻户晓。我们把它理解为是新时代、新思想的早期实践,是一个省域的先期实验版,是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经典版。

“八八战略”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其一,是分析资源优势,推进山海协作战略。浙江是资源小省,我们在传统的资源概念上没有任何优势。省委当年对浙江有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就是推动了山海协作战略。浙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后来我们认为一水也不对呀,为什么?我们的陆域面积大约十万平方公里,我们为什么不把眼光投向海洋呢?浙江的海域面积有多少?26万平方公里!所以推动山海协作战略是我们资源观转变的一个很重要的突破,不要把眼光只盯在二分田上。所以当时提出了推进海洋浙江的战略。

其二,是分析生态优势,推进绿色浙江战略。现在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我们好多地方都有绿水青山,为什么就没有金山银山呢?这个“就是”两个字怎么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两层意思,一层是通过转化“绿水青山”才能够变成“金山银山”;二是我们所有的执政者、公务人员心中都要有一个“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如果不转化就会坐吃山空,最后变成了穷山恶水。我们心中如果没有一个“绿水青山”,就有可能滥用我们的生态。所以绿色浙江战略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

其三,是分析环境优势,打造平安浙江的战略。环境是很重要的发展生态,环境包括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办事环境,平和、平安很重要。我们过去忽略环境的生态,所以平安浙江就是那个时候提出来的。

其四,是分析城乡的优势,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浙江长期以来发展是城乡二元结构。如何来解决城乡一体化呢?把农村人口都输入到城市里,城市担不起,农村也会空心化。浙江的方法就是设立特色小镇,在城和乡之间安排一个过渡区,目的是形成衔接,城市把特色小镇当成卫星,农村把特色小镇当成恒星。特色小镇并不是说我们随便圈个地打造个特色小镇,必须有原来的特殊资源和历史人文的传承,必须要有核心的当家产品,必须要有要素组织的配套政策,必须要有关联的市场扩散,必须要有现代新型技术的植入。这五个要素在特色小镇里缺一不可,并不是我搞一个、发一个牌子,命名一个镇就是特色小镇了。这个小镇是一个功能体,是一个传承体,是一个链接体。当时有一个村叫诸葛村,村民全部姓诸葛,是诸葛亮的后裔。有人要拆旧镇建新镇,村民联合到市委办公楼要求见我。我见了以后知道了他们的诉求,明确反对拆除卧龙岗。我去这个村以后,发现这个村是很奇特的村,按照八卦阵图部署的,八个大祠堂、三十六条小弄堂,外围八座山坡。日本侵华那年就曾从山坡上走过,也没发现这个八卦村。当时所有的元明清以来的建筑保存非常完整。后来我们说“刀下留人”,不能拆。并打包这个村,以明清民居建筑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报给国务院,成为了国家文保单位。然后我们把诸葛亮的后裔聚集起来,300多名诸葛亮后裔,每人戴一顶帽子,上面印着字:“走出八卦村,融入大世界”。我自己带队,在上海外滩做推广。从此外界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八卦村,旅游业兴起,旅游年收入1.2亿元。所以,特色小镇是一个传统农村向现代集镇和现代城市靠拢过渡的过程,是一个中心城市的卫星,是农村的恒星。这样设置,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才能得到实施。

其五,是分析区域经济的优势,推行区域开放战略。浙江的优势是区域经济。当时我们是一村一品,一品一园,一园一区,一区多园的县。做袜子全部做袜子,做圆珠笔全做圆珠笔,做领带全做领带,一做就是份额占全国70%以上,复制能力非常强。但是后来发现区域经济不可能在区域内部找到市场,我做黄酒的不可能把黄酒全卖给本区域内人喝;我做服装的,不可能把服装全卖给本区域内人穿,必须跨区。所以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变成局限,好多县是同构的,你也这样,我也这样,所以推进区域开放战略就变得非常重要,不然就是自相残杀,互相压价。所以,省里当时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跨区发展战略,不叫区域了,叫区际,只有走向区际才能走向县际,才能走向省际,才能走向国际。如果在区域里面,你永远是在“八仙桌底下放风筝”。所以打破现有区域经济,进而形成区际经济、县际经济、省际经济、国际经济,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要求“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不是一个浙江,是两个浙江;不是两个浙江,是三个浙江;不是三个浙江,是四个浙江。哪来的这么多浙江呢?省域内是一个浙江,省域外是一个浙江;陆地上是一个浙江,海洋上是一个浙江;物理空间是一个浙江,虚拟空间又是一个浙江。这个“八八战略”真是一个法宝。所以“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是这样来的。

