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感在线网给大家分享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什么是缺血性心肌病?分类病因症状表现有哪些?如何治疗和预防

知识点回顾 阅读过前文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我们已经学习了

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

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动力性和(或)阻力性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不同于人体内其他器官,它在基础状态下氧的摄取率大约已占冠状动脉血流输送量的75%,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就只能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来满足氧耗需求,当各种原因导致冠状动脉管腔出现长期的严重狭窄引起局部血流明显减少时就会引起心肌缺血。能引起心肌缺血的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冠状动脉阻力性病变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症状和表现

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将缺血性心肌病划分为两大类,即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和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

充血型ICM 常见症状有: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和栓塞。

限制型ICM 常见症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和(或)心绞痛。

具体临床症状与表现如下:

1、充血型ICM的临床表现

(1)心绞痛 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多有明确的冠心病病史,并且绝大多数有1次以上心肌梗死的病史。但

缺血性心肌病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时,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cTn)升高等。

2、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

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大、ST段压低、T波改变、异常Q波及各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心脏传导阻滞等,且出现ST - T改变的导联常按病变冠状动脉支配区域分布,具有定位诊断价值。

(2)胸部X线检查

主要表现为心影增大,且多数呈主动脉型心脏(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右心室多数正常),少数心影呈普大型。并可见升主动脉增宽及主动脉结钙化等。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表现,但肺动脉段改变不明显。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脏可有全心或左心扩大征象,而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X线检查心脏多不大,亦无心腔扩张。可有肺淤血、肺间质水肿及胸腔积液等征象。有时可见冠状动脉和主动脉钙化。

(3)心脏超声检查

可见心腔内径扩大,并以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为主;室壁呈节段性运动减弱或消失,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多数患者伴有二尖瓣口返流,并可见主动脉瓣增厚及钙化。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提示心脏普遍性扩大,常以左室扩大为主,并有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室腔内径增大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室壁常呈多节段性运动减弱、消失或僵硬,有别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是室壁运动常呈普遍性减弱改变,有时可见到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常表现为舒张受限,心室肌呈普遍性轻度收缩力减弱,射血分数仅有轻度下降,一般见不到室壁瘤、局部室壁运动障碍。

(4)冠状动脉造影

患者常有多支血管发生狭窄病变,有人统计两支或两支以上冠状动脉有病变的病例占到全部统计病例的98%以上,并且均有左前降支受累。限制型缺血型心肌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常有两支以上的弥漫性血管病变,心室造影示心室呈普遍性轻度收缩力减弱,无室壁瘤、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和二尖瓣反流。

(5)心室核素造影

显示心腔扩大、室壁运动障碍和心功能不全表现,心肌显像可见多节段心肌放射性核素灌注异常区域。

(6)心导管

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末压、左房压和肺动脉楔压增高,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左室腔扩大和多节段、多区域性室壁运动障碍以及二尖瓣反流。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即使在肺水肿消退后仍表现为左室舒张末压轻度增高、舒张末期容量增加和射血分数轻度减少,可有二尖瓣反流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要点:

1、有明确冠心病史,至少有1次或以上心肌梗死(有Q波或无Q波心肌梗死;

2、心脏明显扩大;

3、心功能不全征象和(或)实验室依据;2个否定条件为:

(1)排除冠心病的某些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心室壁瘤和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2)除外其他心脏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扩大和心衰。

缺血性心肌病需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缺血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痉挛等病变引起。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冠脉动脉炎等疾病所致。缺血性心肌病需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扩张型心肌病鉴别要点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其临床特征与ICM非常相似,鉴别诊断也相当困难,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若伴有心绞痛则极易误诊为ICM。由于扩张型心肌病与ICM的治疗原则迥然不同,故对二者进行正确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掌握以下要点,则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1、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年龄较轻

常有心肌炎病史;而ICM发病年龄较大,多数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

2、心电图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与ICM患者的心电图都可表现为左室肥厚伴劳损、异常Q波及心律失常等,不易鉴别。但扩张型心肌病常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ST - T改变也多为非特异性,无定位诊断价值。

