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周设立宗法制起,血缘亲族就成为维系统治的根基,亲族内部是不主张通婚的,所以族外政治联姻就成为主导的方式。其实从部落时代开始,就已经有了联姻,只不过周朝进行了规范化的建设。

政治婚姻所形成的是贵族圈层,是先秦时代最根本的政治生态。但是,自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开始,就打破了原有的统治格局,东方六国的贵族阶层被打碎,相应地,政治婚姻也得到了破坏。

秦朝统治时间极短,继之的汉朝,政治婚姻又重新兴盛起来,并且在国家的内政和外交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了整个东汉王朝的统治根基,进而开启世家大族时代。

汉朝“政治婚姻”:建立和巩固皇权重要的方式

西汉王朝是由草根阶层建立的,这个新政权继承着秦朝的制度,继续完善着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此过程中,政治婚姻就成为建立和巩固皇权最重要的方式。

汉高祖刘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以婚姻作为谋求政治合作的先例,“汉室以婚姻资政治,实始于高祖与项伯卮酒之约,其后上自朝廷外交,次若公卿党援,下至闾里豪杰相勾结,莫不以婚姻为利器。”

汉高祖的事迹表明,先秦时代的政治遗风依然存续于汉朝社会,并不是说秦始皇打碎六国贵族,以婚姻为媒介的贵族政治就不复存在了,它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在汉朝继续发挥着作用。

1.娶妻纳妾固皇权

西汉初期是属于秩序重组的时期,旧的累世为卿的世家大族已经不复存在,贵族阶层需要重新去积淀。所以当时皇室娶妻纳妾的制度并不完善,多采自民间的婚姻习俗。

比如民间以看相、占卜的风俗来决定婚姻,推行至宫廷社会。吕后和高祖的婚事就是由看相决定的,《汉书·高帝纪》载:“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可见相人以婚是西汉广泛实行的婚姻方式,它具有民间性。

这种具有迷信色彩的占卜求婚方式,表明当时社会虽然表面上是由草根皇帝刘邦建立起来的平民国家,但依然是贵族文化的底子,求婚问吉的表象下是寻求政治联姻的目的。

到了东汉时期,占卜看相已经成为选纳嫔妃的正常途径,数位皇后入宫之前都要进行卜筮,结果预示:贵不可言,其实不过是掩人耳目,真实意图都是想与权贵攀亲。婚姻目的性比西汉时候更加凸显。

展开全文

汉朝“政治婚姻”:建立和巩固皇权重要的方式

到了西汉中后期,进献美人入掖庭的政治动机更加明确,这时候,一些官吏通过世代累积,已经形成了家族势力。为了巩固和加强在朝廷中的地位,大臣们需要后宫的支持,特别是“椒房之重”。

比如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六岁就被推选入宫成为皇后,其年龄不符合礼制,但是由于其父上官安的政治私心,想要利用后宫擅外戚之权,才得以进入掖庭。

东汉时期,嫁女为皇后,外戚专权之风愈发兴盛,政治婚姻已经成为大臣与帝室之间心领神会的一种联盟方式,但是皇帝本想借助外戚之权来制衡诸大臣,借以加强皇权。但没想到外戚之权甚重,以致适得其反,最鲜明的例子就是王莽。

2.公主与列侯

汉朝皇室宗族不仅限于皇子,还有公主。公主一出生起,便注定了她是政治婚姻的一部分。因其生在皇室,公主地位无限尊崇,而其择婚的对象不会是平民。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过韦昭的话,他说:“尚,奉也。不敢言娶。”尚子表示公主需要侍奉,而男子在婚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这种尚主制度是秦朝的,汉承秦制,自然也就继承下来。

汉朝“政治婚姻”:建立和巩固皇权重要的方式

汉初,公主是可以嫁给诸侯王的,因为刘邦统一天下后,分封了很多异姓诸侯王,嫁女诸侯是一种政治手段,通过结亲来达到笼络诸侯的目的。比如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

但是从刘邦除掉异姓诸侯王,大封同姓诸侯王开始。公主就不再嫁与诸侯了,而是从功臣子弟中挑选,因为这些功臣子弟爵位最高,和皇室结为姻亲,是互利共赢的。

如《史记》记载“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曹寿是汉初丞相曹参的曾孙。皇室和功臣的联姻可以起到稳固统治的作用。