其六,是分析块状经济的优势,推进产业升级战略。块状经济是我们浙江发家的一个很成功的经验,是一块基石,区块里面自行配套。但块状经济的落点低端,大家知道块状是平面布置的,它不是立体布置的。平面布置就是做发糕嘛,往周边发发发,它不往上涨。推进产业升级要往高处走,往高处走就是产业升级的一个很重要的选项。浙江在实施这个战略当中提出了“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叫“四换”,这是浙江推进产业升级的“四换”。这种“换”是很痛苦的,但这是必须的。比如电商换市,义乌商城有几万个商户,应有尽有。当时,我联系义乌国际贸易改革示范区,电商已经兴起了,义乌还停留在做物理市场的批发上。夫妻店,一个摊位一个月做一笔生意,就做批发生意,余下的时间夫妻两个打游戏机。电商已经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了,批发生意慢慢也就清淡了。所以我到义乌问他们最怕什么?他们说最怕马云淘宝网,有的店铺都关掉了。后来,我们在义乌开了万人大会进行电商转型的动员。我问他们洪水来了怎么办?有人说水来土掩,有人说我造一条船逃生。我跟他们说,洪水来了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变成洪水,你是水,我也是水,我怕谁?为什么不可以做电商呢?我们为什么不把自己摇身一变变成电商呢?我们为什么不做零售呢?夫妻两个一个在做批发,一个回去做电商嘛。于是我们组织了上十万人大培训,有劳动人事部门出面的,有市委组织部出面的,一个村一个村去动员。结果义乌除了有大市场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星罗棋布的电商淘宝村。每天雇一些照相的人在小商品市场里把商品照片拍下来,然后上传到网上去,然后货物从这里仓储统一进来,然后装上塑料泡沫包装好,顺丰快递走掉。有一个村,这个村的支部书记第一个带头的,他做什么?做瓷器的煲,取的名字“陶煲王”,他想跟马云有一比。全国各地的货都进到义乌小商品城,然后他按照网上的需求进货,包装好,从楼上扔到地上不破的,就运走,卖得很好。我跟他们讲要“批零兼具、左右开弓、上下齐手、内外并举”。像义乌这么发达、发育好的城市,它还在做与时俱进的转型升级,这就是块状经济升级的战略。

其七,是分析机制优势,推进深化改革战略。浙江的机制优势是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都回归到真正的公仆意义上。有许多叫法,有的把自己叫做“店小二”,不管叫什么,都还原到公仆的本色,行使公仆的职责,尽到公仆的本分,这是浙江的机制优势。一口清、一站清、最多跑一次,有的还有“最少跑一次”。最多跑一次是企业家到上面来办事情最多跑一次,“最少跑一次”是公务员到企业里去最少要跑一次。还有负面清单等,这些东西制度建建都可以,关键是自觉、自觉再自觉,关键是还原、还原再还原。我们是“食税人”,企业家是纳税人,没有纳税人我们没饭吃,在浙江,这样的理念是很普遍的、很正常的,不能有官本位的思想。所以机制优势、行政效能优势的形成,是我们各项改革的最基础性的改革。这个改革不完成,其他改革都是无源之水。

其八,是分析文化传承的优势,推进文化大省战略。文化过去把它列为意识形态,其实它还有很重要的属性——产业属性,这也是生产能力、生产要素,也是独特的资源。我们浙江的华策公司,在华语片向全球输出中占比很高,这说明两点,一是说明我们的电影制品进入世界份额很少,二是我们国内的文化产业的产能发展不充分。如何把文化这种特殊的资源实现最大化,是浙江文化战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所以,“八八战略”是新时代、新思想的早期实践,是一个省域范围的压缩版,是我们浙江人一个宝贵的发展财富。