3、胸部X线检查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影呈普大型,心胸比多在0. 6以上,透视下见心脏搏动明显减弱,晚期常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肺栓塞征象。ICM患者虽有心影明显增大,但多数呈主动脉型心脏,并伴有升主动脉增宽及主动脉结钙化等。

4、心脏超声检查时扩张型心肌病与ICM的鉴别要点

(1)心脏形态学对比:扩张型心肌病因心肌广泛受累,常表现为4个心腔呈普遍性显著扩大;而ICM常以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为主,并常伴有主动脉瓣及瓣环增厚、钙化。

(2)室壁厚度及运动状态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壁厚度弥漫性变薄,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而ICM患者心肌缺血部位与病变冠状动脉分布走行密切相关,缺血严重部位则出现室壁变薄及运动减弱,故常见室壁厚度局限性变薄、室壁运动呈节段性减弱或消失。

(3)血流动力学变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心脏呈普遍性显著扩大,常继发各瓣膜及瓣膜支架结构改变而引起多个瓣口明显返流;而ICM 患者因以左心房及左心室扩大为主,常伴二尖瓣口返流。

(4)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心肌病变弥漫广泛,左心室扩大明显及心肌收缩无力,故心脏收缩功能明显降低;而ICM患者虽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有降低,但其程度则较扩张型心肌病相对较轻。

5、周围动脉超声探查

目前认为,用周围动脉超声探查颈动脉、股动脉,可以作为揭示冠状动脉病变的窗口,并可为扩张型心肌病与ICM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已有研究显示,扩张型心肌病仅少数患者的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呈阳性;而ICM患者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则全部阳性。虽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并非绝对阴性,但颈动脉与股动脉斑块阴性则可作为排除ICM诊断的重要条件。

6、放射性核素检查

核素在心肌的分布不仅与血流有关,还与心肌细胞的功能和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认为, ICM比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损伤更重,纤维化程度更高。因此,行99m Tc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 IB 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扩张型心肌病多显示为不呈节段性分布的、散在的稀疏区,范围小、程度轻,表现为较多小片样缺损或花斑样改变;而ICM患者多呈按冠状动脉分布的节段性灌注异常,心肌血流灌注受损程度重、范围大;当灌注缺损范围大于左心室壁的40%时,则对ICM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7、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导管检查可见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房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心排出量和搏出量减少,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腔扩大,左心室室壁运动减弱;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二)酒精性心肌病鉴别要点

酒精性心肌病是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心肌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在临床上与扩张型ICM有许多相似之处,鉴别较为困难。与ICM比较,酒精性心肌病所具有的以下特点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1)有长期、大量饮酒史。

(2)多为30~50岁男性,且多伴有酒精性肝硬化等。

(3)停止饮酒3~6个月后,病情可逐渐逆转或停止恶化,增大的心脏可见缩小。

(4)心电图检查:可见非特异性ST - T改变(无定位诊断价值) ;病程早期停止饮酒者,数个月后ST - T改变可恢复正常;若至病程晚期,即使停止饮酒,其ST - T改变也难以恢复正常。

(5)胸部X线检查:心影呈普大型,心胸比多在0. 6 以上,透视下可见心脏搏动减弱,无升主动脉增宽及主动脉结钙化征象。

(6)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各房室腔均有扩大,但以左心房及左心室腔扩大为主;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常合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但无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及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征象。此外,停止饮酒后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可见其左心房及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

(三)克山病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临床上根据其起病急缓及心功能状态不同而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及潜在型四型。慢型克山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其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胸部X线检查所见均与扩张型ICM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克山病的下列临床特点则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1)有明显的地区性,病区分布在包括黑、吉、辽、内蒙、晋、冀、鲁、豫、陕、甘、川、滇、藏、黔、鄂15个省及自治区的低硒地带上。

(2)具有人群多发的特点,绝大多数患者为农业人口中的生育期妇女及断奶后的学龄前儿童。而ICM则以老年人多见。

(3)心电图检查显示,绝大多数克山病患者有心电图改变, 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 其次是ST - T改变及房室传导阻滞等。但ST - T改变为非特异性,无定位诊断价值。

