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属于不满的一员。我是那个社会的过来人,是当时社会的建设者,参与者。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各行各业飞速发展。鞭炮声每天不断,是公司成立的报喜声。个体户如雨后春笋,公路桥梁的建设,日新月异。尘土飞扬,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但《人世间》,却阴气笼罩,邪气满天。看不见人们的笑脸,听不到群众的笑声。年初三,同乡同学同伴相聚,掀桌子,摔杯子,骂老子。一派塗地。市长为了引资,像乡村干部一样,胡喝乱喝,致胃穿孔,几乎丧命。这完全是编导的蓄意安排。市长下面还有专管基建的副市长,副市长下面还有专管城市建设的局长。怎没一个人出来帮市长解围?不真,不实,不厚道。如果写的是村长,村支书,倒还合适。好人蒙耻,坏人得道。那个强奸犯,屡次犯法,竟被冼得干干净净,西装革履,豪气冲天,腰缠万贯。看到此,往往令人拍案而起。好人秉昆,当面被坏人污辱,“吃我的剩菜"。是可忍,孰不可忍?

写得较为真实的是贵州山区的教育状况。教育投入不够,教师离职。这种情况,在我处也有。当时的校舍破烂不堪,尼龙纸做窗户,任风雨吹袭。中小学老师待遇低。故有“出生入死"的说法。离开教师队伍则生;走入教育部门则亡。教育局面的改变,还是以后的事。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接地气。但不够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