“八八战略”给我们有许多新的定义。

第一,就是重新定义“资源”。什么叫资源?资源有地球物理资源,有非物理资源。地球物理资源有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非物理资源,有人力资源、脑力资源。依照“八八战略”观,山山水水皆资源,家家户户全要素。“八八战略”的本质就是大视野、全要素、复合型、多元化、可持续。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的资源是个多面体,是个丰富体,是一个完全突破我们原有认知的这样一个特殊的新领域。浙江横店影视城是文化产业,它的创始人叫徐文荣,他发明了“社区经济”,所有家家户户的承包责任田都汇集到他的社区里面来。他说你们的土地种黄瓜,一年两百块钱收入,我告诉你们这些地到我手上,我不种黄瓜,我种什么?我要黄土种黄金。好多人都有疑问,但是徐文荣有魄力,他种黄金怎么种?把黄土坡用炸药炸平,建了一个清明上河图全景,摄制组进去拍电影了。他后来造什么?造圆明园,春宫、夏宫、秋宫、冬宫,搞得沸沸扬扬。后来北京有关专家认为你怎么可以造圆明园?徐文荣来找我,说知识产权通不过,注册不了。我说,圆明园注册不了,就注册“圆明新园”,通过了,什么专家也不说话了。目前,电影基地已经成熟,电影的拍摄、制作、创作、发行都形成产业链了,一个横店一年交税多少?30亿!这就是资源观重新定义的成果。

第二,重新定义“生态观”。现在我们被生态观纠结在这里,原因在哪儿?就是绿水青山一点儿都不能动了。那么绿水青山一点儿不能动,怎么变成金山银山呢?从哪里找答案?需要重新定义生态观。生态是一个复合的、立体的、变化的概念,是一个多重生态的概念。我们常讲的生态都讲自然生态,但是有没有想过生活生态?有没有想过生产生态呢?我们所有的产能布局总是有一个生态系统在这里维持。90年代,我在浦江当县委书记,当时发展阶段也是初期的,1992年那时候刚好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各地是爆发式的发展。当时要求千家万户搞水晶玻璃磨珠,千家万户搞绗缝针织,市场主体有多少?增生六万户,整个经济一下子就起来了。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自然生态问题出来了,玻璃磨珠的冷却水冲到河里,这个河就变成牛奶河,就是生产生态和自然生态发生了冲突,怎么办?新任的县委书记跟我说:“老书记,时代跟你那个时候不一样了,我要治理为主,我要清这条河。我要将玻璃磨珠的这些企业清离。”结果一次大清理,六万家所剩无几。怎么看这件事?首先是教训。我们在产能过度发展的时候忽略了自然生态的存在。但是同样的教训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在过度强调自然生态的同时丢失了生产生态。这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你在解决自然生态的时候要不要丢掉生产生态?生产生态、自然生态、生活生态,三个生态如何平衡?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解决自然生态的复原问题。在环境经济学上完全不顾生产生态存在的自然生态叫“生态迷思”,把生产生态强加于自然生态,毁坏了自然生态,叫“生态迷失”,“生态迷思”和“生态迷失”都是不正确的,这就是“八八战略”给我们一个崭新的生态的新思考。自然是有生命的,你只有跟他共处,天人合一,生态、生产、生活相统一叫“三生有幸”,我们要解决生态问题就要解决三“生”,不是一“生”,只有“三生”,你才能生生不息。这是关于生态的重新定义。

第三,重新定义“产业”。产业分类到底怎么分?我们有重工、轻工,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产业到底怎么分?在互联网条件下,在信息化条件下,产业是不是还按照传统的产业分类,只有传统的产业分类你才会去想我少哪个产业。其实,现在产业是什么状态?在互联网条件下产业今后是什么状态?再也不会按照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来分了,再也不会按农工轻重来分了,今后的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在互联网条件下,在信息化条件下任何不相关的产业都可以交互,都可以关联。所有不属于你的东西都可以为你所用,这就是新的产业观。马云有什么?他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都不占。但是他尊重了一个互联网技术,运用了一个互联网技术,他说互联网技术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浙江是一个商业大省,义乌的这些摊位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他把物理摊位的模式虚拟到互联网上去,就变成了淘宝网了。他啥也没有,把两个东西拿来,变成他的了。你说这是什么产业?马云完全突破了原来传统的产业概念。把各种跟他没有相关的、所有权没有关系的、区域性没有关系的、跟他的知识范围没有关系的要素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所以他总是说新经济。新经济其实对我们传统的产业观是一次很重要的颠覆,这个定义也来自于“八八战略”。

