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天天刷视频、看公众号的你,遇到过“新闻刺客”吗?下面这些新闻你眼熟吗?

“张艺谋老师去世”,标题党狂蹭名人流量;

头条新闻名人逝世沉痛哀悼,二条娱乐新闻“坟头蹦迪”;

灾害型新闻强调领导重视,社会新闻八卦味十足……

这样的“新闻刺客”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为此,茶茶帮大家归纳了主流新媒体易出现的10种“病’。

标题云遮雾罩“迷魂‘症’”

一些主流媒体在新媒体上的发文,标题经常故意迷糊或者隐藏核心要素,让公众看标题稀里糊涂,不明所以。这就是“迷魂‘症’”。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斯总统直言:它是针对中国的,是一个错误!》,以“斯”开头的国家有:斯里兰卡、斯威士兰、斯洛文尼亚等,看了这个标题,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总统吗?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将斯里兰卡总统直接缩写成“斯总统”妥当吗?

传媒茶话会检索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相关报道发现,涉及斯里兰卡总统时,均为“斯里兰卡总统”完整表述。

隐藏核心要素,制造悬念的案例还有不少。例如,《突破3万亿》这则报道,只看标题你能知道是什么突破了3万亿吗?

点进去才发现,原来是全国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突破了三万亿。此类“破亿体”标题试图单拿一个“天文数字”作为标题来博眼球,不仅让公众不明所以,还犯了隐藏核心事实的错误。

展开全文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新媒体时代,制造悬念是吸引公众点开文章、提高传播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设置悬念也要警惕不要沦为标题党。

随意震惊“狂躁症”

“刚刚体”“重磅体”等夸张化标题,现在经常出现在部分主流新媒体的报道中。

但事实上,新闻事件真的是刚刚发生的吗?“刚刚”的具体范围是多少呢?重磅新闻真的全都重磅吗?随意“刚刚”,肆意“重磅”,媒体仿佛患上了随意震惊的“狂躁症”,不抓着这两个词就不会拟标题了。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对于某些确实新、信息重大的报道,“刚刚”“重磅”适用度较高,但如果过于强调“刚刚”“重磅”,为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点进去而滥用这些词,不仅会让读者误以为这些新闻就是新、最重大的,还极易导致读者失去兴趣,产生对新闻的疲劳感。

因此,在使用这些词语时,需要注意使用时机和频率,不要滥用,还需确保所选择的新闻确实具有重大价值或新颖性。

名人流量“依赖症”

9月6日不少资讯客户端推送的一则消息《张艺谋老师逝世!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让不少网友误以为是张艺谋本人,而实际上是张艺谋的老师司徒兆敦逝世。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许多网友对部分媒体为吸引眼球而打擦边球,故意混淆模糊主体的做法表示愤怒。不乏看见“真的烦死标题党了”“加个‘的’字有那么难吗?”这一类的吐槽。此类蹭名人流量、打擦边球的案例层出不穷,类似的还有“邓超,烈士!”“梁朝伟劝刘某清投案”等。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这不禁让人发出疑问:文章不蹭名人热度就没有流量了吗?仿佛犯了“依赖症”,文章离开了名人就走不动道了,标题缺了名人就不会写了。

标签“强迫症”

今年2月,某市交警在微信推文中因标题有标签化女司机的嫌疑而翻车,一度冲上了热门热搜,引发了网友的一致批评。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在部分媒体报道中,一旦文章涉及某个群体就非得“强迫自己”给贴标签,似乎不套上标签就不会说话了。例如下图,在一些报道的标题里,举报领导就举报领导,非要在前面带个女字。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性别标签、经济地位标签、年龄标签和地域标签是媒体常使用的几种标签类型,创建话题时带上“00后”“女司机”“大妈”等标签甚至已经成了万能流量公式,媒体的标签“强迫症”也逐渐引发公众的反感。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为了迎合算法推荐和大众心理的这类标签化报道,不仅不能让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反而成为网民宣泄情感的导火索,甚至还会强化群体刻板印象,加剧群体极化。

媒体在涉及群体的报道时要注意客观准确,就事论事,坚守内核,即使要贴标签也要贴有建设性、有时代意义的标签。(传媒茶话会以往有文章详细分析过为何贴标签现象频繁发生,以及怎样贴标签不翻车的文章,点击右方链接即可跳转阅读《女司机、年轻人、大学生……不贴“标签”就不会起标题了?》)

选择性“失明症”:罔顾事实滥用资料画面

近几年媒体滥用资料画面的事件时有发生,引起公众误读、反感。

其中引发较大争议的有胡某宇自缢事件。1月28日,失踪106天的胡某宇遗体在学校后山一树林被发现,个别媒体在报道相关内容时,使用了资料画面“树林中的缢吊男子”。该视频发布后引发了争议:“这是6年前仙游男子上吊的图”“不是胡某宇”“令人气愤,媒体也太不严谨了”。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某媒体使用资料画面报道胡某宇事件