(4)胸部X线检查显示多数患者心影呈普大型,少数为二尖瓣型或主动脉型;透视下可见心脏搏动明显减弱;无升主动脉增宽及主动脉结钙化征象。

(5)心脏超声检查:克山病患者心脏多呈普遍性显著扩大,室壁弥漫性运动减弱,心肌收缩无力,心脏收缩功能明显降低,同时伴多个瓣膜口明显返流;而ICM患者室壁呈节段性运动障碍,并常合并主动脉瓣增厚及钙化等。

(四)心肌炎

以病毒引起的心肌炎为多见。常为全身性感染的一部分。多发生在急性病毒感染之后,病人常先有呼吸道炎症或消化道炎症的表现。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和乏力等症状;重者心脏增大、发生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而致死。少数病人在急性期后心脏逐渐增大,产生进行性心力衰竭。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核素心肌显像改变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相应改变类似。但心肌炎患者多属青少年或中年,血清中病毒感染的相关抗体增高,咽拭子或粪便中分离出病毒有助于鉴别。心内膜或心肌组织活检可见心肌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从心肌中分离出致病病毒可有助于本病的鉴别。冠状动脉造影一般无冠状动脉狭窄。

(五)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增大而心肌张力减弱。心肌细胞内有黏蛋白和黏多糖沉积,呈假性肥大,严重时心肌纤维断裂、坏死,间质有明显水肿,水肿液中含多量的黏液素。临床上多有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如怕冷、表情淡漠、动作迟缓、毛发稀疏并有黏液性水肿,可有劳累后呼吸困难、乏力和心绞痛。一般都有明显的黏液性水肿体征。心脏浊音界增大,心尖搏动弥散而微弱,心音低弱。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P波和QRS波群低电压,T波在多数导联中低平或倒置,若心脏病变累及传导系统,可引起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腔扩大、搏动减弱,常可见到心包积液。但老年患者黏液性水肿的表现可以不典型,若偶有心绞痛症状而心脏增大并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时易被误诊为缺血性心肌病。但这些患者通常表现有表情淡漠、动作迟缓并有黏液性水肿的临床体征,在有心力衰竭情况下心率仍不增快,并且很少发生异位性快速性心律失常。T4和T3降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血浆蛋白结合碘低于正常,甲状腺摄131I率低于正常而尿中131I排泄率则增多,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大量心包积液,由于其发生较缓慢,故心脏压塞症状多不明显,静脉压也多属正常,积液内富含胆固醇和蛋白质。

(六)缩窄性心包炎

常继发于反复的心包积液,有结核性或化脓性心包炎病史。心包脏层和壁层广泛粘连、增厚和钙化,心包腔闭塞形成一个纤维组织的外壳。病变常引起腔静脉的入口处及右心房处心包膜明显纤维化,因而主要导致腔静脉系统淤血。影响心室正常的充盈,使回心血量减少,引起心排出量降低和静脉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腹部膨隆、乏力和肝区疼痛。有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腹腔积液及下肢指陷性水肿,心尖冲动不易触及,心浊音界正常或轻度增大,心音低,有时可闻及心包叩击音,血压偏低,脉压小。X线检查示心影正常或稍大,搏动微弱或消失,心缘僵直不规则,正常弧度消失,多数病人可见心包钙化影。心电图示低电压及ST-T异常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心室容量减小,心房扩大,室间隔矛盾运动,心室壁增厚及活动消失,心包钙化者可见反光增强。心导管检查可见右心室压力曲线呈舒张早期下陷而在后期呈高原波。

