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1日讯 “我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来过很多次,对武汉有很深的感情。”9月21日上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对武汉的赞美溢于言表。

石楠表示,武汉是一座有实力、有优势、有吸引力的城市。首先这里拥有很好的自然环境生态,是百湖之市。“大江大河大湖”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景观风貌,给市民提供了最好的生态本底。有良好的环境就能吸引人才、吸引投资,武汉在这方面有着极佳的优势。此外,武汉在生态修复等方面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记者杨涛 摄

此外,九省通衢的武汉,中心区位优势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在内陆中部崛起的城市中,武汉是国内少有的集铁、水、公、空等国家级运输通道于一体的内陆城市。在双循环格局下,武汉非常具有竞争力。“高铁通了以后,全中国2/3的人口4小时就能到武汉,武汉得天独厚。”

目前,国家已进入动能转换阶段,再不能靠消耗资源来发展,而要靠创新驱动。武汉拥有着最强的创新活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数量以及超过百万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在全国都属于第一梯队。

对于武汉建设人民城市,石楠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建设人民城市,武汉很有基础。为人民提供宜居宜业的环境,武汉一定要把生态本底保护好,需要通过规划,守牢生态本底,守牢大江大河大湖特有的格局。

另外,人民城市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无论是对原有市民还是新市民,一个都不能少。

石楠认为,武汉已逐步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内陆崛起,武汉的机会来了!”历史上的武汉是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全国发布的三批300多个国家工业遗产中,很多来自武汉。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贸易中心,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拥有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和建设更加开放包容人民城市的有利条件。如何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新时代的发展动力,值得思考,使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包容性,不断提升武汉在全国甚至国际上的竞争力。

石楠还表示,武汉科教发达,科技人才众多,科研实力雄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就是创新的生产力,武汉应加快构建以创新园区、创新街区、创新楼宇等各类创新载体为支撑的空间格局,打造更多创新生活街区、创新生态社区,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使城市更加宜居、韧性、智慧,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更高品质的工作生活空间。

(长江日报记者涂为 通讯员陈思 邹悦)

【编辑:邓腊秀】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