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去爱,但是我们大多都爱错了……

我们越是去爱,情况就越糟……

无论柏拉图时代的希腊族人、斐奇诺时代的拉丁族人还是现代的我们,都在幽暗的爱之森林中找一条路。斐奇诺的《论爱》以戏剧模仿戏剧,以言说讨论言说,摆出了一场供九位柏拉图主义者对话的盛宴,分七篇谈话解读柏拉图《会饮》,引导因彷徨而黯淡的灵魂重返寻爱的攀升之旅。中译文参考多个拉丁文校本与各语种译本译出,选择性采纳相关注释,再版时经译者全新修订,尽可能呈现斐奇诺的思想原貌。

—— 编辑推荐

论 爱

柏拉图《会饮》评注

〔意〕斐奇诺 著

梁中和、李旸 译

ISBN:978-7-100-22840-4

定价:42.00元

商务印书馆 2023年12月版

阅读本书是一场向上溯游的灵魂之旅

内容简介

灵魂归宁途中的爱侣:作为精神引导的“柏拉图式的爱”

在西方历史上,斐奇诺首次将《柏拉图全集》从古希腊文译成拉丁文,写下大量义疏,其著述成为后世研习柏拉图的经典文本。其中,对柏拉图《会饮》的评注性著作《论爱》首次论述了“柏拉图式的爱”,这一观念流行至今。在本书中,斐奇诺将“柏拉图式的爱”区分了意义层级,首先是灵魂对身体的爱和两性之间的爱,其次是灵魂之间超越性别的爱,最后有其“柏拉图式的爱”的内在理论层次和最高奥义。全书分七次谈话,表面追随柏拉图《会饮》中的讲辞,其实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爱的哲学的融贯论述,是西方近代开端论爱文体的鼻祖之一,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的影响都很大。

展开全文

作译者简介

灵魂归宁途中的爱侣:作为精神引导的“柏拉图式的爱”

灵魂归宁途中的爱侣:作为精神引导的“柏拉图式的爱”

斐奇诺

斐奇诺(Marsilius Ficinus,1433—1499)生活于意大利文艺复兴黄金时期,有意大利文艺复兴第一哲人之称。他以严格的形而上学形式首次表述了古典主义新思想,创办和主持佛罗伦萨“柏拉图学园”,首倡基督教人文主义。他还是当时著名的医师、音乐家、占星家、预言家、翻译家、教育家,著译宏富,交友遍布欧洲,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通才”“全人”。

梁中和,哲学博士,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四川大学西方古典哲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哲学学会秘书长、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副秘书长、国际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学会中国分会会长。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哲学,出版专著、译著等30部。

李旸,哲学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发表学术论文、译文3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3部。

灵魂归宁途中的爱侣:作为精神引导的“柏拉图式的爱”

希腊的柏拉图雕像,来源:VEER图库

中译者导言(节选)

斐奇诺的“柏拉图式的爱”也分意义层级,我们要想了解其最高的意义必须从起步说起,首先是灵魂对身体的爱和两性之间的爱,其次是灵魂之间的超越性别的爱,最后再讨论其“柏拉图式的爱”的内在理论层次和最高奥义。

(一)灵魂对身体的爱和两性之爱:爱愿与婚姻

从灵魂与身体的关系来看,灵魂似乎只是受制于身体,对身体没有爱。灵魂只是将自己回归神圣的本性带到身体中来,因为它本性上是活动的和有作用的,它一定会转向其本性上的最初对非物质者的渴念,而这种渴念将其完全转向了无形无象者。(PTH,APP,25)但在斐奇诺看来,人们不必因为自己总是屈从于身体而烦恼,因为那不是屈从于某种势力,而是屈从于爱,正是爱使得灵魂有机缘进入身体,身体也才有了生命,正是爱给予子女和自己的手工艺品以灵魂。比如,一个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就像爱自己的手工艺品一样,母亲因为爱孩子而常屈从于孩子,这种行为有时是对的,有时则是溺爱,灵魂之于身体也是如此。因此灵魂屈从于身体并非本性使然,特别是当灵魂在反思过程中反对身体时,即便灵魂赞同身体,也不是出于本性或被迫为之,而是因为爱,这便是灵魂对身体的爱。(PTH,9.3.8)斐奇诺说,在柏拉图看来,这种爱是满溢的生命给予最切近者以生命的丰沛欲望。(PTH,13.4.3)这是一种丰足者与物分享生命的欲望,是一种美好的甚至是必然的愿望,我们姑且称之为“爱愿”。