(七)心脏淀粉样变性

心脏淀粉样变性是由于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和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疾病,主要累及心、肾、肝、脾、肌肉、皮肤和胃肠道等组织器官,多见于中老年人。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主要特点为蛋白-多糖复合物沉积,此复合物有可以与γ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清蛋白及补体结合的特殊位点。沉积可分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弥漫性者淀粉样病变广泛沉积于心室肌纤维周围,引起心室壁僵硬,收缩和舒张功能都受到限制,病变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及冠状动脉,常有劳力性呼吸困难、进行性夜间呼吸困难,心绞痛、乏力及水肿。超声心动图类似限制型心肌病改变,可表现右房室增大,右室心尖闭塞,而左室常不增大,室间隔和室壁呈对称性增厚,心肌中可见散在不规则反射回声,乳头肌肥大增粗,可有二、三尖瓣关闭不全征象,半数以上病例可有轻至中度心包积液。此外,可有肺动脉高压征象。X线检查可有心脏增大,心脏冲动减弱,以及肺淤血征象。心电图示QRS波低电压,有房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明确诊断常需作心内膜活检。

(八)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

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是心内膜及心肌纤维化引起舒张期心室难以舒展及充盈所致。发病原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常分泌一种蛋白质,引起心内膜及心肌纤维化,病变以左心室为主,纤维化在心尖部位最明显,心室内壁的纤维化使心室的顺应性减弱甚至丧失,在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后血液的进一步充盈受到限制。根据两心室内膜和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及临床表现,可分为右心室型、左心室型及混合型,以左心室型最多见。右心室型和混合型常以右心衰竭为主,左心室型则以呼吸困难、咳嗽及两肺底湿性啰音为主。与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有时是非常困难 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常常不能鉴别。可是,一般情况下两者还是有明显的不同点。限制型心肌病有两型,一型见于热带地区,发病年龄较早,且多为青少年。另一型常见于温带地区,均为成年人,多数在30岁左右,男性居多,在该型的早期,约半数发病时有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这些患者往往无冠心病病史,心绞痛少见,冠状动脉造影无阻塞性病变。

(九)其他疾病

应注意与由后负荷失衡引起的心肌病变以及由于冠心病的并发症等原因而导致的心力衰竭相鉴别,如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以及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

(一)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

1、减轻或消除冠心病危险因素

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压升高、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超重、有患冠心病的家族史以及男性,其中除家族史和性别外,其他危险因素都可以治疗或预防。

(1)降低血压 控制舒张期或收缩期血压升高,降低左心室射血阻力,可以预防心力衰竭的恶化,阻止左心室功能的进行性损害。

(2)降低血清胆固醇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下降直接与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幅度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对血清总胆固醇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者,应通过合理膳食进行防治,必要时合并应用调脂药物

(3)治疗糖尿病 应积极治疗糖尿病,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控制或减轻体重 肥胖与超重和血浆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VLDL、血浆胰岛素、葡萄糖水平和血压之间呈正相关;与HDL水平呈负相关。可以通过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运动量来达到目标。

(5)戒烟 研究表明吸烟为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如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则起协同作用。

2、改善心肌缺血

对于有心绞痛发作或心电图有缺血改变而血压无明显降低者,可考虑应用血管扩张药改善心肌缺血。

3、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肌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应重点纠正呼吸困难、外周水肿和防治原发病,防止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改善活动耐受性,提高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1)一般治疗应给予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少食多餐,以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利于心力衰竭的恢复。有明显劳力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间断吸氧,并给予镇静药物。

(2)水、电解质紊乱应掌握好适应证,避免滥用利尿药,尤其是快速强效利尿药,以免发生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或休克等严重后果。在应用利尿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临床症状、血压、液体出入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及肾功能等变化。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能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使得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生成减少,可使周围动脉扩张,对静脉亦有扩张作用,使外周阻力降低,钠、水潴留减少,从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心排血量增加。

(4)洋地黄以及其他正性肌力药物

(5)β-受体阻滞药 对于心力衰竭经洋地黄控制不理想有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者,均可用β-受体阻滞药治疗。故β-受体阻滞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至有效剂量。

4、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是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法将球囊导管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加压充盈球囊以扩张狭窄处,使血管管腔增大,从而改善心肌血供、缓解症状。

5、心脏移植术

(二)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的处理

主要病理改变为心肌缺血引起的纤维化和灶性瘢痕,表现为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故要着重应用改善舒张功能的药物,以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钙通道拮抗药为主进行治疗。该类型患者不宜使用洋地黄和拟交感胺类正性肌力药物。