为此,建议媒体在报道时应当注意画面适配与事实核查,使用资料画面时,宁可不用,不可“乱用”。

页面语言“分裂症”:新闻内容不和谐

2021年4月29日,某主流媒体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这样一组文章: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拆开来看,两条稿件本身其实并没有问题,但将两篇情感和态度截然相反的文章组到一起推送后,容易因为页面语言表达模糊,形成新闻内容之间的“不和谐”,导致用户产生视觉歧义。

头条是送别惋惜之情,画面黑白,二条却是手舞足蹈蹦蹦跳跳,还加上~表示愉悦的心情,一时间不知道是真的“精神分裂”了,还是故意“坟头蹦迪”。

主流媒体一向非常重视页面语言,但在新媒体上尤其是微信上对页面语言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我们建议,编辑在发文前做好以下两点:第一,点面结合来看标题,既要看具体稿件中的标题用词是否妥当,又要看页面中稿件与稿件间的标题用词是否彼此和谐;第二,遇到重点时政文章要万分谨慎,注意其他文章是否与其文意“撞车”。以免再次出现此种页面语言分裂的情况。

重点“失调症”:报道侧重点失衡

传媒茶话会此前的一篇文章《体育馆屋顶坍塌!“领导重视”式报道引争议,咋避免?》(点击左方链接即可跳转)就有谈到过,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文章侧重点失衡问题。

部分灾难报道将“领导重视”放在了最突出的部分,让“领导”成了报道的主体,而弱化了灾难的概况、救援举措等重要的信息,出现了报道的主体和重点失调。

例如,7月23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体育馆发生坍塌事故,某省级党报在新媒体上以《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体育馆发生屋顶坍塌 许勤梁惠玲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搜救工作》为题报道事件,引发了很大争议。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因此,在报道灾难性新闻时要遵循新闻规律,把核心事实进展放在第一位,突出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的情况。媒体在稿件写法上也要尽量避免通稿化套路化的操作,标题制作上尽量往实里做,尽量体现出“真”和“情”。

“注意力缺失症”:爱管闲事八卦脑

今年4月,体育明星张某某拿前女友私密视频抵债的事件霸占了舆论场,部分媒体报道时将“拿前女友私密照抵债?”“因欠债传播女演员隐私视频?”等写进标题。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充满八卦味的标题带来的是阅读量的增加,却模糊了其为严肃的社会事件、法律事件的本质。同样的还有今年6月初的国企高管“牵手门”事件,都是以其娱乐性实现了流量变现,却过滤掉了真问题。

“情感操控症”:为赋新词强说愁

在“流量为王”的背景下,煽情新闻最容易制造“爆款”,在此情况下,很多媒体放弃了中立、客观立场,将媒体视角与粉丝视角混淆。

在2022年冬奥会上,为强行煽情,“破防”被媒体滥用。中国短道速滑队队员范可新与队友合作,夺得铜牌,亲吻冰面,媒体发文“破防”;武大靖碰了碰任子威的手示意他走,媒体发文“破防”;谷爱凌热血夺冠,媒体也发文“破防”。

在冬奥会这样亿万国人瞩目的大型赛事上,受众的情绪已经无需媒体刻意引导。媒体更重要的任务,是把更丰富、翔实的优质画面呈现给读者和观众,这样的新闻产品,才是媒体客观、专业价值的体现。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新闻价值“贫血症”

刘建明在《新闻学概论》中指出:现代新闻价值理论中的新闻价值包含“ 有用、有益、有效”3个要素,统称为新闻的“效用价值”。

而对于目前逐渐兴起的新黄色新闻,其新闻的效用价值就大打折扣。

新黄色新闻通常由黑底黄字做标题、惊悚音乐做背景、一句不痛不痒回应做采访所构成。要素不全,缺乏营养制作粗糙,思考性的内容已经被剥去,大大降低了新闻的效用价值。

在这些评论区里,有一类评论特别惹人注目:“没有新闻可以不发。”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图据截屏

像这样的新黄色新闻在未经新闻效用价值研判,盲目“娱乐化”,会导致主流媒体形象的崩塌和新闻宣传性的弱化。

因此,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媒体不能一味迎合市场而丧失媒体功能,要跳出流量的枷锁,将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呈现给受众。

你认为主流新媒体还需要警惕哪些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名人流量依赖症、随意震惊狂躁症……主流新媒体需警惕10种病

值班编辑:王可

-今日推荐-

新京报融媒共享平台到底是什么?

10月9日,21名来自吉林省的媒体同行

走进新京报,进行为期五天的“沉浸式体验”

点击下方视频,让他们来告诉你……

欢迎关注新京报传媒研究!

想和大家分享你的“传媒观点”吗?

投稿邮箱就在这里:

cmyj@bjnews.com.cn

投稿一经采用,有好礼相送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