当然,灵魂对身体的这种爱愿是有限的,特别是就人类而言。因为身体不是灵魂的源泉,这点很清楚。自杀就是个例子,斐奇诺认为只有人才会自杀,动物是不会的,可见人可以因为厌弃身体而主动要求脱离它。(PTH,9.3.8)这种尴尬的爱是由灵魂的角色和地位决定的,因为灵魂本身是思想和形体之间的界限,它不光渴望神圣的事物,而且也由于自然的眷顾和爱与物质搅在一起。这种自然的爱将灵魂和身体结合在一起,而且它将灵魂禁锢在身体中,每天鼓动灵魂去不断滋养身体。灵魂的感知能力和欲望得到滋养,这时灵魂不光爱身体,而且它的爱还延伸到了其他和身体相关的事物,变得越来越贪婪和随意,这时一种恶习就形成了,甚至成了一种死亡,灵性的死亡。它为自己编织的网太密太厚,已经把自己包裹起来,不除去它们就无法让灵性苏醒。(PTH,16.7.12-13)但是我们不能说灵魂因为服侍身体或被身体玷污了而变得不神圣,灵魂并未被身体玷污,只是太爱身体而败坏了自己。(PTH,16.7.19)

因此,灵魂出于爱而进入身体,同样出于爱而离开它。(PTH,16.7.15)前者是自然赋予、生命的爱愿所赐,后者则是本性要求、源头的召唤。它对身体的爱是正当合法的,有理由、有根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不能溺爱身体,而要保持对神圣事物开放的灵性,才不至于被物质障蔽了本性。

以此推论,灵魂既然爱自己的身体,那么为了身体的感官愉悦,当然也就爱异性的身体,因为两性结合毕竟会满足身体的正当需要,这是两个灵魂相互接近的门径。一般认为柏拉图式的爱是精神性的,但其实斐奇诺的“柏拉图式的爱”并不妨害两性之间的关系。斐奇诺说人们在说两个灵魂相互接近时首先是身体相互接近并不奇怪,他认为性的结合不是罪(non malum est concubtius),因为人在向往善的时候自然会那样,罪恶在于夫妻俩灵魂中缺乏节制。身体的繁衍并不是来自不节制,而是来自性的结合。在这种繁衍中,上帝不是根据这种性结合的欲念来分配灵魂的,而是根据恩典的法则,这法则在永恒中从事物一开始就注视着性结合的频率和次数。(PTH,18.3.8)因此,如果身体之间的结合也算一种爱的话,它只不过是为灵魂的诞生和分配做准备,只是人们的灵魂追求善的最初脚步。斐奇诺不光不反对男女之间的性关系,而且认为那是自然本性的要求,罪孽在于不节制。

由性别参与和主导的人际关系的最高形式莫过于婚姻,斐奇诺对婚姻是赞赏的,虽然是在不同的意义层次上。他认为婚姻中最重要的是双方的人品和个性,女人挑选的男人应该是像泰米斯托克勒斯(Themistocles)说的那种“他需要钱而不是钱需要他的人”,男人挑选女人时只要知道普劳图斯(Plautus)说的“她带着好品质来就是带了足够的嫁妆”就行了。(Letters,5.39)这是在世俗的意义上讲。斐奇诺还认为如果一个人是神圣的,那么他的婚姻会通过生育而保存人类的种族。妻子和家庭会给人以甜美的安慰,或至少可以给人以最强大的道德哲学方面的激励,苏格拉底就曾坦承他从自己妻子们那里学到的道德哲学比从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或阿凯劳斯(Archelaus)那里学到的自然哲学还多。斐奇诺说自从人类被创造出来,没什么比婚姻建立得更早、更重要,它位列神圣的秘义之中,在人群中享有最高的尊敬。它的威力一再地得到尊重,智慧者也不鄙视它,因为他们看到婚姻有利于社会秩序,而且不妨碍学习,它还让人们生活节制,让人认真对待时间。

斐奇诺说也有人不结婚,那是例外。柏拉图年轻时反对婚姻,但是晚年反而悔恨,他献身于自然女神,才免于两种指责:一是忽视婚姻,二是没有子嗣。他在《法义》(721c、774a)中说,未娶妻者应该远离一切公职,并且当被课以重税。至尊赫尔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也说,这种被人类的法律判为完全无子嗣的,神圣的法则也会判定其为干枯无果的树木。在神圣的法则下只有两种人可以得到豁免:一是由于本性残缺而完全不适合婚姻的,二是将自己只献给智慧女神密涅瓦的,就像他们已经向一位妻子发誓。自然本身会原谅前者,但是如果誓志者追求爱神维纳斯,那么贞洁的智慧女神密涅瓦会谴责他们。