并发症的防治

(1)心律失常在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中,各种心律失常非常常见,心律失常会加重原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应注意防治。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考虑到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肌的负性肌力作用可影响心脏功能。

(2)血栓与栓塞有心腔扩张并伴心房纤颤者,特别是过去有血栓栓塞病史者,易发生附壁血栓以及其他脏器的栓塞。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防止血栓栓塞。

缺血性心肌病的就诊

缺血性心肌病诊疗属于医保范围,就诊科室是二甲医院为内科 、三甲医院为心血管内科。就诊时如实回答医生的问诊,主动告诉医生的继往病史、药物使用情况和过敏史、有无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否吸烟等。

缺血性心肌病的预防

由于引起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故在本病的预防上要重点预防冠心病。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中年以上,以清淡饮食为宜,少进动物脂肪。戒烟,少许饮酒尚可,不可大量饮酒或暴饮。适当体育锻炼。已患心痛患者当长期接受治疗,心痛发作时,应予及时处理。心肌梗死患者,心痛后绝对卧床休息两周,以后逐渐恢复活动,先床上坐起,逐渐延长坐位时间,一周后可下地床边活动,待体力恢复,可室外活动。对心肌梗死患者,前二周给些流食,或半流食为适,还要注意大便通畅,解便时不可用力。对心肌梗死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病情有改变时应予及时处理。

(2)定期进行常规体检。早期发现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如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以及有冠心病的家族史等情况,给予积极控制和处理。

以上整理的缺血性心肌病的分类、病因、症状表现、如何治疗和预防等知识,如果您觉得不错,敬请点赞、收藏、转发和关注。感谢您对飞狐医生的支持和鼓励!我将整理更多的健康知识与大家分享。

什么是缺血性心脏病?该如何正确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除先天性心脏病外,心脏病的发病率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缺血性心脏病属于心脏病的一种,会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做到早了解、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接下来就一起了解一下缺血性心脏病究竟是什么?其成因是什么?如何有效治疗?

一、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心肌损害的症状,它是由于人体心脏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其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变得狭窄、不通畅,从而使血液循环受阻。

二、缺血性心脏病的成因

1、久坐。久坐会导致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受阻,研究表明,不爱运动的人有更高的几率会发生缺血性心脏病。

2、吸烟。吸烟会对人体的循环系统和心血管造成严重的危害,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起因。

3、高血压。高血压会直接导致心脏冠状动脉硬化,从而引发缺血性心脏病。

4、糖尿病和肥胖症。这二者是导致这一疾病的首要危险成因,它们会大大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

5、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四种之外,其他的成因还包括人体本身的性别、年龄等生理因素,以及遗传、外界环境因素等。

三、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主要由以下四种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品:

1、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此药物可用于动脉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2、注射用阿魏酸钠:此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动脉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等血管性病症的辅助治疗。

3、双嘧达莫片:此药物主要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4、烟酸注射液:此药物可以扩张小血管,有效缓解心绞痛,降低血脂。

当然,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不能仅仅依靠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重要措施,如避免久坐、戒烟戒酒、不摄入过多脂肪和糖分、改善作息等。如果不幸患上疾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针对性的治疗,早日康复。

觉得本文有用,请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怎样做能有效地改善缺血性心肌病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我们身体中比较重要的器官,一旦心脏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总是不能避免不了一些疾病的发生,缺血性心肌病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经常会导致我们出现胸闷,心口疼等症状的出现,只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多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地改善缺血性心肌病,一起了解一下缺血性心肌病的改善方法。

缺血性心肌病的改善方法:

1、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一天中,可以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上班需要长时间坐着的患者来说,一天应该从桌旁站起来数次,每次3至5分钟。

2、休闲娱乐,轻松悠然。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以把增多的休闲时间用于文化娱乐活动。活动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3、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小时。应该在晚上8点15分至8点30分就准备入睡。一个半至两个小时的午睡,可以维护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免于过度紧张,不要用任何活动形式来代替患者需要的卧床休息。但是,休息一定要与工作量成比例。

