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全省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方向、聚力突破,更好扛起文化大省责任担当。会上,专家学者、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畅谈对文化“两创”的认识和建议,他们有哪些精彩发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其中“第二个结合”任重道远。因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民族、多地域,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其文化是多样的,其资源是极其丰富的。要把这些文化遗产收集起来,保存好,传下去,还要进行深入阐释,让今天的人们读得懂,读得明。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广阔的文化空间”,才谈得上“充分运用”。如果我们只是限于少部分常见的典籍,而对那些汗牛充栋的典籍文献不去整理、注释、分门别类,听任他们沉睡在图书馆、博物馆,以保护的名义,阻断读者和典籍的亲密接触,那就等于石沉大海,明珠暗投,养在深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耀眼的光芒被人为地掩盖,那就无法实现第二个结合。因此我们有义务从制度上改进对待那些历尽沧桑流传下来的典籍版本的办法,既要保存好,又要利用好,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继续传承下去”。

那么如何从事创新工作?一方面要把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传下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工作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目标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编辑出版《齐鲁文库》是“山东文脉工程”的重点任务,山东省是文化大省,《齐鲁文库》的编纂出版,将对山东省的文化资源作系统性调查研究整理出版,为“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由此而开展深入研究,把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掘出来,从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广阔空间,全面推进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议加大对古籍整理和古籍出版项目的支持力度,为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贡献力量。

“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我们党在推进“第二个结合”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以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丰厚的文化滋养,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有“一定的民族形式”“中国的特性”,赋予其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内涵。“两个结合”造就了一个新的文化生命体,使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中国的、而且成为时代的,不仅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而且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的主动,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及时回答新时代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也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个结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在“两个结合”的实践中,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这其中就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同时,我们党还将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等价值理念融入大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和谐共生的当今世界,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世界的、现代的,为我们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面向中国的实际问题,要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来研究中国的文化问题、解决中国的文化问题。只有掌握这样的科学方法论,我们的认识才能够从自发上升到自为、从自觉上升到自信,才能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去主动地创造、去实现科学的结合;也只有掌握了这样的科学方法论,我们才能够讲清楚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发扬光大等等,这样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责任,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我们要建设的主流文化,是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但这个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建设的这个主流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这个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中国化,还必须时代化。我们决不能拋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拋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彼此契合、互相成就,“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二者的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总书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突破。

纵览人类历史,一个文明根本的转型,是文化的转型;一个文明真正的新生,是文化的新生。我们目前所遭遇的最大困境,是西方理论模型难以概括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深厚底蕴和突出特性,难以解释百余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更难以承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首要的就是建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新的文化形态。这是中华文明史上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文化变革和文明再造的起点,其意义不下于作为西方现代化起点的“文艺复兴”。我们回首文化源头,传承文化命脉,融通古今精粹,包容中外英华,创造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新文化,是为了迎来人类世界历史上又一场新的“文艺复兴”,走向更加伟大的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