没有家庭和婚姻生活的人,没有经历对妻子儿女抱有的难以磨灭的爱的人,在斐奇诺看来不懂得如何真正地、坚定地爱别人。没有家庭教他忍耐,他永远不会容忍这个世界,也不懂得通过容忍而克服它。如果没有面对过妻子和孩子的哭泣,他就不会真正生出怜悯之心;如果心灵不熟悉不幸,他就不知道如何救助苦难的人。最最糟糕的是,不懂得如何料理家庭的人,也不会经常恳求上帝保佑其益利。这种人忽略了人间自身的律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忽略了对上帝的崇拜。没有婚姻护体,人很容易被剥光。人要和上帝一样,让子嗣和自己相像,让其繁衍,管理他们,引导他们。在地上的邦国获得执掌的技艺和权威,才配在天国尽职尽责。(Letters,3.34)

因此,斐奇诺在三个意义层面上肯定了婚姻,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婚姻有利于人们进入天国后有能力履行管理的职责,其次是有利于人们在人间发现和体证道德哲学,最后是有助于人们在现实中拥有爱和悲悯的能力。

斐奇诺肯定了灵魂对身体的爱和两性在婚姻中正当的爱,但是这些都还是“柏拉图式的爱”的基本层面。身体的结合毕竟比不上灵魂的吸引,两性婚姻中的爱毕竟受制于世俗事务和性别考虑,因此还有待超越。人间还有更高的爱。

(二)灵魂与灵魂的爱:在友谊中合一

斐奇诺用神话阐明了友谊的诞生及其与爱和信仰的关系:优雅之神感动了爱神,爱神生出信仰之神,信仰之神拥抱其父亲爱神,在这种拥抱的温暖中,爱产生了友谊之神。信仰之神喂养了这个爱的婴孩,让她逐渐成长,保护她免受摧残毁坏。万物都是越老越衰弱,但友谊却是越久越强大。意志是免费的,因此获得友谊无需昂贵的代价。信仰历久弥坚,也让友谊坚定。(Letters,1.56)

进一步阐发时,斐奇诺说,按照柏拉图主义的观点看,真正的友谊是两个男人生命的永恒合一。但是他认为生命合一只是说那些为同一目的工作的人们,就像他们选择同一条路、走向同一个终点,而真正恒久的友谊是把他们的目标设立在普遍而非单一、恒久而确切的责任上时产生的。斐奇诺论证说,人类总是在三个方面为他们认为好的东西努力:属灵魂的、属身体的和外在财物,也就是说,人们追求灵魂的德性、身体的愉悦和财物的富足。其中第一种追求对象是确切而恒久的,另外两种则是变化而有朽的。因此生命的永久结合,也即真正的友谊,只可能发生在那些一起追求着并非易变易逝的财富或感官享乐之物的人之间,只可能发生在有普遍的热忱和决断去追求和磨炼单一而永恒之灵魂德性的人之间。柏拉图称这种德性为“智慧”。斐奇诺认为,柏拉图用“太阳喻”让人们认识到正是神让我得以见到真理,也是神产生了真理,因此上帝对我们而言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道路——正是祂的光使我们转向,引导我们回到祂那里,把我们聚合起来;真理——当我们转向祂时祂就向我们显现;生命——祂不断地滋养我们,让我们沉思祂的灵魂并给予它愉悦。一切智慧的基础就是对祂的渴慕,因此真正的友谊要求对灵魂德性的培育,而这又有赖于对上帝的敬拜和渴慕。斐奇诺甚至说,决意培育灵魂者亦必培育上帝。(Letters,1.51)

因此,真正的朋友会帮助彼此培育灵魂。灵魂的培育建基于德性的培育,德性即智慧,智慧即理解神圣者。神圣的光赐予这种知识,因此培育灵魂就是培育上帝本身。友谊就是两个灵魂(人)在共同培育上帝过程中的至高和谐。因此友谊从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和上帝三者之间的事。友谊是人类生活的导引,它使我们联合起来成为一体。(Letters,1.51)有一次斐奇诺甚至说:真正的友谊不需要语言,两个人有语言或相互通信就意味着总是相互临在的两个人分开了;和上帝的关系亦然——上帝要他放下笔,不要分离自己和上帝。(Letters,4.18)那些没有上帝这唯一者参与的友谊就很危险,看起来越友好就越有害。(Letters,4.19)

斐奇诺曾明确点明“柏拉图式的爱”和友谊的关系,他说“友谊”来自“柏拉图式的爱”,友谊在柏拉图式的爱中孕育、滋养和成长,这种柏拉图式的友谊比亲戚之间的关系还要可靠。在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所诞生的友谊之中出现的情况是,不同的身体拥有一个灵魂。(Letters,5,appendixletter)

