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项计划并非毫无争议。事实上,院内的医师和工作人员中,就不乏迟疑的声音,许多病人家属也纷纷表示反对。有人尽管同意院民有情感和性需求,但认为这些需求可以利用其他方式满足;有人认为患有精神疾患的院民状况并不稳定,也缺乏经营关系、解决冲突所需的人际技巧,婚姻内的冲突和压力更可能使他们的精神状况恶化。家属则或许将有精神疾患的家人视为耻辱,认为他们根本不应该结婚;或许认定即使要结婚,也应该要找一个「正常人」,才能够照顾他们。

导演阿特萨德在影片一开始自白,驱使她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根本动机之一是「爱」,然而随着影片推进,导演记录着男女院民的生活点滴、院内「情侣」的互动情况,以及推展计划的过程中,各方的思量与遭遇到的挑战。观众将逐渐发现,这部纪录片涉及的主题既是爱,却也远远不仅是爱,还包括了精神疾患的照护、亲密感的想像、婚姻的意义,以及我们如何看待「人」这件事情。

浅谈《婚姻计划》:爱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

精神病患需要的不只是身体照护

由此看来,精神疾病患者所需要的,远远不止于疾病和症状的治疗。在身体之外,他们的心灵需求也应该被看见,而很多时候,和他人建立连结,累积亲密感与安全感,可能正是得以稳定其身心的关键。

浅谈《婚姻计划》:爱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

展开全文

爱是什么?

然而,「爱」究竟是什么?尽管导演或纪录片中的人物都没有主动提出这个问题,这却是一个在观影过程中,时时刻刻环绕我心的疑惑。

在《婚姻计划》里,我们却发现,对于「正常人」来说可以被接受的「疯狂」,在人们视为「疯狂」的世界里,却成为了禁忌。这难道是因为,在推崇爱的同时,我们其实也悄悄地承认爱具有毁灭性的力量,因此认定某些人势必无法处理爱所带来的冲击与消耗?还是反映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疯狂」的定义,亦浮动又刻板?

换句话说,所谓的「正常人」中,许多人从未有机会学习爱的意义与实践爱的方式,而这可能才是某些伤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又如何能确定,那些不被社会视为「正常」的人,不会更有能量、更知道如何接受与给予爱呢?

因此,究竟是爱本身有毁灭性的力量,还是我们对爱的诠释限制了爱的想像,进而鼓励的这种毁灭?

浅谈《婚姻计划》:爱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

婚姻又是什么?

然而如前所说,一个人结婚的能力,不一定等同于爱的能力。而这项婚姻计划究竟是用爱帮助院民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和外部建立连结,还是用爱——或说婚姻——当作标准,判定一个人回归的可能?这是看完电影后,萦绕我心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