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6日讯  武汉一棵300岁梨树开出满树繁花。22日,伴随这棵梨树生活60年的一对八旬夫妻,头一次拥抱了它。

300岁梨树开出繁花,相伴60载老夫妻头一次“抱它”

方正贤(左)和陈桃平夫妻合抱300岁的梨树。  记者李子云  摄

22日上午,小雨初歇,长江日报记者来到黄陂区罗汉街道伏马西村小方湾,探访一棵树龄300年、二级保护的“棠梨”。一进村就看见这棵高大乔木挺立在一片开阔地上,树上开满雪白的花朵,微风拂动花枝送来淡淡的花香。

站在树下,离地最近的花枝触手可及,不少花朵还带着晶莹的雨滴,传说中的“梨花带雨”果然楚楚动人。

300岁梨树开出繁花,相伴60载老夫妻头一次“抱它”

梨花带雨。   记者李子云  摄

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史红文与同事刘美玲现场给这棵树做了鉴定,确认这是一棵杜梨,蔷薇科梨属植物,树龄已有300年。史红文说,有些梨树被人们笼统称作“棠梨”,其实是杜梨或豆梨。“棠梨”是个俗称,不是植物分类学专用名称。

300岁梨树开出繁花,相伴60载老夫妻头一次“抱它”

杜梨花(左)比果园梨树梨花(右)要小。  记者明眺生  摄

刘美玲指着这株杜梨说,识别杜梨与豆梨有个窍门:杜梨叶柄、叶背和花柄都有绒毛,而豆梨没有;杜梨叶子边缘是锐锯齿,而豆梨是波状齿;杜梨花期比豆梨晚,当杜梨开花时,豆梨花已凋谢。

300岁梨树开出繁花,相伴60载老夫妻头一次“抱它”

专家测量梨树胸围。    记者李子云  摄

专家又用仪器给杜梨做了体检,用卷尺测得胸围(离地1.2米处)2.10米、胸径0.67米;用激光测高仪测得树高15.8米,有5层楼房高。“这棵杜梨长势良好,身体健康。”史红文说,杜梨和豆梨生长速度慢,适应性强,抗旱、抗病虫害能力都比较强,所以“寿星”较多。

300岁梨树开出繁花,相伴60载老夫妻头一次“抱它”

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史红文采样观察。  记者李子云  摄

史红文剪下两截花枝做样本,带回单位深入研究。剪枝时,发现上面有两枚风干的果实,顺手摘下观察,说:“杜梨果可以吃。”记者看到,果实有一根细长的果柄,个头比本土樱桃要小。

小方湾距市区50多公里,住着十几户人家。专家测量时几位村民过来围观,黄玉珍家跟古树只隔一条小路,70岁的她说,这棵杜梨每年春天都开花,要开将近一个月。

300岁梨树开出繁花,相伴60载老夫妻头一次“抱它”

繁花满树的300岁杜梨。  记者李子云 摄

82岁的方正贤与81岁的老伴陈桃平,1963年成家后,伴着古树生活了整整60年。方正贤说,以前夏天的夜晚,他们会坐在这棵梨树下乘凉、聊天。乡亲们对这棵古树很有感情,离开村庄时要看看它,回来时也要看看。

伏马西村村支书易俊告诉记者,方正贤当过养护古树的责任人,很负责。他退休后,养护古树就由村委会接管了。

300岁梨树开出繁花,相伴60载老夫妻头一次“抱它”

小方湾村民观赏梨花。   记者李子云   摄

得知这对钻石婚伉俪村居60年,还从没抱过古树,记者提议:“你们这么喜欢古树,就抱抱它吧。”老两口欣然同意。

两位老人手牵手,正好合抱古树。白发的陈桃平仰面看着满树洁白的梨花,开心地笑了,笑得像个纯真的孩子。

300岁梨树开出繁花,相伴60载老夫妻头一次“抱它”

繁花满树的300岁杜梨。  记者李子云 摄

据市园林和林业局统计,全市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1771棵,其中古梨树18棵,大部分是杜梨和豆梨,树龄最长的为315年。

“古树名木是不可复制的生态遗产和城市记忆,梨树是春季观花的代表性树种之一。我们将好好保护这些古树名木,保护这些古梨树,让更多市民感受武汉的人文之胜、生态之美。”26日,该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长江日记者明眺生  蔡燕秋  通讯员孙姝  赵银斐)

【编辑:丁翾】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