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文明祭扫,是对先辈最好的缅怀

大众网评论员 孙永莲

青草渐绿,清明将至。近日,潍坊市发布2023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呼吁大家传承孝道家风,倡导绿色祭祀、文明祭祀新风尚,减少纸钱香烛等祭品焚烧,以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等绿色低碳的文明祭扫新方式寄托哀思。

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习俗,烧一叠纸钱,倒一杯酒,缅怀先人、致敬先烈,早已积淀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古至今,每年的清明期间都是火灾高发期,天干物燥风又大,由于祭祀引发的火灾新闻频现报端,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难以数计,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不容小觑。新时代应有新气象,传统习俗中的这些弊端已经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就应该勇敢“断舍离”,我们都深知大火的威力和无情,也见过太多消防员救火的痛心瞬间,永远不要抱侥幸心理,拒绝纸钱香烛的焚烧,国泰民安才是对先辈们最大的告慰。

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祭扫节日,更是一次唤醒心底情感的节日,领悟节日本身的意涵远比搞各种形式更为重要。近些年来,清明祭祀的用品越来越“高级”,从过去的纸钱纸人纸马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手机”、“汽车”、“房屋”等,甚至形成攀比风,以此寄托自己让亲人在九泉之下过得更好的愿景。然而,祭祀用品花样百出的背后,是跟风涨起的价格和过度的资源浪费,或许能让生者内心得到抚慰,却并不会为逝者带去安慰。清明的真正意义,应该在于从内心深处缅怀逝者,为忙碌疲惫的心灵寻一处寄托。在心底永远铭记已逝亲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对亲人最好的缅怀。

百善孝为先,祭祀丰不如养之厚。清明节的意义,除了缅怀先人,更重要的应该在于警示人们要“孝道注重当下”,珍惜眼前人。勤孝敬、厚赡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对在世老人多尽孝心,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后,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告慰逝者,传承美好家风,教育引导后人,让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让社会更加风清气正。

“心祭”胜于“行祭”,对于逝去的人来说,被记在生者的心里就是最好的怀念。绿色祭扫、文明祭扫,既是时代需求,更是对其他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