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写诗说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园中葵》有诗句写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都在说人生短暂,光阴易逝。要珍惜眼前的光阴,不能随便浪费时间。

对人生短暂的哀叹

古今多少仁人志士都对人生的短暂发出哀叹,但又不能改变什么。孔子说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明着说河流,暗着在说时间。时间一去不复返,不是任何人能够改变的。连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只是独领风骚一段时间,却不能长生不老。帝王们都喜欢长生不老,也都想方设法寻求长生之术。秦始皇痴迷于炼丹术,不但要服食仙丹,而且还要派徐福带领几千童男童女到海外寻找仙山。只是,他的人生也是有限的,甚至死的时候很突然,死在巡视的半路,回到都城的时候,尸体都发臭了。为了掩盖尸臭,随行人员买了很多咸鱼,和他的尸体放在一起,算是欲盖弥彰。后代的很多帝王都痴迷于炼丹术,甚至有吃了仙丹而夭折的,却并不能对外宣扬。帝王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支配全国的优质资源,就要想办法获得长生,以此持续统治。如果从快乐的边际效应递减原则来看,他们并不会因为拥有更多的财富而快乐,而是追求长生,却会因为生命短暂而过度悲伤。试想,一个帝王和一个平民,谁对于死亡更加恐惧呢?谁要不惜所有的财产追求长生呢?

帝王对人生短暂时时哀叹,并不能活到万岁,也不能让江山永固。所谓的万岁只是一种称呼,一种阿谀奉承之辞,所谓的江山永固也只是一种政治理想,却并不是事实。达官贵人也想长生,也会经过一些实验,吃一些所谓的仙丹,最终还是不能长生,甚至被仙丹害了性命。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趋之。”达官贵人会跟着皇帝学,皇帝崇信佛教,他们就跟着信佛;皇帝崇信道教,他们就跟着学道,还要炼丹,以求长生。谁都无法获得长生,却只能寄希望于坐禅或炼丹,是不是一种悲哀?当时社会没有科学,统治阶层的人只能这样惜命,不然就会不甘心。而民间的知识分子也开始模仿,要炼丹,要长生,要成仙得道。李白炼过丹,一直到清代的知识分子都有炼丹的传统,只是为了对抗有限的寿命,要让寿命无限延长,却分明找不对门径。

对人生短暂的哀叹

展开全文

于是,知识分子只能求立德、立功、立言,要达到这样的“圣人三境界”,以求精神得永生。能够做官,却并不一定能够立德、立功、立言,而不能做官,就只能立言了。倘若不能舞文弄墨,不能写诗文传世,就只能成为一般人,而一般人也不是不惜命,而是认识到生命有限,只能在有限的生命范围内做一些事情。他们不去炼丹求长生,也不去坐禅求福报,而是会迷信,会供奉神灵,会祈求神灵保佑。甚至有些人要行善积德,以求下辈子成为富人,成为官员。这种功利主义思想本身就是荒诞的,却被很多人接受。究其实,他们迷信的背景仍然是有限的人生,不能改变就要试图做一些小小的调整,哪怕只是心理上的调整,也就满足了,起码坦然接受了,而不会整天思考死亡而惴惴不安了。

有了精神寄托,就不会整天哀叹了。可是,死亡还是如期而至,并不会放过每一个人。于是,就有人哀叹人生有限,不能建功立业。一些忠君爱国的人也慨叹人生有限,文天祥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要名垂青史,也就不在乎有限的生命了。反清复明的志士夏完淳写道:“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做鬼都要反清复明,可见志虑忠纯,一片报国之心。孙中山先生写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自己没有完成的任务交给同志们完成,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生命有限,不可能完成或持续千秋大业,需要全体同仁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持续下去。多少仁人志士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却不计较功名利禄,算是一种牺牲精神的体现,也是一种前仆后继精神的体现。他们明明知道人生有限,却并不会可惜自己的生命,而是投身到革命事业中,本身就是大无畏的表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伟大的事业中,就会获得精神层面的永生。这种精神似乎现代人不太懂,而仅仅是敬仰,却并不去实现。

对人生短暂的哀叹

人生有限,不仅平民明白,而且帝王将相们也明白。不仅平民哀叹,而且帝王将相们也哀叹。与其哀叹,不如奋发有为,把自己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做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情,也就成就了精神意义上的永生,何必为了短暂的人生而悲哀呢?也不必及时行乐,自以为活得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