这个时期的公主,地位是非常尊崇的。她拥有独立的经济条件,《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可见公主拥有封地所在的赋税收入。比如西汉最有名的两位长公主,馆陶长公主和鄂邑盖长公主,这两位公主都是贵不可言的。

从西汉公主的身份尊贵,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皇权是稳固的,公主尚列侯,更像是皇帝对于功臣的宠幸和认可,是身份地位尊崇的象征,但是到了东汉情况就不一样了。

汉朝“政治婚姻”:建立和巩固皇权重要的方式

东汉时候,无论是皇帝还是公主,与世家大族的政治联姻中,豪族居于主导地位,这时候的豪族既是开国功臣又是外戚,身份的双重性让他们无比尊贵,这时候政治婚姻的主要特点,就是皇室与豪门的累世婚姻。

正如李学铭先生所说:“东汉帝室与豪族互通婚姻,其事自帝室言之,则为护持国祚之一贯政策。自豪门方面言之,则不过为争取操持中央政柄之资本。东汉帝室,固常用婚姻笼制豪族之政策,而豪族亦每藉婚姻关系,以为扩展宗族势力之手段。”可以说,这时候的皇室与豪族是互相成就的,但明显豪族占据上风。

二、皇族之外的婚姻

汉代的政治婚姻并不局限于皇室,比方说诸侯、官吏以及民族之间都有政治婚姻,可以说政治婚姻是汉代的一面镜子,它可以映射出汉代的时代风貌。

1.诸侯与官吏的婚姻

汉代诸侯国内的婚姻,一般是亲上加亲的婚姻,称为“重亲”,多发生在诸侯国内部,其本质是近亲结婚,如武帝时期“太后取其弟纪氏女为王后,王不爱,纪太后欲其家重宠,令其长女翁主入王宫正其后宫无令得近王”。

诸侯王政治婚姻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中央为诸侯王指派王后人选,主要是因为诸侯势大,容易离心,此时为了政权的统一,中央政府就会与诸侯缔结婚约。如吕后改制时期,会将吕氏诸女嫁给刘氏藩王。

汉朝“政治婚姻”:建立和巩固皇权重要的方式

而汉代官吏的婚姻又是另一种情况,官僚是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居于行政中间,汉代官吏的婚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与皇族缔结的,一种是仕宦之家的联姻,尤以高官为主,从西汉中后期开始流行,形成了贵胄之间的联姻。

比方说西汉有名的权贵霍光家族,武帝晚年时期诏见霍光、上官桀等三人,让他们共同辅佐新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此后霍光与上官桀结为姻亲,“光以女日單嗣子赏。”

权臣之间的联姻其实是不利于皇权集中的,所以西汉时出现过多次皇帝打压此种联姻的事件,但是权臣势力依然在膨胀,直到东汉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汉朝“政治婚姻”:建立和巩固皇权重要的方式

除了以上的政治婚姻关系外,汉朝还和游牧民族进行过和亲,和亲指的是汉朝宗室与外族进行的政治联姻,它往往是民族间和睦交往的手段,汉朝时最主要是与匈奴、乌孙等族建立和亲关系。

其实春秋战国就有与少数民族联姻的习俗,比如先秦各国与戎狄的和亲,汉朝随之继承下来,但汉朝的和亲源自于汉高祖刘邦的平城之围,当时韩王信逃到了匈奴,刘邦遂进攻匈奴,反而被围,娄敬献上和亲之策才得以脱险。

之后的孝惠、吕后、文景时期同样沿用和亲之策,成为汉代处理匈奴关系的国策,这样的和亲是汉朝主动为之的,主要是汉匈之间军事实力的不对等,汉朝需要和亲来缓和关系,其客观效果促进了和平往来,确实有利于休养生息。

到了昭宣二帝时,匈奴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这时主动的一方就变成了匈奴,他们开始主动和亲改善与汉朝的关系,最著名的当属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和亲,因此有了那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昭君出塞。

与外族的和亲也是汉朝政治婚姻的一部分,尽管对于女子来说,置身塞外不是易事,但是对于国家的和平交往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

汉朝“政治婚姻”:建立和巩固皇权重要的方式

汉代的政治婚姻,存在于国家的各个阶层,甚至推行到少数民族关系上,它继承的是先秦时代的社会遗风,对汉朝的政治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治婚姻的背后,依然是贵族社会的统治逻辑在汉朝的扩大化,其实是对皇权集中的反叛,特别是结合东汉一朝的历史来看,对后世朝代也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汉书》

《汉代公主的婚姻》

《东汉会要》

《中国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