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国演义,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很多经典的情节也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作为一名三国的铁粉,对于三国自然曾经也有很多的疑惑,特别是对于刘备和曹操死后,诸葛亮几次北伐中原都失败,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惋惜。

曾经突然就冒出一个疑问,诸葛亮为何非要坚持联吴抗魏的方针,为什么他就不能先联合魏国先把吴国灭掉,在调转枪头灭掉魏国呢?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联吴伐魏,而不选择联魏伐吴,再取天下呢?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其实抛出这个问题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诸葛亮每次伐魏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道不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呀。如果能够联合魏国先灭掉吴国,趁机拿回荆州,从荆州或者吴国那边攻打中原岂不是更容易?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有过这样的想法和疑问?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认为诸葛亮简直就是死脑筋,为什么一根筋的伐魏,明明蜀道不好走,为何不转变方式,与魏国修好,转而攻打吴国,先灭掉吴国,造成与魏国平分天下的态势,在找机会灭掉魏国一统天下,岂不是更好。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联吴伐魏,而不选择联魏伐吴,再取天下呢?

后来通过研读历史的书籍,终于发现了诸葛亮一生坚持联吴伐魏的原因,这些原因迫使诸葛亮不得不这么做,他也只能选择这样做,下面就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原因。

展开全文

首先,刘备立国是以汉室正宗自诩,在外一直宣扬的是光复汉室,把曹操视为国贼。而汉献帝在哪里呢?在魏国,以解救皇帝,光复汉室的名义攻打魏国则名正言顺,在道义上人心上都会得到极大的支持。而如果放弃魏国而去攻打吴国则显得本末倒置,名不正言不顺。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联吴伐魏,而不选择联魏伐吴,再取天下呢?

其次,我们来看看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刘备和曹操死后,魏国有曹丕,东吴有孙权,都算是英明之主。魏国占据中原,沃野千里,在人口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东吴的人口可能还比蜀国多一点,但是在军事上蜀国和吴国可能不相伯仲,魏国最强。

那么诸葛亮首先肯定是拿最强的开刀。只要灭掉了最强的,剩余的都是小事情。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同意,不是应该拿最弱的开刀吗?所以这就是高明的军事家的做法,凡夫俗子一般都是拿最弱的开刀。为什么这说?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明朝的建文帝朱允炆,被他的叔叔朱棣赶下了台。朱允炆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他削藩的时候没有听从谋士的建议,拿最强的开刀。而是选了拿最弱的藩王开刀。建文帝其实没想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弱者是翻不起什么风浪的,大可以不管他。最紧要的是第一时间除掉最强的,威胁最大的,不能让他有机会更强大,所以他注定要失败。而诸葛亮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定要先从魏国下手。

再次,如果真的诸葛亮想和魏国结盟,攻打吴国,魏国是铁定不会同意的,因为魏国有个老谋深算,老奸巨猾的司马懿。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联吴伐魏,而不选择联魏伐吴,再取天下呢?

以司马懿的聪明才智,是绝对不会和蜀国联盟,看着蜀国一天天的壮大的。司马懿的策略很简单,拖住。他深深的明白魏国的地理位置是最优越的,只要给魏国休养生息的时间,越往后,吴国和蜀国都是囊中之物。所以司马懿辅助曹丕大力的发展内政,那个时代,只要有人,就有人才,就有军队。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三国后期魏国人才济济,而蜀国和吴国却人才凋零,乏善可陈,最终都被魏国灭掉。

当然最后,还有吴国的因素,别忘了吴国还有陆逊,这个人活了六七十岁。陆逊的聪明才智不亚于周瑜,只要有他在诸葛亮要想联魏灭吴也是不太可能的,说不定还可能导致魏吴联盟攻打蜀国。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联吴伐魏,而不选择联魏伐吴,再取天下呢?

所以综上而言,得出的结论就是诸葛亮如果要想先联魏灭吴,平分天下后,在趁机灭掉魏国的做法是万万行不通的,诸葛亮没有路可以选,唯一可以选的最好的路就是:联吴伐魏,光复中原。只可惜他终其一生也没能实现这个报复,让人觉得十分的惋惜。

当然,这也仅是一家之言,仅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