第四,重新定义“区域”。要把区域重新定义和颠覆。前面我讲了区域经济,当变成框囿的时候,你必须要打破区间。行政区域不能变成限制我们发展的一道围墙,任何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如果在小区域里面配置是得不到效益最大化的,是不具有竞争能力的。只有广域的配置,从行政区域扩展到跨界、跨区、跨行、跨国、跨所有制,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运用现有资源为你所用,形成独特的优势和竞争能力。袁家军省长是学航天的,他的视野跟我们的视野就不一样,他来浙江以后觉得我们对“八八战略”的思想的理解还要再深化。他看到舟山湾、宁波湾、杭州湾、乍浦湾等,就说东海这条沿岸线不得了,我们不要停留在区域经济里,我们要打造湾区经济;还有雁荡山、括苍山、凤阳山、金华山、大盘山,这么一看,他说这些地方完全连在一起,绿水青山怎么转化?搞花园经济。所以浙江现在有两大经济,一个是湾区经济,主要是新经济组合的;一个是花园经济,主要是青山绿水组合的。所以浙江经济现在是这么个格局。我觉得这种思维吉林也可以借鉴。

浙江怎么解决新动能问题?发展到一定时候,遇到瓶颈了,遇到天花板了,无路好走了,往四边溢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往外走了,走到哪里去?所以必须解决自己的新动能问题。解决新动能,第一要改变资源专属性,不要把资源当做我专属的;第二必须要解决资源的组织方式。不能由一个部门来牵头做什么,地方官跟地方官之间一定要形成资源的新组织方式。不能简单地就看牢自己一亩三分地,要解决好一亩三分地跟万亩、跟万万亩的这种对接的问题;第三要解决产业的复合方式,专业要专,实业要实,但产业并非完全单一清晰,产业越复合,你占用资源的能力越强,你进入市场的空间越大,形成的竞争力就越强。

要解决空间问题,局域空间变成广域空间,所有的公务员心中必须明白局域空间和广域空间的关系,平面空间跟立体空间的关系,你不要认为我管的面积有多大,而是要问你的经济市场的覆盖率有多大?实体空间转向虚拟空间,并不是丢掉实体空间,而是要虚实结合,你还要加一个虚拟空间,就是解决空间问题。

要解决平衡问题,不充分、不平衡到底怎么解决?资源属性不平衡,对接;发展程度不平衡,扶贫;产业要素不平衡,对口。这样既解决平衡又解决了充分。

要解决持续问题,解决好持续发展,这一点是“八八战略”的一个核心要求,也是我们新时代、新思想的内在要求。心要定下来,把我们的圆心定牢,把半径做大,就可以持续。你的圆心在哪里?当然是在本土,半径在哪里?在跨界,半径越大越好。

其次,讲讲浙江的发展逻辑和民营企业的成长逻辑。

浙江的发展是从哪里起步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们是搞农业园田化的。在这方面我们是绝对搞不过北方的,因为我们那边都是丘陵都是梯田。浙江的省情,决定了农业园田化的发展空间很小很小。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就是农民赤脚上岸了。只有农民赤脚上岸才有可能形成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以离土了。最早的是浙江一个县,县委书记叫谢高华,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发了1982年一号通告,允许农民离土,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开店,允许农民长途贩运,允许农民马路上摆摊,这五个允许是了不得的,一个县级党委在当时发了这样一个文件!我后来拜访过他,他说是老百姓促动起来的。有一个妇女,叫冯爱倩,摆了个摊在马路边上,城管去管她,她就跑到谢高华的办公室告状。她说你要给我们离土的农民一席之地,你给我两平方米,给我一席之地,谢高华答应给她一席之地。后来她露天摆了一个摊位,不挡风,不遮雨。她又去找谢高华,说下雨天、下雪天都没地方去,谢高华说我批给你20块石棉瓦,用作遮风挡雨。现在,这20块石棉瓦的摊位变成了有7.8万个经营商户的义乌小商品城。这就是我们当时起步的情况,浙江是商业化起步的。

浙江在商业化基础上又演进为工业化。工业化怎么来的?我们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始卖丝袜,丝袜从哪里进来的?沙头角进来的。进来大批的丝袜、T恤衫,用来转手销售。后来卖这个东西没挣多少钱,一双丝袜也就几毛钱的利润。他们就想,为什么不能做丝袜呢?于是把做丝袜的机器弄来,在义乌,在周边各县布局了一个工业制造的产能,工业化起来了。从商业化进到工业化,这个时候出现了什么?百姓经济和百工经济。所以浙江的经济是百姓经济、百工经济。然后呢?扩展了,蔓延了,园区经济起来了,城镇化起来了,资本化起来了,信息化起来了,我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就是百姓经济、百工经济,河流汇大海的百川经济、百强经济。