4、善待症状,处变不惊。

对自己的心血管病能正确对待,既不掉以轻心,又不过于忧虑,在病情剧变发作时,不紧张惊慌,保持平和心态,泰然处之。按医嘱服药,注意日常护理事项。

5、合理饮食,健康饮食。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及,在饮食尽可能的做到,杂:粗细粮搭配;混:荤素搭配,以素为多;淡:低盐少糖,清淡为主;清:不吃油炸食物,不饮酒吸烟。

想了解更多知识内容可以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关注我们的阳光小店店铺,里边有各种健康类书籍

心肌病,该怎么办?

心肌病(DDM)是一组由于心脏下部分腔室(即心室)的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缺血性心肌病在中医学中属“心悸”、“怔忡”、“水肿”、“喘咳”、“痰饮”、“胸痹”等范畴。

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一)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

1.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有明显冠心病病史,以男性居多,症状一般逐渐发生。心绞痛是患者主要症状之一,但随心力衰竭的出现,心绞痛可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有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表现。劳累性呼吸困难为常见症状,严重者可有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亦常有疲乏无力、虚弱等表现,晚期可发生水肿和腹胀。

2.体检可发现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肝脏增大。心脏扩大,以左心室为主,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第一心音正常或低钝,心尖部可闻及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如合并肺动脉高压,则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心尖部常闻及收缩期杂音,系二尖瓣返流所致。心电图示有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表现。

(二)限制型缺血性心肌病

1.患者常有劳累性呼吸困难和心绞痛,因此活动受限。

2.患者可无心肌梗塞。

3.有气短、乏力等症状。

什么叫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是指不明原因的心脏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的心肌病变,最后由于左心功能不全引起充血性心律衰竭,常合并心律失常及栓塞。酒精性心肌病是指长期饮酒,使心肌变性,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心肌病。戒酒后病情可自行缓解或痊愈。本病多发于成年男性。

本病的发病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有密切关系,具有典型扩张型心肌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所见,其确切病理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

[症 状]

1.心悸、胸闷,少数患者伴非典型心绞痛和晕厥。

2.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3.周围神经炎及共济失调。

4.戒酒治疗可改善预后,再次饮酒,病情又加重,周而复始。

[检 查]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功能。

3.酶学检测。

4. X线检查。

5.心血管检查。

[诊 断]

中医

1.有长期酗酒史。

2.心脏扩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

3.戒酒4-8周后症状明显好转。

4.在排除其它心脏病患的同时,根据患者长时间大量饮酒史,临床有充血性心衰表现,经严格戒酒戒烟并治疗,病情迅速逆转,即可考虑确诊。

[治 疗]

1 .一般治疗:说服或强制性戒酒、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类,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2 .对症治疗:治疗心力衰竭,处理心律失常。

3 .在戒酒的同时,积极劝说戒烟,以改善预后。

心肌病造成的危害:

一、存活期短 经济负担大

年轻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程较凶险,20岁以下患者平均存活期较短,主要死因为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而年龄大于40岁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主要死于顽固性心衰。许多患者及家属为了治病到处求医,但效果不佳,有的病情虽有短期控制但很容易复发,致使患者及家属精神、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甚至有些患者为了看病,已倾家荡产。

二、心性猝死

心性猝死是肥厚型心肌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室颤动最为常见,严重的心动过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安置兼有起搏功能的体内除颤器(ICD)是防止、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最为有效的手段。

三、心内膜炎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内膜炎发生率约5%。HOCM患者应注意感染性疾病或手术、创伤等有并发心内膜炎的可能,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已发生内膜炎者,应根据血培养的结果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必要时需要外科的介入。

四、症状性房颤

应用药物是预防、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并发房颤的主要手段。通常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如异博定),能较好的控制心室率。如没有禁忌证,同时还要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性事件的发生。

以上就是对心肌病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患者如确诊 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医治。还有不懂的欢迎留言!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心肌缺血有哪几种药可治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以上则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情感在线网