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汗颜"、"汗牛充栋",这几个词里的"汗"字还真是都与出汗有关。古人怎样理解"汗"呢?《说文》中对汗的解释为"身液也";《素问?评热病论》中则认为汗者,精气也。

"汗青"一词最早出现在秦代。汗青里的"汗"是指青竹被火烤后冒出的水珠,就像人出汗时一样。"青"则表示蓝、黑或绿等颜色,比如青天即蓝天,青布指黑布,青山即绿山,这里指青竹的颜色。在纸张普遍应用之前,上古时代的人们是用竹板来记录事情和文章的。竹简表面很光滑,不易写字,而且易被虫蛀,所以人们就把新鲜湿润的青竹片放到火上烤,这道工序就叫"杀青"或"汗青"。到了秦代,人们开始用毛笔在竹板上写字,所以定稿的时候只需要削掉竹青,在竹白上直接写字就行了,这一道手续也沿用习惯叫"杀青"。将写好的竹片串连在一起,即为竹简。因此"汗青"就成了竹简代名词,并引申为史册的意思。

"汗颜"里的"颜"就是脸的意思,汗颜最初的意思就是额头鬓角流汗的状态,如唐代韩愈的《祭柳子厚文》中提到:"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后世则用汗颜来形容羞愧的样子。

"汗牛充栋"出自唐代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是说为"春秋"作传的著作非常多,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则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著作或藏书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