短短的40年发展,我们经历了商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资本化、信息化。接下去往哪里走?我前面讲到,你往第几次产业走?答案是往复合经济走,这就是浙江发展的逻辑。往智能经济走,往数字经济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出的经验和教训还是很深刻的。在一个这么短的40年时间里,在一个省域里面既工业化,又城镇化,又资本化,又信息化,这些经济类型,他们的产出效益比是完全不一样的。会出现什么问题?出现产能重构、产业追尾。工业化没有升级到一定程度,信息化突然覆盖它了,工业化没有生长到一定高度之时,突然城镇化起来了;实体经济没有牢固生根,信息化资本化又来了。工业化哀鸿遍野。为什么浙江跑路的很多呢?市场主体多,百姓经济、百工经济,千家万户参差不齐,所以浙江经济曾出现了一些叠加的、追尾的、对冲的、非成熟覆盖的这样一些状态。这是我们都要借鉴的。主要的原因我们也反思过,40年时间要解决那么多问题,这个行程太短了。我们曾经自豪地说,我们用40年解决了人家400年的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任何产业的完善、成熟、递进,是有特定过程的,所以不能夸大;第二是速度太快,有好多事情都没有想好,脚跟都没有站牢,边际效应都没有起来,转掉了,速度太快。特别是过快的速度对我们五位一体建设的均衡性会带来伤害;第三是转移太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重复昨天的故事。浙商走出浙江必须要跟投资地形成非常良好的互补。不是我浙商来支持某一个省,不是的,我们是来获得跟某一个省的差异性的、新的资源合作和市场合作。你如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用原来浙江初始发展的这种方法克隆、复制到另外一个地方,是祸害,必须要警惕。有些地方说我甘愿做承接你的梯度转移,可这样说不完整,一定要有新的浙商进到一个新的地方形成新的要素组合方式,产生新的优势,这才是共赢的。这一点千万千万要注意,对待有些问题,既要学习好浙江的经验,同时也要借鉴好浙江的失误。我们经常对民营企业提出忠告:勿以为低端是可以永远的;勿以为复制是可以持久的;勿以为赚快钱是快乐的;勿以为短兵是可以取胜的;勿以为地球资源是廉价的;勿以为环境是不会报复我们的;勿以为说故事是可以圈钱的;勿以为我们是可以透支子孙后代的。所以,如何发展,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有几句话,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当中都强调到了,是什么呢?同步发展,良性互动,深度融合,这三句话我们要深刻领会。工业化和城镇化要良性互动,城镇化和信息化要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同步发展,这几句话非常深刻。追尾、对冲,就是不同步,因为没有深度融合信息化、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要牢牢记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是五位一体;牢牢记住市场经济主体的本能,本能是什么?本能就是具有市场竞争能力。本色是什么?就是要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条件下的科学发展。所以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同步发展对吉林省特别重要。从农业和工业本身来讲,总量都不够,从交互关系来讲,复合性不够、同步不够。信息化和城镇化也是属于融合不够。所以要解决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解决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解决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关于民营企业的成长逻辑。

在浙江,对于民企的存在和成长,我们经历了几问。

第一问“是不是”

是不是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谁?有国有企业、有外资企业、有民营企业等。民营企业跟国企是什么关系?并行不悖的关系,一视同仁的关系;民营企业跟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关系?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基本经济制度;民营经济跟老百姓是什么关系?安身就业的关系、养家糊口的关系,小康致富的关系;跟国家是什么关系?政清民安的关系;跟金融是什么关系?互为支撑的关系。金融到底姓什么,有人认为姓“金”,金字当头,我要赢利,我要赚钱。实际上金融不姓“金”,金融是姓“融”的。它的功能是融接各种相关要素的,只有金融才能把各种不相关的要素融接在一起。金融把自己融给人家就是服务,把现在融给未来就是投资,把现在融给过去就是释放,就是持续,就是对接。哪里有金融跟你产业没有关系的?金融的本源是什么?金融的本源是应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成长的需求而产生的一个延伸产业,它离开一产和二产,离开实体经济,一点意义都没有。所以金融必须正本清源,必须返璞归真,必须把民营企业纳入服务范畴。

