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连广州城市街头,弯着腰,不时捡拾地上的“垃圾”——这些广州年轻人,真的在“捡垃圾”吗?又为何乐此不疲?原来,这是一群被称为“垃圾猎人”“垃圾刺客”的新兴群体,还有个更新潮的称号叫“stooper”,将大量原本被定义为“垃圾”的旧物流转起来,从线下到线上,从旧物商店到Stooping平台,直至流转到有需求的人手中,延续了“垃圾”的生命,也为城市减轻负担。值得注意的是,“捡垃圾”在当下年轻人眼中,还蕴含了兴趣、美学、社交等更多元的价值。不止于捡垃圾,他们正以自觉、快乐、轻松的姿态,将环保这一“大命题”自然而然地融入日常“小确幸”中。

广州:“垃圾猎人”将环保融入日常

“甲之破烂,乙之瑰宝”

下午三时左右,位于番禺区岭南电商园的“永续旧物”打开了大门。缝纫机、手风琴、黑白电视机……一万多件旧物堆满了300多平方米的店内空间。记者了解到,这些旧物都是“95后”店主武楷斯从世界各地的街头、旧货市场甚至垃圾桶里“淘”来的。

自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武楷斯便开始以“捡垃圾”为生,他告诉记者,北上广深等大都市人口流动量特别大,于是出现了很多闲置物,而在一些人手里的“垃圾”,可能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如果被随意丢弃,会对城市环境造成负担。

出于这种“于心不忍”,武楷斯把为旧物“续命”这件事做到了300平方米之外——“Stooping广州”平台在社交网络上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区别于二手市场的公益平台,任何人都能投稿发布想要赠送的闲置物或街头看到的遗弃物,等待有缘人“领养”,这一过程双方都不收取任何费用。“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捡垃圾’,但担忧他人的看法而不敢去实践,再加上我看到太多年轻人深陷过度消费无法自拔,也想把这种高性价比的生活方式传达给大家。”目前,“Stooping广州”已拥有2.4万粉丝量,大批旧物在平台上找到了领养者。

“免费的复合木地板,全新,有二三十平方米左右”,在平台上发布物品信息后没过多久,就有数人询问。很快,这批木地板就找到了自己的新主人。武楷斯告诉记者,“朋友的店倒闭了,这批木地板他带不走,有可能成为垃圾,但肯定有另一部分人需要木地板,不得不去买新的。我不忍心看到它们被毁,就到店中帮忙送掉。这个过程没有任何报酬,还需要付出时间成本,但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

给旧物“续命”,为城市减负

到底什么是“Stooping”?这一英文单词直译为“弯腰”,现在拓展出了捡拾废弃物循环使用、回收改造的含义,参与者被称为“stooper”,也被叫做“垃圾猎人”“垃圾刺客”。这股源于国外大都市的风潮,正风靡国内一线城市年轻群体,同时也正往二三线城市渗入。记者看到,除了北上广深,武汉、成都、杭州、长沙、厦门等城市也已开设了自己的Stooping平台,聚集了不少粉丝。“频繁搬家,一些闲置物成了‘累赘’,但对它们还有感情,比起变成冰冷的城市垃圾,在有需求的人手中延续生命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多次在Stooping平台上捐赠旧物的网友李女士告诉记者。

Stooping的理念正以社交平台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着。除了年轻群体自发组织,部分环保公益等相关机构也向大众发出了参与stooping线下活动的号召。“三月环保季,更应stooping一把,将低碳环保理念传播开去。”一位活动组织者如是说。

“快乐”的环保者: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时尚

记者观察到,当下年轻人的“捡垃圾”行为更多出于自觉自愿。“在年轻群体看来,环保是种时尚。”武楷斯表示,与十年前一味追求新潮与科技相比,当代许多年轻人开始追求返璞归真。已有3万多人聚在某社交平台“无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小组中,分享自己旧物改造、二次利用的日常,小组简介中,无痕生活被定义为一种新型的环保生活方式,“环保不一定要愁眉苦脸,也可以在爱自己的前提下爱地球”。

无痕青年不会追求极致的“零浪费”,而是通过日常的环保点滴为地球减负。刚步入职场的“无痕青年”明悦表示,自己随身携带一个环保袋上班,尽量不给环境“留痕”,已有越来越多同事认同她的行为,并且加入其中。

快乐的环保者不会拒绝“仪式感”,婚礼、生日宴可以办,“使用100%可回收的材料制成装饰物和伴手礼,食物选用本地生产的当季食材,以减少交通运输,餐具必须可降解,礼服要么租,要么用二手……耗费了一定精力,但心里反而更没负担了,仪式也变得更有意义。”刚举办过“环保婚礼”的“95后”栩栩自豪地分享着经验,“不只是婚礼,平时我也注重减少垃圾的产生,我并不因节制而痛苦,反而乐在其中。”她想了想,总结道,“或许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讲,环保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时尚’。”

不止于环保:“捡垃圾”还可以交朋友、创造美

“捡垃圾”的过程可以挖掘对生活的感知力与再设计的创造力,“我认为垃圾也有艺术美学价值。把本就有一定设计感的废弃物进行重新改造后,我拥有了梦想中的房间,每件旧物都有故事,大大满足了我的复古情结。”一位在2022年接触stooping文化,自称“一发不可收拾”的“00后”女生嘉嘉告诉记者。

在某社交平台上,“捡垃圾即是艺术”小组已聚集6万多名“流浪艺术家”,他们坚信垃圾是被抛弃的“无用之美”,通过改造设计或反传统的拍摄角度,将捡拾来的废弃物中所蕴藏的美学价值放到最大。“加入小组后,我发现原来美丽未必与昂贵挂钩。”组员小K向记者表示,“废物利用的习惯养成后,没必要的消费减少了,创造力得到提升,瓶罐纸袋原来可以改造出那么多花样。”

“捡垃圾”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年轻人不会出于社交的目的去捡垃圾,但一些美好而纯粹的社交连结却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武楷斯通过观察表示。在旧物交换中,许多年轻人因审美相近、兴趣相投而拉近了彼此距离,或因旧物“感受到对方的人生”而产生亲近感、认同感。“我在广州为数不多的好友都是在stooping认识的。”独自一人南下广州工作的“00后”女生林风表示,这种志同道合的情谊弥足珍贵。

文/陈馨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