可见斐奇诺眼中灵魂之间的交谊就是在对上帝的追寻和理解中合一,这也是“柏拉图式的爱”产生的“真正友谊”,是其在人间的功效和发用。但很明显,人间的友谊不能囊括“柏拉图式的爱”的至高内容和功用,只有在爱中与上帝合一才是“柏拉图式的爱”的归宿和目的。

本书目录

目录(滑动阅读)

献词

序一 巴托利序

序二 代序

第一篇谈话

第一章 开场白

第二章 爱应获得赞扬的标准,何为其尊贵和伟大

第三章 爱的渊源

第四章 论爱的效用

第二篇谈话

第一章 上帝是至善、美和正义;是开端、中间和结束

第二章 神圣的美如何产生爱

第三章 美是神圣的善的光辉,上帝是四圈环的中心

第四章 对柏拉图关于神圣事物的话的解释

第五章 神圣的美在万物中闪耀并且为万物所爱

第六章 论情人的激情

第七章 论爱的两种源头及两位维纳斯(美神)

第八章 爱的劝勉,论单一的爱及互相的爱

第九章 情人们寻求什么

第三篇谈话

第一章 爱在万有之中,为着万有

第二章 爱是万有的创造者和护持者

第三章 爱是全部艺术的主宰和统领

第四章 世界的各部分不会相互憎恶

第四篇谈话

第一章 描述柏拉图关于人类古老本性的文本

第二章 解释柏拉图关于人类古老形象的观点

第三章 人就是灵魂本身,而灵魂是不朽的

第四章 灵魂被造之时被赋予两种光亮及灵魂为何要降于形体之中

第五章 灵魂回归上帝的几种途径

第六章 爱引领灵魂回归天堂;祂分配福的等级;祂赐予永久的欢乐

第五篇谈话

第一章 爱是最蒙福的,因为祂既美且善

第二章 爱是如何被描绘的,爱又是通过灵魂的哪些部分得以被认知和被产生的

第三章 美是非物质性的

第四章 美是神圣面容的光芒

第五章 爱和恨是如何诞生的,美是非物质的

第六章 事物要成为美的需要哪些条件;以及美是一种精神性的馈赠

第七章 爱的画像

第八章 爱的德性

第九章 爱的馈赠

第十章 爱既比其余诸神年长,也比他们年轻

第十一章 爱先于必然性统治

第十二章 在必然性的统治下,萨图恩如何使乌拉诺斯丧失力量,而朱庇特又如何限制着萨图恩

第十三章 各种艺术分别由哪位神赐予人类

第六篇谈话

第一章 导论:关于爱的辩论

第二章 爱居于美丑之间、神人之间

第三章 论界域灵魂和灵明

第四章 上帝通过精神媒介赐予人类的七种天赋

第五章 金星灵明的秩序以及它们如何发射爱之箭

第六章 我们如何被爱捕获

第七章 爱的诞生

第八章 在所有的灵魂中都有两种爱,但在我们的灵魂中有五种

第九章 哪些热情由于爱之母而出现在爱人之中

第十章 爱人们由于爱之父而得到哪些天赋

第十一章 从其定义来看,什么是爱的益处

第十二章 论两种爱,以及灵魂生而被赋予真理

第十三章 真理的光如何在灵魂之中

第十四章 对男性的爱从何处来,对女性的又从何处来

第十五章 身体之上是灵魂,灵魂之上是天使,天使之上是上帝

第十六章 上帝、天使、灵魂和形体之间的关系

第十七章 上帝、天使、灵魂和形体的美之间的关系

第十八章 灵魂如何从身体之美上升至上帝之美

第十九章 上帝如何被爱

第七篇谈话

第一章 以上的结论和哲人圭多·卡瓦坎提的观点

第二章 苏格拉底是真正的情人,一如丘比特

第三章 论兽性的爱,那是一种疯狂

第四章 世俗之爱是蛊惑

第五章 我们是多么容易坠入情网

第六章 世俗之爱的奇异后果

第七章 世俗之爱是一种血液的紊乱

第八章 情人如何变得像爱人

第九章 我们会为谁陷入网罗

第十章 情人们如何被蛊惑

第十一章 逃脱[世俗之]爱的途径

第十二章 世俗之爱的害处

第十三章 神圣之爱的益处及其四种类别

第十四章 神圣的癫狂通过什么等级拔升灵魂

第十五章 在这些癫狂中爱是最卓越者

第十六章 真爱何其有益

第十七章 该如何感谢圣灵,祂照亮和激发了我们这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