如何看待民营企业?这个问题本该不是问题,但在有些地方还是问题,不奇怪,浙江当时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浙江刚开始对民营经济是什么的问题也是疑问重重,民营经济个体户是不是个尾巴?是不是温床?1989年以后,社会上一下子就把白帽子戴给了温州,说温州是资本主义复辟的温床,个体户多嘛,所以温州人不敢动,很想给自己戴个红帽子,但红帽子戴起来也不像,后来李瑞环去温州了,他说你们为什么要争论戴白帽子和红帽子呢?你们为什么不换个思维,是不是可以不戴帽子呢?光着头不是更好吗?所以从此温州人就把白帽子和红帽子统统丢掉,没有帽子光着头一路走下来。所以,是不是尾巴?是不是温床?是不是外人?是不是坏人?是不是行贿的主体?是不是补充部分?是不是组成部分?是不是“两个毫不动摇”?这个过程浙江是一路走过来的,我们是感同身受,我们再也不要在这些问题上纠结,耽误发展了。

第二问“准不准”

准不准离土?准不准破墙开店?准不准特色集聚?准不准参与混改?准不准购买国企股份?准不准入党?准不准办社会教育事业?这一连串问题反过来验证“是不是”,如果“是不是”解决了,“准不准”也解决了;“是不是”没解决,“准不准”也解决不了。所以“准不准”是检验我们“是不是”有没有认识到位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尺。

第三问“行不行”

民营企业到底行不行?能不能承担市场经济主体的这个重任?这点非常重要。民营企业在浙江占六、七、八、九(60%以上税收、70%以上GDP、80%以上的外贸、90%以上就业),应该是很行。在吉林可能占的比例还不够,所以我们也有理由去问“行不行”嘛,但是,现在不行,将来一定行!这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谁也回避不了这一大势所趋。前一段时间,不是有民营企业“退场论”吗?就是对“行不行”的一次质问。但是有一句话,我在浙江跟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常讲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推动市场经济的动力是什么?是市场主体。我们搞市场经济,市场主体才是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形成竞争能力的动力。市场主体的兴起,百工经济、百川经济、百强经济、百姓经济的核心在于“百”。“百”不是一百家,是众多的意思,是千家万户的意思。

第四问“能不能”

这是最关键的。行不行是我们对它的一种寄望,一种要求。民营企业对自己呢?民营企业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所以马云带领的浙商最近提出来“不忘前辈、感恩时代、敬畏规则、留余未来”。民营企业“能不能”是靠民营企业自己生长方式决定的。民营企业生长方式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式。我刚才讲了如果把低端的生存方式转移到吉林来,对吉林不是一个支持。它必须要有一个新要素组合方式,把原有要素和新要素组合到一起,这才是民营企业家发展方式的一次创新。浙江民营企业怎么来的?得益于国家、得益于时代,得益于浙江“八八战略”的早期实践。民营企业能不能这样想问题,能不能不负重托?我们既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还要引导民营企业规范发展。民营企业到底是什么?是民众的就业平台,也是精英的创新平台;所有权属是私有的,社会价值是奉公的;既是民营的,也是国家的;既是市场竞争力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一部分。所以民营企业必须要达到“创造财富、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竞合全球”这样一种高标准的自我要求。民营企业要从自发生长向自觉生长、从爆发生长向持续成长、从野性存在向优雅存在转变。民营企业的基因是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指引下的市场经济主体,它的基因是红色的,要求民营企业要保持本色、坚持底色、发挥特色、呈现彩色,在市场经济、在国际竞争当中呈现自己的能量和光彩。

吉林对浙江经验的借鉴问题

第一是如何理解“差距”和“差异”的问题。现在都说我们之间有差距,其实这个思维可能要调整一下。许多方面,我们不是有差距,我们是有差异。如果我们各个地方都把差距转换成差异来理解,可能我们参与竞合和体现吉林优势的空间会更大。差距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要正视差距,重视差异,形成特异。如何把差异发挥好,变成优势,这点现在越来越重要。因为先发地区的那些不适应和积淀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吉林绝对不用像浙江那样费尽心思来解决企业的那些困境。这些企业要出问题都是几百亿的,为什么?它们是几十年积累起来的问题的总爆发。你要毕其功于一役,你要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非常难的。比如去产能,民营企业去产能主要指先发地区,而不是在吉林这些地区,吉林这里是产能不充分。所以这种差异就变成吉林的优势了,但是吉林也不能按照人家走过的路再去走一遍。重复人家的故事,那就没有意思了。所以运用好差异,就有可能另辟蹊径,就有可能找到跟浙江既一样又不一样的打法。

第二是如何理解“欠发达”问题。其实我们吉林是先发达,吉林在三十年计划经济时期是工业强省,吉林曾经很发达,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欠发达”问题,而是“再发达”的问题。吉林如何实现再一次发达,如何经历过计划经济发达以后,经过市场经济特殊艰难跋涉再形成双重优势的组合,变成再发达?吉林不是不发,应该是再出发,应该是厚积薄发。我们从外部看过来,从火车上一路看过来,几十分钟走过来都没有一个村庄,这种广袤的土地,在浙江根本不可能。这些都是资源,都是稀缺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有些人把自己本来很好的优势,在某个时间节点看成是劣势。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劣势,关键是你取势的方法。我在什么时候取势、我在什么向度取势、我在什么方位取势?取势能转化劣势,改变态势,形成优势。取势非常重要,要形成吉林特别的势能,这点我认为现在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这些决策部署,都是很正确的,关键在于所有的领导干部、基层干部要明白取势的方法。只有摆脱劣势思维,有效科学地取势,再进行造势,形成我们特殊的优势,势能起来了,这个地方就振兴了。我们有时候启动很难,是因为没有“势”。一定要打造势能,一定要用创新思维发现自己的所谓的劣势其实是优势。发挥优势才能高质量发展,步人后尘不是最高的,独辟蹊径才是最高的;画地为牢不是最高的,借船出海才是最高的;一枝独秀不是最高的,万木常春才是最高的;招商引资不是最高的,安商营商才是最高的,吉林要营造一个特殊的投资环境,让大家都知道吉林投资的环境优于任何地方,彻底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论调。真正让自己内生的民营企业成长起来,内生性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吉林一定要强调内生性的力量。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和里面打破性质完全不一样,外面打破是一个蛋清蛋黄,最多是一个荷包蛋,从里面打破是一个新生命,是一个鸡雏,也许是一只未来的凤凰。所以必须要注重安商亲商,造就我们本土的真正的民营企业家;金矿银矿不是最高的,科创、文创才是最高的,我们科创文创的附加值到底有多大?我们对资源的变现能力到底有多强?全在于科创、文创;数字化统计不是最高的,数据经济才是最高的。

第三是如何理解“缺位”的问题。我看前一段时间网上在讨论产业缺位的问题,说吉林产业缺位。其实任何一个地方产业的结构都是有缺位的。关键问题,不是我们简单说的轻工缺位的问题。吉林真正要研究的“缺位”,是观念上的缺位,这可能是一个较大的缺位;第二个是吉林国有企业优势扩散不能有缺位。这方面其实吉林还是大有文章可做。吉林国有企业中有一汽、中车等,吉林现在一定要珍稀国企资源,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现在不要把这个资源封闭起来,而要让它发挥扩散和产生辐射效应,以我为主,联合四面,带动八方,混合多元;第三是文创产业形成附加值不能有缺位。比如,长春电影制片厂,过去,全国人民对长春电影制片厂亲密无比,我们有几代人都是看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影片成长起来的。我们浙江影视剧也是后来居上,华策集团一直梦想要做一个国际电影电视最先进的后期制作城。长影跟华策如果能对接起来,把这种新的文创要素、新型的市场机制附加进去,那就是金矿银矿;第四个是现代农业不能有缺位。搞大农业,哪里能搞得过吉林?“粮食这个饭碗要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是给吉林现代农业的强大赋能,这个赋能真的是吉林最宝贵的财富。要构建现代农业立体构架,进行规模化、工业化、绿色型、生态化的大面积覆盖,使吉林农业扬名天下,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第五个是民营企业成长、混合型经济成长不能缺位。现在应该充分发挥吉林的矿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吉林的农业现代化的资源优势,国有企业的优势,尽快精准地、定向地、有规模地引进一些好的民营企业合作者进行差异互补、共享合作,“两个毫不动摇”和混合型经济在吉林将会有最完整、最生动的体现和奉献;第六个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不能缺位。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个发展要具体落实到吉林特殊优势上,吸引外来差异要素共同在吉林落地。其实,所有的缺位都是新空间,所有的缺位都是吉林努力的方向,这些缺位都在吉林省委、省政府正在推进的一系列措施、部署和思想解放的命题当中,关键是要切实分阶段、有步骤贯彻落实、改革创新,一张蓝图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